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橡皮船 -- 本嘉明

共:💬170 🌺1984 🌵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橡皮船 -- 有补充

我们谈谈电影《无依之地》吧。

(一)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群中老年RUBBER TRAMPS。

点看全图

Tramps,是流浪汉,一般指靠打零工糊口,四处漂泊的无家可归者,他们并不乞讨。

点看全图

Rubber Tramps,就是开着汽车的游民。

美国私人保有1200万辆RV(房车),其中绝大多数是短期使用,只有100万辆是全年(Full Time)在路上跑的,主要是退休人士游历天下。

点看全图

但是RV是专门定制的房车,相当昂贵,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仅仅靠一辆面包车(Van)的简单改装,就一连几年颠沛流离了,这一般被称为Cheap Van Life,他们也就是Rubber Tramps。

点看全图

早在100年前,当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沙尘暴时期,大批失业/破产的劳动者,就开着车全国游荡,寻找活下去的机会。

点看全图

这部电影,我相信很大部分素材,拍摄于2011年(其中有个情节提到了,1984+27=2011)。在这里,导演聚焦的,是2008年危机后,被扫地出门,在荒野流荡的游民,尤其是50岁甚至更老的,中年妇女。

美国的一个国情是:在一切人类聚居地,是“美元的暴政,市场的暴政(也就是私有的暴政)”。但在聚居地(城,镇,村)以外,还有大片没有商业价值的荒地(有些有主人,但主人不在现场,所以也等于是无人监管的荒地),因为美国实在是地广人稀。所以,美国等于是由无数个小岛组成的,岛与岛之间,是一片片海洋(那些荒地)。每个“岛”上,一切土地和物品都是有主人的,但在“公海上”,都是免费的。在影片里,游民们常常把那些破旧的Van叫做“My Ship”或者“your ship”怎么怎么,所以我把Rubber Tramps,一半意译一半音译,翻译为 “橡皮船”。

点看全图

这电影是关于一个50来岁的女船民------芬------的故事。

(二)

有那么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美国鬼城------恩派尔,全镇靠一家大厂为生。大厂关门后,镇子迅速凋零,被取消了邮政编码,在民政上消失了。芬和丈夫波,都在厂里工作,一起失业。芬是知识女性,背莎士比亚的“白日依山尽”,能一口气背N个14行,在厂子的人事部工作。

失业后不久,波去世了。波是孤儿,他们两口子也没子女,虽然镇子鬼了,芬还是不想离开,她觉得自己一离开,波在这个世界上,雁过水无痕,就再也没有任何印迹留下来了。但现实太残酷了,她的福利金和零工收入(比如当代课老师)都维持不下去,只好从“USA10985岛”上落水,驾着她的破船,上路讨生活。

人类本是陆地生物,但是被挤到“海上”去,全年颠沛流离的,在美国不知凡几。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女版的《愤怒的葡萄》。葡萄还是那串葡萄,但事隔100年,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地愤怒了。

(三)

美国有大量的RV Park,就是一个大停车场,有些配套服务,比如供水供电,有投币洗衣机和浴室。但是多数RV Park在景区,附近没有人烟,也就没有打零工的机会。芬事先在网上找好的这家,旁边有个大卖场,可以打工。

在打工时,在卖场里碰到了熟人,一个阿姨带两个中学生女孩,阿姨深表同情地邀请芬过来住几天,芬婉拒了。一个她教过的女儿又转回来悄悄问:“我妈说您是homeless?”这是个功课很好,在学校很得芬赏识的女孩。芬沉静地回答:“不是,我不是homeless,只是houseless”。

天气越来越冷,在车里过夜很不好受,停车场的女经理介绍芬去附近的教堂,那里有空床位,她谢绝了------她只是houseless,不是homeless。很快,短工被解散了,芬连375美元/月的停车费也付不起了。她唯一活下去的办法,就是继续往南开,去气候暖和的南方找机会。

Houseless和homeless的差别在哪里?更加爱干净,不偷盗,不吸毒,不乞讨?好像是的,Houseless还试图保留一点回到“正常社会”去的希望和机会。他们在前40年,前45年的生活,都是在“正规”上的,他们是好市民,把他们从轨道上抖落进深渊,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渴望回去。

船民们与社会的接触已经非常薄弱。所有他们能讲上话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同情和帮助他们,从RV Park的工作人员,优先雇佣船民打短工的公司,到从来没有在这部电影里出过镜的路霸警长们。这些人很Nice地对待船民,小心翼翼地维护船民的自尊心。但是没有用,政府、医院、(长期)工作机会,这些从来没有出现在公路的尽头。

据说在电影里,除了芬和路上偶遇并追求过芬的Dave,他俩是专业演员;其他人都是真正的船民,以真实的Last Name出镜。

点看全图

他们篝火夜谈,互相扶助。他们没有演,他们只是继续日常生活,旁边多一个讨厌的摄像师而已。

点看全图

拍电影最重要是灯光,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昏暗模糊的画面,就是因为不是摆拍,没有灯光师在现场。

讲真,我为世界各个电视台那些明星真人综艺秀,感到羞耻。

(四)

船民们回不去“岛上”了,即便有机会回到“文明社会”,他们也呆不下去。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想走就走,诗和远方”,只是玩票RV的中高收入者的写照。

美国的第二个国情是:自由,是“分田到户”的。

简单说,一个人的自由,是Ta的私产。Ta可以拿出来变卖(Trade off),但要基于两个原则:一,卖者自愿;二,买价合理。

生活在“岛上”的打工人,那些99%,就类似于生活在笼子里的仓鼠。你在卖出一部分自由和劳动的同时,换回来一些回报,比如一个房产,每晚一张舒适的床,还行的社区服务(医院,学校等),两娃两狗。而被挤下“海”的船民们,在“市场暴政”的眼里,他们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于是他们带着一些自由的残值,去浪迹。船民之所以还能保留一些自由,最大的原因是,已经没有资本愿意开价求购了。你们自生自灭去吧。

在美国,因为船民们已经身无长物,也没有多少奸商和参议员会来惦记他们、算计他们。就像一个宾馆的经理不会自己去刷厕所一样,与船民们打交道的,都是基层公务员和打工人,这些人是Nice的,但无力提供实质的帮助。

长期在这样的半野外生存环境中,船民们只是在迅速燃尽自己。他们就像呆在泰坦尼克号上的最后一批旅客,他们很镇静,明明知道不会有任何奇迹了,那就保持最后的体面好了。

资本无暇霸占自然界所有的美,因此船民在贫病交加中走向生命终点的荒野旅途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壮阔的美景。但这些美景,不是你自愿放弃一张病床而换来的(虽然她自己这么自欺欺人地以为),而是你其实继续呆在仓鼠笼子里也根本等不到一张病床,没有一点选择余地之下,Natural Mother 给你的一点唯心的补偿。

这是一系列相当心酸的故事,跟美国大地上“甜美的空气”一样,无形而真实。这一系列故事,触碰到人心中柔软的部分。从技术面讲,这未必算一部好电影;但从诚实、勇气和同理心来讲,这明显是一部好电影。

这部电影的问世,是美国的耻辱。

这部电影的上线,是美国的骄傲。

点看全图

通宝推:奔波儿,薄荷糖家族,牧天,xm,布隆施泰因,mezhan,jhjdylj,听枫,青青的蓝,大道至简,脑袋,氵氵,柴门夜归,purplue,山景城,ziling,三笑,西门飘飘,sasakio,白玉老虎,戒定慧,龙驹坝,acton,回车,xhUserI,empire2007,红军迷,夏侯,瓷航惊涛,cheer,非鱼,qq97,p47109,审度,醉寺,燕人,epimetheus,用心荐华,等明天,光头佬,ziyun2015,南门桥,闻弦歌,何求,大眼,梓童,卢比扬卡,踢细胞,陈王奋起,胡一刀,菜根谭,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们都是船民

如果你是从家乡的青山绿水漂到帝都,魔都,计都(总设计师和总会计师之都,深X),成都------恭喜你,你是船民。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第一代出海移民------恭喜你,你是船民。

我们离开母港,忐忑忧心,上下颠簸。有些人走到一半船就散架了,有些人转进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港湾还是无法安放自己,有些人成就了红海的传奇。

但无论如何,驾过船的,就是驾过船的。王思聪的船大,你我的船小,但海洋是没有门票的,但凡是船老大,张惠妹听过的海,你一样可以去听。

所以我们得见不同的海,对少年π的胡言乱语会心一笑。我们知道了,再大的船都是渺小的,再小的船都是骄傲的。

有些船民,是为诸般心酸所迫,不得不出海的,Had to depart。但更多的船民,主要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豪迈的少年气概。少年强则船强。

Whatever, never say “final goodbye” each other.

Just see you down the road.

一直往前,有一点概率,呃你会碰见海明威。如果没碰见,我更加要恭喜你,你幸存了,不是每个跳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二货都能如愿浮上来的

通宝推:柴门夜归,何求,陈王奋起,卢比扬卡,龙驹坝,epimetheus,xhUserI,ziyun2015,
家园 这个群体似乎没有黑人
家园 唉,也就老美飘得起。自驾出行在国内贵得很,即使不算住宿费

家园 应该有,只是很少吧

点看全图

这跟沿途警察对他们的态度,可能有点关系。

船民的动机很多元,省钱自助游的占比也很大,墨西哥裔的不少。

白人不大愿意坐吃救济,一言不合就拍马上路,很可能实际效果最后就变成“只求速死”,来个痛快的。

家园 日本也有欸

点看全图

千叶市中心,娘炮旅游打卡点。

美国的羊,到了日本都当狗肉卖。

家园 中国现在房车在增多

我家旁边有一个房车改造公司,把各式各样的SUV改造成房车,我看生意还挺好。不断有生意,有新车停在旁边。

网上也能看到有人发自己开房车的文章游记啥的。

家园 不是说美国社会福利好,穷人躺着吃福利也能过下去吗

没在美国待过,一直听说美国福利好,穷人躺着也能过下去

很多非法移民也是身无长物就过去了

这些开车的流浪汉,难道还不如非法移民?他们中大多数也没有丧失劳动力吧

通宝推:高三三班,
家园 由一个中美人来拍美国的破落,果然天意。
家园 本兄好文!前几天,老妈和我聊国内那场扶贫表彰大会

起因是老妈和某个老朋友聊时,那个老朋友骂“贴金”、”粉饰“。老妈问我怎么看,我说:自去年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都被严重打击,老白姓的日子都不好过。虽然国内还算是增长,但是可以预见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失业、加班都会因为经济情况而让人倍感压力。在此时,这个扶贫表彰大会,我认为真正的含义,在于告诉全国:国家可能没有能力马上让全国大部分人的日子马上轻松起来,但是对于那些处于最困难的低层,国家是一定不会撒手的!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这个信号就是定心丸,就是大家可以直面未来几年可能的苦一点的日子的信心。老妈听了很是同意。

对比”李文亮“式的“小强说真话”,我给老大点赞!

通宝推:时间的影子,hattie,三笑,海底鼠拨土,红军迷,醉寺,方恨少,
家园 大概十几年前

我同学说她国内同学的老板出国转了一圈,觉得房车在国内今后一定大有市场,而在国内还是空白,想要建个工厂搞房车,提前布局占领市场,问我有没有业内人士推荐。我们还嘲笑了一顿这老板真是钱多了烧的,中国人谁会买房车。

回头看,还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家园 老本这篇文章有力道

👍

家园 一定得找到这部片子好好瞅瞅

“在路上”是多少人羡慕的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生活状态,矮大紧曾经写过一段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这段歌词,倒过来,同样成立,即“生活不止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眼前的苟且”。人毕竟是一种物质的存在物,每天一睁眼,就要忙活“吃喝拉撒”,而为了维持这种存在,每天都得承受生活的磨砺(难)和无奈(情),直至生命的终点。

写过《动物庄园》和《1984》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之前还写过一部不太出名的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这是一部纪实性质的自传,讲述了奥威尔在巴黎和伦敦过的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每天为了一口裹腹的食物和一处栖身的床铺而苦苦挣扎、四处流浪。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照顾好老人、孩子和领导,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着一壶浊酒+一碟花生米,来上一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明天,继续。

<iframe width="600" height="338"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Uk_UG1zjvpU" frameborder="0"></iframe>
家园 这影评估计抓到精髓了,

老本这影评估计抓到精髓,跟我看的一个影评吻合,“该电影反映了美国个人和整体的grief(悲痛,哀伤)”。

“这部电影的问世,是美国的耻辱。这部电影的上线,是美国的骄傲。”,不晓得电影的成功是否与这“耻辱和骄傲”有关,专业评委们是否认同。联系我看的那个影评,作者有一句“可惜电影只能在美国部分影院上映,原因你懂的”,不晓得啥意思,是否与这“耻辱和骄傲”有关。不过,我觉得这两句鸡汤稍为有点老外,俺一介老美的角度觉得有高抬了。

家园 你“没在美国待过”,但你的问题很多待过的人也问:)

老华侨口头语,你们英文流利有气有力却睡马路,老子一句英文不会也没有睡马路。原因跟三和大神一样,自暴自弃,但也有可以理解之处,设身处地能理解。

作为例子,看楼主的介绍,女主角做过代课老师,估计是中小学,想起来本人也做过,应该是最低档的那种代课老师,没有教学任务,高档一点的代课老师正经音乐课教音乐,数学课教数学,报酬应该更高些。我是以本科文凭做代课老师,报酬每天80还是80几美元,福利节假日通通没有,不记得大中专文凭符不符合要求,但记得材料上列着硕士和博士文凭的报酬分别更高些,工作是一样的,每天早上等教育局的电话通知,派去本区域的某个中学,几点钟来电话没有保障,所以也没要求准时到岗,一般第一节课肯定错过,但工资照全天发,有时候连续几天都是同一个学校,不用等电话,但迟到照常没人理会,因为数理化史地文生体育课都有可能,所以不要求代课老师教学,有些请假的原课老师给学生准备了课堂练习或考试,代课老师负责分发和回收,有时候看电视,唯一重要的工作是点名登记学生花名册,多数时候学生打闹我打瞌睡,有时候同学生聊聊天玩玩合适的游戏,中午一个小时吃饭,学生吃饭堂,老师吃自己,美国学校放学早,下午2-3点最晚没超过3点(那时候那个地方),有时候最后一节干脆没课,记得当时基本上每天有课,每天有收入,不晓得那是因为经济好还是不好,那80还是80几美元的日薪,到今天肯定涨过100,照中国大陆出身的三观标准完全可以维持生计,如果放学后再到麦当劳干几个小时,直接进入中产阶级。

不晓得这样的工作机会后来和今天是否有保障,即使有保障,即使是中国人,很多也未必有耐心这样过一辈子,土生土长美国人直接属于处境不堪,亲友同学都不好意思来往,尤其曾经有过正常较好环境的人,难免有人自暴自弃,10个里有1个酗酒磕药,1个成了《无依之地》群众演员,全国来说成了社会问题,大环境不好的时候爆发一下,那就是国家的哀伤,环境好也不会根除,唯一根除是从前的革命思想革命觉悟教育,从小学工学农,砍柴挑粪,长大轮流上山下乡,这毛病就能改了。

其实《无依之地》远不是最惨,连车都没有,风餐露宿的比比皆是,如下图,一模一样,美国大中城市的闹区随处可见,比如这照片的角度和距离很可能就是从马路经过的车拍的,近在身边,由来已久,总数肯定也是多少万人级别,冬天冻死不在少数,无数团体和个人,大中校学生,都做过这些课题,只是很干巴巴,《无依之地》抓了一个好题材,好时机,带上三毛文青范儿,成功实至名归,也是各种因素的组合。

点看全图

通宝推:陈王奋起,acton,本嘉明,
见前补充 459557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