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求教一件建国初期的历史趣事 -- 叶入林
到八路军再到人民解放军,共产党内知识分子干部看不起工农干部,留过洋的布尔什维克精英看不起国内的革命同志,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严重现象。
即使英明神武如毛主席,三湾改编亲手缔造了新的人民军队,亲手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亲手接纳了残兵败将的朱老总、陈老总、彭老总等人,还有从上海搞砸了逃跑到这里的周恩来同志主持的党中央。
并且毫无问责之词,马上移交了手上的权力,听从一帮失败者的指挥,把党中央的权威完全维护起来。
如此宽广的心胸,如此坚定的党性。
还不是被周恩来、陈毅,以及博古、王稼祥张闻天等“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看不起?称他是“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
即使朱老总、彭老总,在当时也认为自己身经百战,是军事家,又何曾服气过毛泽东同志?
不然哪里会发生把红四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调到外线,然后就找准时机,不问青红皂白就枪杀了身为红四军参谋长的袁文才、纵队司令的王佐?
那可是红军的两位高级指挥员,并且是在两人并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被杀。
还不是要剪除毛泽东的羽翼?
毛主席写诗赞誉朱老总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其实这两句放在毛泽东本人身上,更为合适。
所谓执政合法性基本没有大问题,如果连这都出问题了,台上早就被架空,就等群魔乱舞了。泰山封禅只代表一件事:回归中华文明正朔,与马列和资本都要作一定切割。说白了,中国以后不靠共产也不靠普世自由,而是要靠中华民族了。
秦始皇第一个封禅,不能说他受儒家影响。
算是中国原始宗教吧……
儒家嘛,毕竟是个普世学说,什么都得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里来。对封禅的态度不是特别积极。比如说王莽对封禅的改革,基本就是儒家化的,意思意思得了。
宋真宗封禅是特殊政治需要,之后嘛,就没人去封禅了。
到了明清,理学昌明,中国文化嘛,发展这么多年了,形而上学总是有的,不迷信的意识还是有的,这个历史年代还搞原始宗教这一块,也LOW了点,比如白莲信仰等得不到知识分子的认同,原因就在于此。一些激进的儒家直接把泰山信仰按淫祀办了。清朝的皇帝去泰山基本上就是游山玩水的性质。
之后的民国政府,也有禁绝民间泰山信仰的举动,不过嘛,以国民党的基层组织能力,这种就是说说就算了。
所以说,有人提议封禅倒不奇怪,说是儒家大师就有点奇怪,也许是一贯道的残余吧。不过,现在的一贯道算是抖起来了,LOW还是一如既往的LOW,但是居然登堂入室了,也算奇事一件。
知识分子特指理工医农领域的专业人士。文人是识字分子,哪里是知识分子?
例如宋与高那两个,屁用木有,算哪门子知识分子?那些文人就是不要脸,当年依附权贵,现在又假装是知识分子一员。
如果回到他们向往的民国,他们的身份还是戏子
不管真不真,反正一直有三皇五帝封禅的传说,秦始皇自比三皇五帝,自然也跑去封禅了。但之后封禅的都是很NB的皇帝,结果到了宋真宗,哭着喊着也搞了一次封禅,整成了闹剧,这么一来断了后来者封禅的念想。。。
天子没那么空跑去山东爬泰山,最多去个秦岭。只有非常成功的部落头人借了某个决定性大胜仗或者某个非常成功的大会,搞个劳民伤财的武装巡游到泰山来个寡人到此一游。秦始皇生命最后搞的山东武装巡游,差不多就是三皇五帝封禅的意义了。
比较真实反映当时的国民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值得看看。
中原是沼泽地,河南靠山有一拨,山东靠山有一拨,山西陕西一拨,山东这块也是很重要的。。。
刘周两位排头,两边持挽。
柳亚子一生多次改名,明显属于比较跳脱,哗众取宠之人。
国共北平会谈前,他在六国饭店,住好房,日日签单大宴故旧。结果张治中一来,立刻请他挪地方。
从那时候,就受刺激了,骂人牢骚不断。
所以一读“莫道昆明湖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以为是把园子赏给他了,否则哪有驱逐客人的道理呢?
葬礼上刘周两位排头,两边持挽,说明中央给柳的面子很足。据说周非常不喜欢柳亚子,在重庆,因为柳讲排场,要用办事处的汽车送自己回家,司机不得不开快车赶回办事处送柳,结果中途误撞伤兵,导致伤兵开枪打死坐在车上的廖仲恺女婿、周的秘书李少石。这事情其实只要柳懂点事情,自己坐人力车回家就不会发生了。
天寒地冻的,住在湖边,老房子里吹凉风,心理和生活落差大,估计是有点萧瑟。
秦自己有这个传统。
不过以前求的是华山,后来跑去泰山,估计是齐的方士太能忽悠了。
到汉武时,封禅的主题之一还是长生,但是儒生已经开始介入,封禅这种国家行为必须进入儒家叙事。
秦始皇的怎么办?儒家可以不认,说秦始皇的没成功,怎么才算成功?这得由儒家说了算。所以汉武帝的封禅才被儒家称为:“元始封禅”。
正是因为封禅的来源不是纯的儒家,所以后世的儒家对封禅很难说特别重视,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
至于司马迁的《封禅书》早被后世的学者解构了一个底掉,连“七十二”这个数字,都被闻一多拿去水了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