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聊聊青铜王者二里头 -- 回车

共:💬50 🌺4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玉这个概念很广

但不是指随便打磨一块石头就可以叫做玉。

另外,磨制石器的出现有些奇怪。相对于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并没有提高多少工作效率,也没有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制造上来讲远远比打制石器更费功夫。从生产工具的效率来说,这其实是拉低了生产率。

为啥会发生这个新旧石器的转换,现在还不得而知。

家园 基本上同意,不过说“御用考古”有点过了

殷墟之前外国人也坚决不承认有商朝存在,直到大批甲骨文出现后,在铁的事实面前,西方人才被迫承认。西方学术思想很强势,但是它也未必是绝对真理,而且我总觉得西人对中外文明的认定方面“中紧外松”,很双标。

目前二里头是没有发现文字材料,不过遗址才挖掘了清理了1%多一点的面积,古人们能制造出这么大规模的都城,使用那么精美的玉器和青铜器,在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建设等过程中会使用只使用20几个简陋的符号不太合理,存在某些原始文字也并不奇怪。我推测只是相对于迷信、凡事必卜的商人,夏人可能更“唯物”一些,因此留下的文字较少或者干脆是因为记录在木片等不易保存的物体上难以保存下来而已。我们很难确定以后永远不会在那里发现类似甲骨文的文字证据。

从另一方面来说,文字的出现一定是个逐步发展完善的历程。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统,硬说它是凭空出现、完全没有受到前人影响和传承似乎有些牵强,二里头文化比商朝早不了多少,我相信在那里找到文字的可能性很大。

通宝推:盲人摸象,
家园 新旧石器的转换应该是提高了生产率

1. 磨制石器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石器的形状,在某些时候会特别有用。

2. 磨制石器需要更多的技巧,需要有人专门做这件事。这可能是社会分工的萌芽,从总体上应该是提高了生产率。

我对考古是门外汉,胡说两句,只是个人瞎猜。

家园 补充几张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图片

这些精美的器物像是野人部落做的吗?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发现,揭开华夏先祖生活的画卷。

通宝推:kekepei,ton,桥上,
家园 在国博看二里头文物时,我就惊讶

二里头的酒樽,跟战国秦汉时几乎没什么差别

家园 气候变化速度,要远快于海平面上升速度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所有海洋水平面的上升,这个力度非常大

具体到某个地区,很可能全球有些地方降水量不怎么变化,比如热带地区,或者南北两极。如果降水量变化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的话,那么这些地区的气候变化剧烈程度,是远远快于海平面上升速度的。

家园 这就更说明华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家园 好的,但文明亡于洪水不可信

当时降雨量增多是可能的。但与今天筑坝造成的悬河不同,当时是天然河岸,降雨洪水的杀伤范围有限。某个村子亡于洪水是可能的,但要说一个文明亡于洪水,就纯属臆测了,还不如传染病靠谱。

家园 没堤坝杀伤力才大吧

没有堤坝,河面比有堤坝的不知要大多少,一场洪水,几十里水浸不稀奇。洪灾在没有救灾体系的情况下,伤害力主要不在于被水冲死多少人,在于水淹状态下交通断绝,无法生火,没有食物,没有饮水,没衣服穿,还有瘟疫。

通宝推:ton,
家园 早期文明都在大河旁

大河冲涮出来的土地柔软疏松容易用简单工具耕作。以人类的早期工具,在别的地方耕作是不现实的。甚至珠三角要在明朝才基本开发成功。

家园 堤坝溃决的话,洪水是瞬间发生的

没有堤坝,是天然的河岸的话,河水水位在几天之内逐渐抬高起来,洪水波及范围是缓慢扩散的,人们有充足时间转移。

家园 水从四面八方天上来
家园 有文字才叫历史?普通人都看得出这个定义有问题。
家园 堰塞湖

如果雨水导致山体滑坡,在山涧里临时筑起堰塞湖,洪水不断蓄积后破口而下的一刹那,破坏力惊人。在农业社会都能是无坚不摧,何况是远古社会。

良渚文明的水利做得漂亮,如果是遇到了大洪水,反而未必是福气:水坝给了居民一种错觉,水患不足为惧,没有往高地转移避灾,然而防洪到了极限,洪水突然再加大,百上加斤,可不就是灭顶之灾么,没船的都泡在水里了。

我们家那里的一条小溪,年年发水灾,但是有建好的河堤,年年平安无事。后来有一年在特大暴雨后突然来了个山体滑坡造成堰塞湖,然后溃决,漫过河道,把低于大堤高限的居民区全泡水里了,我们好多人当时都是仓皇爬上房脊才得以保存。

家园 请教一个问题,在您看来,什么是——龙?

您认为龙是一种动物,还是星宿、北极光或者部落东鳞西爪拼凑出来的图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