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1992年的粮票、油票和猪肉票 -- 金台夕照

共:💬36 🌺16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时我就是干这个发粮票的

说说我当时的情况,90年的时候北京副食补助是17元,可能是把猪肉票,油票,布票什么的折现(食堂所用的剩余吧,学生不发油票肉票布票的),也可能是物价上涨的补助---这个更有可能。

现在记忆可能不大准确了。有两个数字,一个17元,是副食补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是28元,28元是最高助学金,粮票每个月好像是35斤或40斤吧,应该是这样。农村来的,家里困难的每月最高可以拿到45元,(农村来的都可以拿到)。再加上奖学金也和我的生活金差不太多了(我没助学金),那时还没实行教改,政策对农村孩子算是比较友好的。

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上学时我哥中专未毕业,这样家里得供养2个上学的,好在另外3个哥姐都工作了,4年大学家里每个月给40,50,慢慢涨。最后一年花销大,涨到70,80。

食堂的菜价格更记不大清楚了,食堂一般的荤素混搭的菜6毛~1块吧,素菜3~5毛,牛肉,鱼,红烧肉级别的1块2~1块5,早饭粥不要钱,馒头5分或1毛,鸡蛋是2毛吧,记得白菜肉的包子,有油渣或点肥肉---有肉味的菜包子吧,特别便宜1毛或2毛,反正是吃包子比米饭菜省。我们学校果酱包味道不错,有4,5寸盘那么大,烤的黄黄的,里面有些甜果酱,正餐外经常买一个。

关键词(Tags): #说说我当时的情况通宝推:桥上,燕人,
家园 你现在感谢校长吧

没走到邪路上。

家园 这个制度就像现在的婚前财产公证一样

为了阻拦女性利用婚姻改变生活吧。

其实只能阻拦那些老实巴交的。

我想起我公司文革中有个小伙子去辽西农村下放劳动,被一个带着3个孩子的已婚妇女勾上。结果成了3个孩子的爹,把全家子从农村搞到大连市内了。那是相当的厉害心机。

家园 似乎各城市具体做法还不一样

小时候在上海, 家里楼下就是粮店, 打油也在那里。 那家店名字就叫“xx粮油食品商店”, 一墙之隔就是酱油店,也卖各种酱菜, 皮蛋咸蛋之类。两家店在内部是联通的, 不知道是不是就是一家店。

到了广州,不管打油还是打酱油, 都是在楼下的杂货店, 店里是从火柴、厕纸、菜干, 到咸鱼,黄豆、煤油, 好像啥都卖。门口还摆着凉鞋、拖把,塑料盆等各种物品。 名副其实的杂货店。反而不记得粮店有没有打油的。 好像没有。

家园 我也不记得。甚至粮店跟粮店还不一样???

坐标广州西门口,粮店的印象很深,一家老的,一家新的,一家卖油,一家不卖油,好像是?

打油的情景印象很深,至少到80年代后期,密封的大油罐,调好尺寸摁下去,就是不记得在哪打,粮店还是杂货店。

家园 是的,东北人那时肚子里缺油

我就从北京带挂面回去过。当时天气还比较热,看到火车上很多车窗外挂着猪肉而且多是四五指膘的肥肉,需要十几个小时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