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方平兄——我这个武汉老乡来聊聊小手工业者的生存实录吧。 -- alane
一个是教员理想的社会主义路线,与贫下中农结合,共农作脱层皮,淬炼成钢,方能脚踏实地真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希望下一代年轻人避免,从根子上避免官僚,用意是好但多数人不见得理解,因为苦要自己吃撒。再个呢,一穷二白的家底,城市养活不了那么多,50年代初期就疏散一次城市人口,我妈本在武汉读小学,但因疏散人口被返回原籍,因此也中断了学业。
不过,爹妈那个年代的人,多数还是多少显得纯粹,或许跟锤炼有关。
N年前第一回看见您的ID,下意识想到北京地铁站名,哦,北京滴。
不过她就来自农村,所以应该没失落感。
国家建个网盘放上去吃电子灰吧
实物有值得保存的放当地博物馆够了
工业我了解不多,但是现在看到记起,大大小小的水库山塘,河堤基围,整齐我田间水网,各种引水工程,小水电站,都是严寒的冬天肩担手抬硬生生拼出来的。
还有当时各种大小工厂(现在看基本就是作坊),卫生站,农科站,水利会,畜牧站,木材站,水利会,收购站,供销社等各类组织,基本上是以一群文盲半文盲为主体,从无到有组织运行。太牛了!
是了,我们公社也有一条半山间凿出来的引水渠,总长也有十来公里吧,也经常去那游泳,比河安全。小时候听说过红旗渠,想着我们那也跟红旗渠差不多吧,大了后才知道,差距太大了。
纪念下去。
不能因为今天有了桥隧,就忘记了当年的盘山公路的价值啊。
这是许多所谓历史名人或经历者写回忆时往往忽略的地方
临洞庭湖围一圈,原则上两湖省都有花鼓戏。那个李鼓二大姐、还有梦里飞鸽的小姐姐是不是原来都与地方花鼓戏有缘!
我的祖父母一中事件时是被围在县委大院里的
所以从他们那一侧会听到关于一中事件完全不一样的说法
当然,后来我父亲因为曾经参与了平反工作组,对整个事件的认识又完全不一样
田是武汉说唱团的曲艺演员,独角戏里故意把奓山念成爹山,成为一个时代的梗。
您家世估计问我在蔡甸认得干大舅能知道,他当过老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