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河里政治话题太多,改改口味。我在国外搞拆迁 (1) -- 七天

共:💬112 🌺1185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很认真

本来七天的帖子俺很有感触,想聊聊,但白菜好像受了刺激,一下写了不少,俺生怕此时聊,有站队的嫌疑,结果你老兄来了,哈哈,俺可以借着回复你乱讲了

俺本来就是话唠,不能说话,可把俺憋坏了,哈哈

俺个人赶脚,美帝是一个丛林社会,凡事靠自己。而国内是一个集体社会,尽管改革开放多年,人们还是习惯大事靠组织

这就导致两边有很大的思维差距。

可能因为俺虽然回国了,但还有亲人在美帝,所以俺还是希望风波和冲突尽量小点———这一点俺是能理解七天和听松的焦虑的———自疫情起来,俺家的跨洋视频明显增多。

希望一切都尽快过去。

家园 哈哈,彼此彼此

我也是看了七天的帖子才有感触写了这么一段,记忆需要多刺激啊

期待你的大作啊,别说站队的话。到了我们这个年龄,队伍就不容易站了。可能某事我们有共识,另一事情会意见完全相反。但是只要言之有物就是好河友啊。

我也挺能理解海外生活的朋友,我同班同学中还有1/3留在海外结婚生子定居,希望一切都好。

家园 嗯,确实,不是有人概括中国是无限责任公司吗,挺贴切的。

责任大,给的权利也大,当然,没搞好,问责也比较严苛。

我也是话痨,这下好了,不必担心。

观点不同太正常啦,不同观点只要是认真的,都有益处。我比较怕那些个“百度大师“,张口就喷,然后做潇洒状,你一质疑,马上怼你,上次“七天”帖子跟帖里碰到了,我就遁了,没法聊。

我其实挺感激您的帖子,在于,对于文哥,我的观点受河内主流影响,有些对它太理想化。其实,各种滋味只有经历的人才比较有权利发表意见(我知道,这里有逻辑问题哈)。我的父母在文革没受什么大的冲击(老娘考大学受出身限制),但是有长辈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带过高帽,游过街,反动学术权威哈。您的文章把我拉回到比较现实的位置。现在,很多时候,跟家人讨论政治,会陷入到一对多的境地,我成了老左。。。哈哈,想当年,我是一屋子唯一的愤青,跟一帮党员辩论的老右。您看这二十年对一个人的教育有多大哈。

这也是非常感激的地方,我们这些美华,两边的经历可以是优势,也可能是包袱,取决于宣传的“大喇叭”在谁手里和风向如何。在下面的发展之中, 对我们这样的河沙(您的话),最好别到了站队的境地,不然,真的不舒服。

打个比喻吧,两边盘根错节,非要一刀切下去,两边都会伤的不轻。

刚刚查了一下,2006 的侨办一篇统计,改革开放到2006将近30 万留美学生/学者(包括公派)定居美国发展,这批人(包括您和我)如果被迫要站队,真的不好讲。您可能已经猜到,我可能是分边儿里的少数人。不过,非得那样儿,就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希望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一半时间吧?

2005 年回国看在国内暂时托在姥姥家的老大,老姐老妈给找了个小红帽(机场服务向导),一路聊起来,相谈甚欢,分别是小伙有些惆怅,说“你们这些大学生,这么有知识,跟你们聊天有趣,却都走了。。。”,我一时间,无言以对,心里默想,为美帝工作,广义上也算是为全人类做贡献了哈 --- 安慰下自己。直到2008,2020,才意识到,人类的灯塔也只是个象造出来给世界人民膜拜的哈。可喜的是,现在的90后,真的有见识有能力 (至少我见到的几个)也敢于实践,充满了活力。以后有机会,一定单独开帖,写一写!

对不起,我也话唠,也是河沙一枚,随便说说,不值一晒。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吴兄哪里看到我焦虑了?我自始至终没有焦虑过。

春节期间,国内爆发的时候,我就跟国内的朋友说:以国内的人口密度、以及春节前这个特定的时间,大家都忙着办年货、送年节礼、聚餐、回家(包括送站接站),这个病压了3周,密切接触者没有100%,也有80%。而实际有症状的,哪怕政府有瞒报,其比例也是很低的。所以这个病,只要自己注意就没有那么可怕。武汉是因为瞒报(我早就说过,马书记提拔这个时间点太寸了)导致突然爆发、以至于医疗资源被击穿而已。

欧美爆发,我也说过,一是医疗指导思想问题、二是生死观问题、三是对老人的态度问题。应对方式不同而已。

有限隔离,是为了拉长时间轴,保证医疗资源足以应付重症状病人。

物资供应方面,老铁碰到的卫生纸问题,我没碰到。我从国内爆发就下意识地增加了采购量,然而我囤积地物资,一直没有派上用场。

------

唯一的焦虑,是怕所有的房客一起不交房租。房子的持有费用比较高,比较头疼而已。

但是到现在为止,4、5月份的房租都收上来了。

家园 心态好是好事

俺多虑了。保重。

家园 百度大师俺一般屏蔽了事。。。

俺倒不是怕,是耗不起时间。。。

家园 今天跟我妹打电话,说起我小姨父的事

上次写过一个帖子:七天:脑袋兄弟总结的非常好

挂面作坊雇了我小姨父以后,他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顶3个人不止(他除了干活比别人快一倍以上,而且懂机修、会调试设备、而且干完活随手收拾利索也能提高效率)。老板在给我小姨父工资加倍的同时,解雇了2个员工。然而此后,老板看谁都不顺眼,都觉得自己的工钱发得亏。然后就辞退员工再招员工,想再找一个我小姨父那样的,结果怎么找也找不到,最后只剩下我小姨父一个员工,把我小姨父累急眼了,辞工不干了

我小姨父从挂面作坊辞职后,经人介绍去一个私人花市应聘。花市老板看到是一个土了吧唧的农民,刚开始不愿要(大约是因为种花需要点审美吧),后来实在找不到别人,就把他收下了。我小姨父一开始工作,立马被老板喜欢上了,不提。

前阵子因为疫情,花市关门。现在开门后,老板为了省钱,只叫了我小姨父一个人回去。所有的活都压在他身上,他又被累急眼了(毕竟大花盆加上土还是挺重的),腰的毛病也开始严重。问我妹能不能帮着找个轻快活。我妹给他找了个保安的活,一个月2000出头。

所以说,有限还是无限,看从那个角度看。如果从救助穷困的角度看,米国政府才是无限责任吧。

家园 想了一会

还是决定少写点。

羡慕你们是读书出去的,有个接受的过程。

跟河里大多数人不一样,俺是工作出去的,没适应期,没少碰壁,最严重的一次俺兜里的钱吃饭就坐不了车,坐车就吃不了饭。

这可能是导致俺下河戾气很重的原因,写的帖子用俺娘的话说就是苦大仇深的

向你们心态好的河友学习!

家园 俺也没在国外读过书。

本来在帝都工作蛮好的,太太非要移民。想想太太那么好的条件连我家都没去过就嫁给了我,我只好为太太赴汤蹈火。

家园 各有各的生活,你一定要多写啊

我还是很热切盼望看到不一样的经历,你的地质生活贴引起了多少的共鸣啊。

能写还是多写点,老了想写也没激情了

生活经历不同,对待事情的看法,对未来的期望和选择也会完全不同

我们都是生活大河中的鱼,顺流而下,到底下边是激流还是浅滩,谁说的清楚呢。。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我选择回国的同时,我大学有个哥们就逆向而行,卖掉了上海的房子,移民去了芝加哥....生活都是一种经历,谁能说清楚对错呢,只是不同的选择而已。我们俩个谁顺谁逆也说不清楚,只好道一声,互相珍重!

家园 七天去认证下

要不看你的贴费劲。。。

虽然俺也刚认证。。。哈哈

家园 这个倒不至于,这个企业也是央企来的,地方政府不敢乱来

加上本地房地产还没有到暴利的程度,开发商和政府还比较守规矩。要是房价能翻个几倍,那就不好说了。

家园 俺的经历很平常

还是看你们的经历过瘾。。。

有时间俺想写写中国的公关公司,那可是个有料的行业。。。

谢谢你的关注。。。

家园 这个您说的还真是有道理!

在于,对于贫民,尤其是赤贫,政策倾斜。比如各种救济,麻州的白卡(低收入的医疗卡),食品卷,等等。

我对中国下层的了解还是不够接地气,谢谢指正。

不过,这里有两个问题,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1. 穷人在美国的向上social mobility 基本没有,阶级固化,对下层的倾斜体现在“奶头乐”式的扶助上,但不能真正带来族群的复兴(这是个大题目,AA 的效用也是如此)。

2. 美国现在的财政倾斜,我的感受是不可持续的,原因有二:

a. 全球化带来的低通胀,现在全球化的逆转

b.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现在地位大受挑战

中国呢,扶贫的思路是改变交通,infrastructure,提供商业机会,帮助盘活资源,教育(中国人多年的重视教育的文化基础)。

这两种不同思路,不能泛泛而谈,否则必会流于表面,止于口舌。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有各种正面,反面的例子,但缺乏统计指标,全是个案,不足说明大的问题。

需要量化,建立基本模型,但我相信,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有他们的模型与现成的数据支持。

谢谢您的提醒!

家园 哈哈,原来是海龟!

介个围城效应难住了很多人!

我觉得即使现在,定居有三个娃,好像心还不死。

对不起,看您写纽约州80 million 人口,我还以为又是一位百度大师了,错怪了。

本科三分之一在海外,也是重镇了!看您的求学历程,挺感慨的,后面都有很多故事!

共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