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快人心,阿里巴巴被罚182.28亿人民币 -- 大胖子
正想着把那些七七八八的基金清仓算了,无股一身轻。打开股票软件一看,腾讯当天成交1400亿,也就是说这个大手笔减持一天就消化了结束战斗了,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啊。
若是英美财团搞集体行动都来套现挤兑,港府的那点外汇储备不够啊。
扯得后面孝敬的万里侯掰手腕,口水战打到大理寺卿,发回原审地。
阿里2021三季度财报净利润1509亿!
所以今天开盘先涨为敬!
市场监管总局出罚单在4月10日有两层意思。一 和马云同名那位大佬忌日,众所周知两家有两代交情。马云演讲放炮的外滩金融峰会,他儿子是组委会主席。
二 花呗还款日。以前花呗不能调整还款日期时,固定只能10号还款。市场监管总局管不到蚂蚁的事,但这事并没过去。
所以今天四部门再次约谈蚂蚁的消息选择放出时间在港股收盘后,美股开盘前。戏还有的是……
之前认为:拆分阿里、重罚到马云怕。
一看,比预期轻太多了。利空出来,一看反倒成利好了。不涨对不住股价!
蚂蚁哪个,出来就出来呗。在预期内。
城市发展我发现有个悖谬的现象,其实也是边际效应。这个边际效益现象本来没那么快发生,本来该是传统大资本的超级红利。结果,被网购横空而出,硬生生虎口夺食。这个悖论,大概也可以解释一二为什么国外网购实践早于国内,起步实力远超国内,发展现状远不如国内。
一般来说,城市人流集中,商品交易必然十分旺盛,越是大城市,越是旺盛;越是大城市,越是消费型城市,对物流仓储中间商越是要求高。这样的话,对各式零售终端,各种物资交易中介,各种市区内或附近大型仓储,要求就越高,对交通出行要求也高,这些都利于传统资本攫取血利。网购把这块血肉硬生生抢走了。
除开因各因素导致实体店价格高之外,上下班通勤时间长,外出购物通勤时间长,导致城市人,一般没时间上街买东西。东西得买,上街又没时间,所以,网购。
网购有其优异的地方,也有其相对不足。比如商品体验,标准产品还好说,非标产品,购买体验其实有相当大的问题。网购纠纷也是不少的。但是,不网购,没法购呀。
奢侈品线下相对坚挺,购买体验,应该是个重要原因。
它的潜在严重性。
我在淘宝上办过一次红包月卡,月卡第一个月免费,以后每个月自动续办,他那个购买页面上的说明非常耍流氓,只说免费办,对以后每个月是否收费和收费多少都没有说,因为我办了刷脸交费,当时刷脸页面蹦出来我就稀里糊涂刷了,因为免费嘛也没在意,到第二个月支付宝账单的时候突然蹦出来一笔6,7块钱的月卡支付款。
我找支付宝客服问:为什么没有我的支付指令也没有支付协议,就把我的账户的款付给了淘宝,支付宝客服让我找淘宝。问题是支付宝凭啥只凭淘宝的指令就把支付宝用户的钱划给淘宝,刷一次脸就能多次划客户的钱款给自己的兄弟公司。这是妥妥的两家兄弟公司合伙盗窃欺诈客户钱款呀。找淘宝客服客服认错但拒不退款,说补红包我没要。
我觉得这不仅是商业垄断的问题,是可以以盗窃欺诈入刑事犯罪的。
有多少人办这个淘宝月卡红包我不知道,按淘宝的用户数估个2千万不知合不合适,这样被淘宝偷盗欺诈的钱每个月在1亿以上,这得算个严重的事吧。
马云说涉及价值观的问题才在最高级会议上讨论,不知这算不算。
我找客服后这个红包月卡办理说明已经改正了。
接下来还有好玩的呢,我寻思举报一下呗,为己出口气同时也做点公益:几块钱的事咱也不能给警察给自己找麻烦(这点钱估计警察会认为我是神经病),就在网上查了一下举报平台:这个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
本平台负责收集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并转发有关管理部门。相关管理部门收到转发的举报信息后,按照其原有规定或专项整治要求办理。
举报范围
举报范围为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举报不同于投诉,建议描述其具体行为及所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
互联网金融业态包括:
1. 互联网支付。。。
靠,敢情为这几块钱的举报我还得去把有关法律学一遍或者找律师才行,算了算了吧,我的这点公益心战胜不了我的怕麻烦心。
事后所思:
对个人来说,不要随便刷脸,不需要你做什么动作你的钱,你的隐私可能就没了。
对有关管理部门来说
1.刷脸支付的安全性,国家是不是需要考虑管制一下。
2.像淘宝和支付宝,腾讯微信这种一个老板的兄弟公司(可能还有很多远没有它们那么大的)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问题是否有相关控制措施,这不仅仅是垄断的问题。
3.那个互联网金融举报平台的规定是想让人举报呢还是不想让人举报呢,大金额受骗的想讨回一般直接报警了吧。
4。有关部门做出事关公众的罚款或罚没非法所得往往给国家而不是受害公众,(那个连云港白嫖的不算哈),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蛋的惯性做法。(不指这次,这次罚款处理好像不是由某个或几个特定受害者提起处罚的)
最后说一句淘宝在诚信,广告等方面还是比拼多多强的多,拼多多有些做法真是没下限了。
想想以前为什么要网购,一是没时间和精力去实体店一一挑选;二是同款价格透明基本上不用当冤大头,毕竟和实体店老板讨价还价非我辈所长;三是因为有些实用的小东西只能在网上买到,在本地你压根就找不到卖的。一晃20年左右,现在连米粮油都在网上买了,毕竟物流到家太方便了。
物流本来就应该是工作的一种,现在是更有这个条件了,只是劳动保护、后勤没跟上,这个如果控制、规范好了,确实可以吃掉大量的失业人群。
物资流动起来对社会也是好的。
消费型城市的说法很好。
无论买卖。
很多小物件,实在是没心思去大市场淘。
比如指甲刀、衣架啥的。
但看到超市里这些物品的价格,感觉就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比如8块钱一个的衣架,30块钱一块的香皂。
所以我转头淘宝。
。
。
。
另外我发现京东也很不错。
好歹他自建物流,挺有心。
比搞金融的阿里和搞垄断的三通一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