淘客熙熙

主题: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教育是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 俺本懒人

共:💬276 🌺1359 🌵4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从来不吹牛,只是用阶级观念来认识灯改的性质

关于文革有没有培养人才的问题1

关于文革有没有培养人才的问题2

关于文革有没有培养人才的问题3

以上几个帖子都是在你闭着眼睛重复提出相同问题进行无谓诘难的情况下给你的集中回答。

现在你还会接着闭着眼睛说瞎话吗?

跟你说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思想最大特点是在整个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培养,所谓XXXX,兼学别样。所以,在我看来,

1、学校教育在文革时期的特点是基础教育,文革时期的扫盲率代表了培养人才的成绩;

2、文革时期的科研成果代表了培养人才的成绩;

3、当时各地兴起的科研小组+科研攻关项目代表了培养人才的成绩;

以上三条都表现为文革时期个人、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

76前的小学生是60中后——年龄50加,中学生是50中后+60后——年龄50-60+,大学生是40中后+50后——年龄是60——70+。

你总是再扯文革没有培养人才。

既然不承认我上面说的几条——包括文革时期屠呦呦那样参与科技攻关人才群体,那么只能是指这个了?

那么,你去全国各地科研院所查查这几个年龄段的人是不是都是为零绝种的?当然,你一定会说,他们不是文革培养的,而是科学春天里的急就章。那就恭喜你自嗨了。

几个帖子我也反复以运十团队为例强调了,在毛时代可以是人才,到了灯改时代就是倒爷、抱孩子、卖茶叶蛋……

屠呦呦和陈景润都是30年代出生的,你都不承认是毛时代的人才——你强调陈景润52年就毕业了,显然人家是解放前就是高考人才,之后躺在课桌上一样毕业——别忘了这是灯改时代高校生最潇洒的动作哦。那也可以理解为是民国老蒋培养的啦。

在你看来究竟什么是人才呢?

算来算去,似乎没有一个年龄段是属于文革时期培养的人才。是吧?

那你就自嗨去吧。

家园 5060后的问题可能是他们的成长环境太优越了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对一个事物某一方面的判断,来自于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的知识集合。对于5060后来说,生长在新中国,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的环境,相对于当时距离他们最近的旧社会,那是天翻地覆地进步。所以很自然地会生成一种莫名的自豪感。这个自豪对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继续沿着父辈的路改造世界是很好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要注意到的是,他们幼年或是青年的世界观不是由自身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分析总结而来的,而是直接被灌输的。这就导致,他们没有真正地理解阶级社会,更没有对阶级社会没有感官认识。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缺陷。试问有不用做过实验的中学理化生课程么?但是从中学的政治思想直到大学的马列政经就是没有实践的课程。教育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免疫作用。他们知道水开了是100度,但不知道这个水有多烫。这在40后以及之前的人来说不是问题,他们不需要上课,就知道地主资本家的问题。因为他们是从旧社会走来的,真正作过牛马。在5060后,这种缺陷就不是70后的特质了,对于再之后的80、90、00后,感谢新的三座大山,这些人重新知道了水深火热的感觉。

家园 国内信轮子的还有军官哪
家园 这些反倒问题不大

我以前就论述过,这些的毛病还没有后来搞“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问题严重。其实你想想,就当是打仗,这个专家被炸死了,那个研究所一半人因为反间谍被抓错了呗。

但是对基础教育的损害真是难以弥补而历史罕见。这是我的新发现。

家园 被批的所谓老九,实际是文人

科技人员,成果是没停的。

家园 毛最可贵的,是劳动人民的立场,而不是其他。

你说破天都只在“术”的层面打转,。道术势,道是第一位的,是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根本。

毛身上有什么最可贵品质,我看就是一往无前。向前看。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