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茗谈188:人生 -- 本嘉明
如果同样情况,今天如何?
当年有五保户,五保户怎么没的,你总得有点印象吧?
公社你了解多少?
你村历史变化你怎么看,了解多少?
比如,赤脚医生。
大部分农村都在进步,全部凑合活着,比如,小岗村是有救济粮的。然而,它们还要出去要饭。
我1975年出生,1992年读大学,这期间村里的变化一清二楚。读大学期间寒暑假回家,情况也基本了解。1998年出国,但是我和父母也常常联系,差不多每年探亲一次,大概变化也知道。
我们村后来就一直有幼儿园了,都是民办的,大部分小孩上幼儿园。
五保户一直存在,我们村完全没有亲人的老人好像没有。真正孤老终身的有几个光棍,在老年前他们种自己的承包地,老年后我们村的华侨回来探亲时给他们施舍点,在庙里帮忙或丧事上帮忙也能拿到吃的和一些钱。现在好像有低保了。
医疗我更清楚。我们乡改开前有个卫生院,里面的医生有正规的也有顶替的和赤脚医生,每个村有个卫生室,一般都是赤脚医生。乡卫生院大约在1982年左右解体了,卫生院和卫生室的医生回家自己开诊所。我爸爸原来是民办教师,79年的时候没位置了。他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就未雨绸缪,跑去我们对岸的一个名医那里学习,后来在1982年左右考取个体医生行医执照,他也在我们自己家里开了私人诊所。这样我们村就有两个诊所,原赤脚医生的医术太差,没开几年就把她的诊所转让给一个原乡卫生院的医生,他是顶替他父亲入岗的。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2007年左右,政府推行恢复卫生院和卫生室。这20多年我们村的基本医疗就靠这两家私人诊所,大病当然进城看。
比如,正规医生到乡卫生院是哪年?
几名?
你是否认为这是应该的呢?你认为一个乡卫生院应该有几名?从何时算起?
你这个熟悉怎么算呢?
我说幼儿园普及了吗,我在以往的所有帖子都提了不均衡,按道理,小岗村不该要饭,对不对?您觉得呢?
您把您的村子定义在全国什么标准呢?
话说您对五保户了解多少?改开后靠华侨照顾孤老,您说这个想表达何意呢?可有普遍意义?
五保户是一种制度,村也就是大队以公家的方式照看他们的一切,当然,能力所及,也要种地,这种模式你确认不?
我反对以偏概全,所以我提供我了解的当年农村生活给大家了解。
小岗村在毛时代不是普遍的,大家都在鄙视。
当然,虽然说全国都在学,但是未必都是大寨的高水平,但是这是一个方向。
改开后,大家都在学小岗村,这是一个事实。
当然,学成啥样,咱们就不说了,你们村不是典型的小岗村模式成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