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假如我要在中国投放新型病毒 -- 陈王奋起
国内报道中,有提及超市排队中前后间隔过近,共处12秒后被感染的。有人提及还有更短的接触感染报道,但是我没看到就不提了。我想请教的是,这种事会不会是因为被传染者测试不准确而误导。或者说,这样的短的时间出现接触性感染可能性多大。
有这个担心的应该是收银员。
你可以回想冬季,你在外面呼吸的白气距离。
戴了口罩,更保险。
国内宣传是保持1.5米距离
我曾经做基础研究,都是在细胞中,没有大体研究的经历。但是和传染病学实验室对门了好久,:)
您说这事我也琢磨过,病毒感染主要看有效的病毒浓度,和被感染者的敏感度。虽然说这个病毒是新进入人类圈子的,理论上说所有人都是易感者,但是个体肯定还是有区别,会有人天然更易感。然后病毒这东西在体内增殖的时候是很容易发生各种毛病错配的,出来一百个能有几个有用的就不错。我猜这些感染力强的患者或携带者,他们产出的病毒数量大,可能质量也高,能感染的百分比高。通过呼吸咳嗽或者其他途径不断的在身体周围聚集沾染,粘在身体头发衣服用具表面,还有身体代谢的微粒/衣服上的灰尘跟着他/她走,想想整个形成一个病毒气场,一边走一边散播沾染到环境中,别人离太近了或者呼吸相闻而中招,或者就直接招上一抹,再抹半抹到别人身上,再或者手摸了被传染者污染的表面被间接污染。想想十分酸爽啊,飞速传播,但是看起来是有可能。
就目前我看到的情况,这种挤牙膏似的防疫措施只会让疫情越来越走向不可控。以澳大利亚为例,尽管政府关闭了很多公共场所,但各地Centrelink门口排着长队领取救济金的人群无疑就是个危险的传播地带。内阁和新州政府的相互甩锅在红宝石公主号游轮的问题上暴露无遗。游轮上周四凌晨2点抵达悉尼港口,4点救护车接下几名严重的病人,在十几个疑似病例检测结果尚未出来以前,上午6点2600多名乘客被放下船,等4名确诊结果出来时,这数千人已经散布到其他各州,目前已经确诊的红宝石公主号乘客就一百多人,其中一人死亡。
记得在其他地方看到过美国有12万台呼吸机,而福特正和GE一起根据GE医疗现有的呼吸机研制生产其简易版,估计会很快投放市场。不过,如果医护人员大量减员就难说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并不是病毒的意志。
变异使得传染性强的获得更多的宿主,更多的宿主有更多生存和变异几率;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传染性变弱,甚至没有,于是这部分的数量变少,成为支流。整体看病毒的传染性越来越强。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解决的问题认真不算大。最根本的是看有没有社会力量做到一个不漏的发现和隔离。在这方面,美帝还真可能不及欧洲。
在塑料表面可以存活十多小时
不锈钢等光滑表面超过40分钟存活
铜表面20分分钟以内
希望能对大家有参考帮助
一个佐证您的观点的实例
刘某和李某并非同一时间使用的楼梯,而李某目前情况下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防护就出门,即便如此她所经过的环境仍然能让有所防护的刘某感染,这病毒的威力可见一斑。
我说的可控是基于一个目前看起来还有效的模型
既大规模管制与排查后,确诊病例会有个8到10倍的极速爬升。然后出现拐点。结合你另一个回复,美国似乎在中国模板(管的严,民生经济牺牲巨大)和欧洲模板之间(管的过松,后期损失巨大)找最佳平衡。虽然我极其反感美国在这次疫情的所作所为,但是作为尝试我还是希望美国的尝试能走出中国模板以外的新选择。毕竟疫情下半年甚至明后年复发已经是专家们公开讨论的事了。中国模板对经济可持续乃至全球化可持续都是巨大挑战。
不过不管什么模板,全球不合作大家都会被疫情重创。比尔盖茨过去几天说的,这次疫情是给人类的启示我认同,我们对人类社会与大自然都过于傲慢了。
直到现在我们对病毒的传染路径有关研究没有关键突破。这是我们这个世界对目前疫情扩散如此被动的一个关键
说是走了楼下病例走过的楼梯就能感染,我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吧。是不是另有隐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