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米国商务部发布了对华为的修订版禁令 -- 投桃报李

共:💬159 🌺2065 🌵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卖半导体器件,跟制造半导体器件是两回事

制造半导体器件之后能不能卖出去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马后炮看,当然觉得当时的政府笨,但是,不穿越的话,当时没有人可以担保做制造半导体可以挣钱,那么,当时的政府凭啥投资呢?

家园 凭独立自主四个大字。当年倒霉的也不止一个半导体

上海的仪器仪表局全被裁了,当年上头就是很幼稚地想着造不如买。。。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
家园 所以我一直说嘛

老三的委任状是汤师爷从黄四郎那里弄来的。

跪着挣钱本就是人家所求。只不过跟着毛爷爷混了三十年,普通人想站着还把钱挣了,只能去他的娘了

家园 有钱就好办事

现在被人卡脖子了,知道痛了,局限条件变了,反正手头有钱,那就投呗。

当年先捞钱,现在攒够了资本,也还可以,不能说错。

家园 不是说当年不花钱,而是当年花了钱还打了水漂

拿紫阳真人的话来说:半导体投了几十个亿,连个水花都没响,一听半导体就头大。。。

底子本来薄,还乱花钱。。。

家园 半导体就是这样

投钱要够才行,看下全球原来有多少家半导体公司,这么多年倒了多少?

这点倒是没批评错,搞添油战术确实不行,但是大投特投也投不起

家园 正因为如此才会放弃

在缺钱的情况想很难坚持,不能和现在比,就算毛做这些也离不开钱。当时要进行发展,就必须靠精密机械和自动控制代替人的手和眼,中国实在没什么基础,只好暂时放弃等补齐短板再来,真有那么错么?

家园 无论怎么算,都不到1%

属于5%差不多吧。真1%早在三环内买房了。在五环外的北京人,大概是我们高中班的成绩后5%(成绩两头在京沪,中间在家乡)。但是我们学校是县重点,姑且算是全县的前5%吧。

现在谁也不傻,有本事在大城市活好的留下,搞不好的自然就走了。只有在老家都混不好的,才会在北京五环外苟活,也谈不上多爱。

家园 当然错了,要是当年没错,我们也不用那么辛苦地扛制裁了

自动对焦技术我们刚起个头,然后项目就停了。

改开那么多年得到的经验就是,啥技术都得我们自己有了才能买到。现在在回头看当年贸工技和技工贸的争论,只能说确实浪费了二十多年时间。

家园 有自动对焦技就够了么?精确定位呢?
家园 早期的半导体产业并不需要花很多钱

那时候的半导体产业可以算技术密集型,但还不是资本密集型。

半导体制造很花钱是90年代以后的事了,而且这也是个相对的,中国自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放弃了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自主发展,相关企业不能从半导体产业获取积累和回报,企业不能成长,自然更显得没钱了。

美国早期的半导体产业并没有在大公司实力更强的东海岸发展起来,反而是在硅谷一些小型创业公司发展成长起来,也说明了这一点。

我在这个帖子里写到了一点。

qq97:先简单回两句

以878厂为例,北京878厂上交利润曾经超过投资的8倍,但因利润已经上交,没有经费升级改造自己的工艺设备,打报告找上面要经费,回答是现在的政策都是要走合资的路,合资的才有钱。

通宝推:死扛着,阴霾信仰,桥上,
家园 少打几个字你也来抬杠啊,自动对焦,机械定位当年都搞过

转个当年报道:

精密仪器系研制成功

ZLJS一75型自动调焦紫外曝光分步重复照像机

在北京市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我校精密仪器系研制成功ZLjS一7 5型自动调焦紫外曝光分步重复照像机( 简称铬版精缩机),

并于1 9 8 2年 11 月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

经北京半导体器件 二 厂、1425所、774厂等使用,性能良好,结构合理、操作方便。

与会专家们认为:

这是我国第 一台具有微米加工能力的自动调焦紫外曝光精缩机,填补了国内空白,适应我国电子工业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小规模电路及某些微波器件生产的急需,主要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这项科研成果是精密仪器系在北京市器件工厂协助下,在十余年研制激光定位自动重复分步照相机、自动对淮光刻机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工艺设备基础上完成 的。

这台设备采用了高精度的精密机械定位系统,先进的自动调焦系统以及高分辫率的紫外投影曝光系统,可保证在3英时版面上制作线宽1um的精细图形。

然后没然后了,改开的春风一吹,自主项目都停摆了,我们积累的经验被彻底清零。

家园 回忆小时候

小学同学带到学校玩的一种片子,乒乓大小的圆形,灰色的薄片,厚度估计大概半个毫米吧,很容易掰断,石头一样。用手拿了,手再接触嘴就能感到麻麻涩涩的。这个看起来就是硅片?当时周围只有一个电子研究所,当时似乎是弄磁材料的,不是半导体。

家园 3英时1um和先进么?多次光刻能保证图形位置的准确么?
家园 1977年中国全国一年集成电路产量不如日本大厂一周的产量

在1968年,美国集成电路产量已经达成一亿块,日本则是1970年达到这个数字,中国做到这点已经是1988年了。某些人宣传的领先完全是把实验室按照别人的论文把东西做出来的时间跟别人工厂化生产进行对比,而集成电路产业因为随着产量提升成本迅速下降的特点,其技术核心在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受到中国工业水平的限制,实验室制品如果不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完全不具备工厂化生产的可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