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桂月大反覆——丙辰丁酉28天序时记事 -- 老老狐狸
是指那个吗?
连XX脸上淌下了眼泪都给记录下来了。
很多事情会解密的,需要时间,历史上真实十文生的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严密的组织,这种大事件能一时间一手遮天,但真像篡改不了的
讲的都不是真知道的人
民主集中制只能管党了。
和第一批大学生,以我的亲历谈一点这个话题
应该是没有高考取消一说,
只是不能直接校门到校门,
记得当年我们初中毕业后就上的高中,老师们很欣慰地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考大学,我运气好,所在班的各科教师都是学校的顶尖水平,教得非常认真,非常好,似乎终于正常了的教学事业很鼓舞大家,,,
当年有传言,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报告,是恢复高中,大学的原因,我们,这文革后的第一批高中生会有很多名额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深造等等,,,
但高中毕业时,张铁生事件发酵,没了直接高考的机会,要求学生们上山下乡,
我当时仔细地研读报刊社论,做出结论;
要想继续读书深造,必须上山下乡,只有这条路还有一线上大学,读书的希望,
也就是说,大学生会从从工农兵青年里面招收,
我坚定地选择了知青之路,并且试图说服好友一同前行,她拗不过她父母,留在了家里,,,,
为啥中国77,78级大学生很特别,, ,,
至今都记得重新走进教室,坐在课桌前的感受,失而复得!
这代人对学习,书本知识的如饥似渴,,被社会实践,工厂,农村,部队捶打过的心智,眼光,判断力,阅读能力,理解力,和高中毕业直接升入大学绝对不一样,
大学教师面对这一代大学生,也不敢有半点懈怠,,学生太勤奋,太有挑战性了!
这大概就是毛泽东所希望的教育路线,从大众百姓,社会实践中走出来的大学生!
现在回望;
当年如果是校门出校门进,我的初中,高中班上都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包括我的好友,她肯定会考进大学,,,但,在社会风浪的冲击下,他们大多对社会的认知浅显,彷徨犹豫退缩,对艰苦劳累风险的畏惧,失意放弃,这样的大学人才在中国革命历史
上太多了,
更别提一堆大小干部子弟们,旧知识份子的子女们 ,在父母的光环笼罩中的直升大学,人才挡道,, ,,
由此更深体会到毛泽东对中国的健康发展,文化教育,文革激荡,,, 那份呕心沥血,伟大!
凌晨2时,政治局在教员住所(中南海202室)召开紧急会议,江青在会上大哭大闹,说主席是被邓小平气死的,要求政治局立即作出开除邓小平党籍的决定,与会的大多数政治局委员,包括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都认为治丧问题是当务之急,会议通过了治丧安排。
我对这段话是存疑的。感觉不太符合常理,此时邓小平已经没有任何党政军职务,邓又威胁不了江青(当时来看应当如此)。江在这个会上应当不致于纠缠这个问题。现在许多回忆录都不可靠,如果没有原始的记录的话,对于这些不合情理的回忆,应当存疑,少引用。
试举一个事例。毛与周在1956年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上曾就是否追加20基建投资发生严重争执。《周恩来传》引用了这一事例,这是来自胡乔木1982年的回忆。周传出版后,此事影响很大。许多人撰文讲毛周对立,沈志华甚至写了两三字的长文讲述毛周路线对立。但看老田的考证,可知此事为假。
有关江青的回忆,现在许多人都证明,都是不靠谱的。这一段,如果是政敌的回忆,还是少引用为妙。另外江青到清华大学一段,我也存疑。以常理推之,江去清华大学,主要是还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就算是其中提到一句批邓,恐怕也不可能江青讲话的主旨。退一万步说,江在政治局会议和到清华大学即使这样说过,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只是一句带过。目前的这个梗概,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江要置邓于死地。但从常情推之,邓已经没有任何职务,只是一个普通党员。江这样做的动机何在?
改开以来的回忆史有许多不可靠之处。窃意,如果没有原始记录,对于失败者的描述,还是应当其政敌的刻意歪曲处保持一种适当的警惕。
那位盆友的大意是:
我们做很多事情(包括基础科研在内的事情),有时候逼不得已,只能选一条最难走的路,硬着头皮往前走。在这往前走的过程中, 所有人都倍感吃力,都很累,大家都怨声载道,都觉得胜利遥遥无期。好在所有人虽然有怨言,虽然看不到希望,但都一步步坚持下来了。突然某一天,有人一盘算才发现,我们最难的关隘已经跨越过去啦。
正像您所说的这样,不选择诡辩,不投机,不取巧,,就挑一条最难的路去走。最前面的一代人抛头颅洒热血,走堂堂正正的路,一代人付出了三四代人的努力,吃了三四代人的苦头,付出了三四代人的牺牲,终于把路铺平了,后来的人顺着走就行。
等到嘉庆上台再收拾和珅?这个观点倒是新颖
按这说法应该是指李实,不过李实72年就结婚了,再说,不愿意毛家结亲,选个别人也不至于弄得像选妃吧,对炎黄这类文章别当真
许世友的女儿许华山,为了林彪的儿子林立果,终身未嫁!(转载)
https://www.meipian.cn/3fdrp8ob?um_tc=a30d334981b190b49d35678a54e4bf69
没事找事,没分裂要制造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