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新冠病毒到身边(二) -- 夜如何其
现在出门很少,也就是散步几圈。
出去买菜,也是快去快回,很难说是否是眼见为实了。
Costco是个所谓中档的消费商店,这次去我发现水果蔬菜,品种减少,老婆列单,居然有俩个找不到。其他倒还好。
另外就是人数减少,从停车场就一眼感受得到,再也没有踅么车位的难题。
还有,园艺开张了,连续几年,果树都涨价,今年好像跌了一点。只是可惜园艺区还小,可能天还冷的缘故。
接着又去一家低档店,没想到还要排队入场。当初COSTCO围着商店转圈的时候,这里都没排过队。
市中心卖坚果的小店也是控制出入。
索性都不进去了。
本以为今天会接到回去上班的通知,总究还是没有。
看电视新闻,我们这里已经开始建设方仓医院了,病区很简单,就一张床,四周拉布。
附近大学宿舍,预备集中人群归来,隔离使用。
目前这些都是预案,实际上我们这里控制相当不错。
我们这里养老院的控制,一直颇令人称赞。不知道我们这素质高,还是公共卫生提醒的早,措施上的快,养老院一直相当不错。
但是坚持了超过一个月了,老人院还是出现首例感染了。这也许是悲剧的开始。
这也说明社会上实际感染人数很多,流行控制不住,群体免疫终将慢慢变成现实。
加拿大各级政府对新冠研究现在都大力支持,据说附近一家实验室申请了七八项基金,我太太她们搞不好,上班后也得准备转入这种研究。
以前一提这个东西,大家都下意识地排斥,现在天天听,天天讲,已经完全麻木了。
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前有人说萨斯病毒挽救了病毒学实验室;现在有新冠,又可以喝几年稠粥了。
我理解病毒和细菌不一样,细菌可以在体外生存繁殖,病毒正相反,在体外时有点像种子,我说的是就像种子如果不接触土地而发芽,就完蛋了。就是说类似的,病毒会有分解的可能,分解了就失去活性了,也就完蛋了。而这个分解显然和温度正相关,好像还是指数关系,绝对温度。尽管可能这个指数不一定高,但温度高必定会减缓传播。从上面的观点还可以引出,潮湿也很可能对分解有利。当然还可能有其他各种诱发分解的条件。
我觉得你对病毒体外寿命和温度的关系估计靠谱
但是湿度貌似有点问题,病毒的体外寿命和湿度可能并不是一个单调函数,我怀疑病毒体外寿命可能存在一个最优湿度区。。脱离开这个区,湿度过高或者湿度过低,都会减缓传播
真想搞明白,只能去读大量论文。当然读论文对大多数人,也是有门坎的,可以去读中文的。
只想明白大概,找本教科书看看就好。
专业人士离开他自己细分领域,在其他专业不相关的细分领域,比白痴强不了多少。都是胡说八道。
老婆要吃新鲜青菜!
儿子要几个玻璃杯子,指定装提拉美苏的那种。
-----
我是非易感人群。
难道你和胖老头这三字不挨边?
疫情过后胖老头会成为重要战略资源
否则还不如白痴,因为容易被骗。
对于智商、社会经历足够的来说,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直觉和常识,比专业解读靠谱的多。
或者干脆不解读,最起码不会被骗。
所谓专业解读,很容易把你引到你完全无法判断真伪的技术细节里,而失去了常识和whole picture。而真正在技术细节里骗人,95%的真话,加5%的误导就够了。
非病毒专业仗着胆子说两句
病毒是比较另类的生命体,像种子一样,接触宿主之后才开始扩增,能独立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
现在对于新冠病毒的稳定性还在研究中,初步的报道是在气溶胶中可以存留3个小时,纸板1天,塑料、不锈钢等表面2-3天。
SARS稳定性的研究多一些,WHO给出56度15分钟能够显著降低病毒毒性,有机溶剂也很有效,比如丙酮、75%酒精、2%苯酚等。
病毒由外层囊膜、蛋白质构成的核衣壳和最里面的RNA组成。外层的囊膜最容易被破坏,较高的温度和有机溶剂都可以。病毒和水结合(高湿度)有助于降解,但溶剂中如果含有其他蛋白质会对病毒起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