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重建农村集体农场体制,永久解决农民的贫困 -- 陈王奋起

共:💬165 🌺817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重建农村集体农场体制,永久解决农民的贫困 -- 有补充

过节期间看了贺雪峰和温铁军两个人的农村发展观点,感觉两个人都在体制内,带着镣铐思考,总是隔着一层纱。反正我也不在体制内,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中国只有重建农村集体农场体制,才能永久解决农民的贫困,解决农民问题。

农民的贫困,归根到底是单位面积太阳能辐射的限制和农作物生产的光合作用限制。农作物的综合太阳能利用只有1~2%,而典型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0%,综合效率超过10%, 是农业的5~10倍,本身极度依赖土地,肥料,灌溉等稀缺资源,很难和土地肥沃,气候良好的国家农民竞争。

没有国家的巨额补贴和特殊的价格保护策略,中国农民乃至大部分国家农民根本活不下去。但国家的巨额补贴并没有到农民的口袋。2020年中国在农林水领域国家投入就超过2万3千亿人民币。实际种地的1亿农民什么不干,也可以分到2万3千块,然而农民的收入没有这么高。说明钱漏到了不该去的地方。

粮食事关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不管最终效率如何,国家还是不得不继续补贴,继续投入。但另一方面,政府要花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扶贫”。

毛时代有没有这种个别农民的赤贫呢?没有。因为在一个集体里面,只要活着,就有基本的口粮和副食品分配,只要有一定的劳动力,就会分配相对应的劳动,每个人能劳动的都在劳动,自然不存在什么赤贫,因此扶贫很简单,回到集体制度,赤贫马上消失。

恢复集体农场之后,有劳动力的人成为农场工人。集体统一调配管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农民把承包田还给集体,政府给予基本社保和医保保障,因为年老退休而赤贫的可能消失,因为生病而赤贫的马上消失。

我奶奶在世的时候我回乡下,看到她种的蔬菜大部分都浪费了,邻居家的也如此。集体农场恢复后,起码蔬菜的统一生产和供应质量有保证,对口供应本地的学校,企业,肯定大受欢迎。中国三线以下的城市普遍没有自己的菜篮子工程,大多数蔬菜价格反而高于一二线城市,城市居民花高价反而吃不到放心可口的蔬菜。如果能够推动本地农民供应蔬菜,仅此一项,就可以为本地农民增收30%,城市居民开支下降,全体国民幸福感增强。

假定1亿农民全部回归集体,每个人每年的退休金从5000元起,医保资金1000元,不过增加财政负担6000亿人民币,现在农林水补贴的四分之一。财政上操作没有任何难度。

分田几十年,农民们早就懂了,远离城市的土地根本不值钱,他们都被稻公骗了。组织上只要选拔干部,从试点开始,以自愿为原则,逐步开展集体化,相信推进不难。

20年后,相信那时的人类已经搞定了粮食的工业化生产,自然土地的粮食种植是一种类似于LV和爱马仕的奢侈行业,自然有大量的空间和时间以及金钱来建设美丽乡村, 爱谁谁。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声,稻公,你的屁股我们擦干净啦,您走好,不要回来。

通宝推:didae,方平,王铁墩,土地革命,mezhan,purplue,阴霾信仰,赤之忤逆,红军迷,老阿,ccceee,jhjdylj,老老狐狸,脚歪不怕鞋正,氵氵,pendagun,李根,xhUserI,起于青萍之末,青青的蓝,踢细胞,南门桥,布隆施泰因,Nandgate,摄魂,楚天,真历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讨论】集体农场能让农村富裕吗?

基本上是不能的,因为农业是效率最低的工业。当然,个别领头人的优秀,地理位置的优秀可能导致优秀的农村集体,农村整体是不会因为重新搞集体农村而富裕的。

但是它能规避个别农民的极端贫困啊,这是最大的功德。其次,国家的扶持可以实打实进到农民的腰包,第三农村基层一下子立起来了。虽然不能富裕,但不幅度改善贫困,不也挺好的?

是不是生产队复辟?首先这是基于自愿基础上的组合,劳动生产积极性远高于过去,其次过去生产队运行得挺好的,依我看过去最懒的农民也比今天最勤快的农民勤快。第三,更方便组织农副业生产, 实打实提高农民收入, 复辟了又如何?

过去组织生产有难度,今天用APP这类生产力工具,组织生产和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配运,只要有一支精悍的几十人大学生村官队伍,一个县运行起来难度不大。

狮屎胜于熊便,小岗村搞了30年分田到户,还是贫困,最后搞了集体企业,这才改变了贫困的面貌。

农民愿不愿意重新集体化呢?我没有做过调查,但我家还有田, 以我这个中国人民的儿子来看,我是愿意的。这些田放在手里没有用,租给别人拿个200块钱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因此给农民和老人社保、医保,哪怕不多,每个月几百块钱,我敢说99%的农民都愿意。

道理很多人都懂,其实现在是没有人敢动稻公的神主牌。

通宝推:hattie,布隆施泰因,老老狐狸,
家园 很有想法,支持,很有道理~~~
家园 这是很正确的路线

农民,农村的出路在集体化。其实这也是全国的出路,就是资本应该是由全民持有的。当然,初级阶段可以从全村开始。贫应该是从制度根子上消灭的,而不是靠怜悯,动员干部用个人聪明才智去“扶”的。

家园 农民可以组织起来,只是理想状态

对于农村土地抛荒一系列问题可以解决,只是要从源头分析这些问题。

组织体系管理方面找答案,地方往往没有积极性,中央政策一抓就死,目前的现状,但一放谁又能保证不乱。

有点无解,或许弱小农村一定要走向灭亡,组织管理体系难度决定只能这样。

家园 历史上有没有重走回头路就直接成功的案例?

我知道有失败的,比如王莽一心想复古回到井田制,结果死得很难看

司马光烙了王安石的烧饼,全部推倒;换人又烙司马光的烧饼;然后再翻回来,最后一地鸡毛,靖康之耻收场

国外甘地以为回到耕织就能解决问题,结果也没成功

但是否还有其他案例,啥也不干,就回到过去,哗,立马革命成功了人民幸福快乐到永远了

初中课文“上胡不法先王之法”的意思,世易时移,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历史书上说“休养生息”四个字搞定一切,但历代财税制度变化也是明显的

河里各位都是见识广博,能否举出来这种历史上的成功例子?这样简简单单回头路就能成功的好事,要总能成功,几千年了该有不少了才对吧

家园 泼点冷水,不看好集体农场

首先土地已经分给个人了,收到集体农场,就是集体所有,肯定不能自己处理了,农民就不会同意。

集体农场怎么管理,怎么经营?这个问题最大。国家不可能派公务员下来任场长,国企基本从竞争行业退出了,也没有这种人才储备。如果村里选场长和村长的话,和过去的生产队有什么区别?生产队当年什么样子,还需要复辟吗?其实生产队也弄不起来了,村里基本没有年轻人了。

中国农民穷,核心是每人只有一亩地,你就是种人参,也赚不了多少钱。

我们算一亩地每年300元的利润(每年算1.5次收成,平均掉天灾),每人月入5000,一年6万,需要种200亩地。中国18亿亩耕地,去掉一些山区梯田,算16亿亩,只能养活8百万个劳动力。这是机械化耕种的,适合粮食棉花大豆等。再加上菜农,果农,养殖等等,再加上加工运输批发零售,最多也就5千万劳动力吧。算上家里的孩子老人,也就一亿多人口。也就是说,中国的耕地也就养活一亿农民,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没有别的办法,这是耕地面积决定的。只能等城市化结束,农村剩下一亿人,他们去搞农场吧。现在也弄不了,只能等这一代的农村老人逝去,留守儿童接走,村子废弃了,就可以搞农场了。

当然,近郊农村还可以搞旅游餐饮之类的,也能养活不少人。

通宝推:醉寺,大漠老兔,
家园 您的城市化在哪里?靠啥?怎么进行?

如何农村人口降到一个亿?靠做梦乎?

中国总人口十四亿,要保证耕地效率,同时维护人口平衡,起码农村要剩五六亿,想学美国,怎么过渡?

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啊?

家园 分给农民的地可以拿来入股啊,合起来的股份制农场也是集体

土地入股什么的又不是啥新鲜事,合股投资的农场交给技术好的农民打理,其他人可以去打工,也可以去做生意。

这与历史上的合作社没有分别,迟早还是要这么干的。

集体农场才是农业的出路,一两百万农民就够了,其他人都该转入其他行业。

见前补充 4616170
家园 搞集体化也好私有化也好,说到底都是内卷,没出路。

你一双鞋子换人家非洲十公斤粮食或者澳洲五公斤铁矿石才是出路。

家园 估计解决不了,农业的产出低,这是根本原因。

这两年我有个思考,从微观上来讲,一个农民想富裕,最优的选择是融入主流的工商业循环,靠农村农田那点产出,根本不行。

所谓的融入,或者去城市打工,做服务类工作,让自己的单位劳动有更高的价值;或者从事经济作物种植,为城市提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或者能为城市提供高水平的休闲娱乐类服务,如农家乐,民宿等等;或者直接从事工业手工业生产,提供工业品准工业品。总之,和城市的联系越紧密,互动越深入,才能致富。

根源是农业的单位产出太低。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效率可以大幅提高,技术含量、附加值也可以大幅提高,但是农业不行,粮食等主要作物产量难以大幅提高,提高了还面临价格下降的问题。哪怕是高附加值农产品,面临人工费用高,难以机械化,价格波动剧烈等问题。无论是单位产出,还是市场规模,都无法和工业服务业比。

各位可以直观的算一下,自己的日常消费中,农产品占比多少,工业品多少,服务业多少;在农产品消费中,又有多少被中间的物流、商业环节获取了,真正折算到农业收入的,没几个钱。一个家庭衣食住行一年消费按十万元算,真正能折算到农产品消费的,应该不会超过两万元,大头都在养车,衣服,鞋子,旅游,医疗美容健身服务,孩子辅导班等等上面,真正用于米面油蔬菜肉类的,不是特别多。而且消费能力越高,农产品占比越低。

这就决定了,如果两三亿农民给14亿人提供农产品,那根本没法富裕。农民降低到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十或者更低,18亿亩耕地,每个农民能种一百亩或者更高,情况会好一些。这样算的话,最终只需要两千万农民,加上非劳动人口,和季节性劳动力(如果有),也就是五千万农业人口,顶多一个亿。

现在农村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没年轻人了,很少有五十岁以下的农民,我老爹七十岁了,还种着十多亩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辛苦,脏累,收入低,环境闭塞没有娱乐等等。随着老一代农民的离去,后面如何确保有人种田,是个挠头的问题,这个不解决,不提前筹划,粮食安全会出问题。集体化的目的,可能得主要解决这个问题,几户农民合作,种几百上千亩地,或者更多。如果不搞合作化,一家一户种一百亩地,单干的模式,抗风险能力会差很多,合作化后,农机共享,采购种子化肥谈判,采购各种服务等等,都会有不少优势。当然这是我的空想,不知道情况会如何演化。

这些年国家在农村的投入,主要是改善各种基础设施,降低种田的成本和难度。比如说,把灌溉用的电力线、水管铺到地头,修建机耕路,修建改造灌溉水渠,建小型水库,扬水站等等。不这么搞,种田难度稍微大点,不少田可能就抛荒了。

补充一句,千万不要搞资本下乡,农业的低利润,加上资本的逐利性,不知道会搞出多少幺蛾子。农家乐民宿之类的,显然只是城市近郊及发达地区农村才能搞点,不具备普遍性。二十年的城市房地产繁荣,实际上是城市土地私有化的过程,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如果农村搞资本下乡,农村土地私有化或者准私有化,那真的是要动摇国本了。

通宝推:醉寺,方恨少,大漠老兔,笑看风雨,为什么不可以,燕人,审度,北纬42度,胡一刀,
家园 萧规曹随
家园 方向如此。得自下而上,用二三十年时间。

首先不可急就章。农村问题十分复杂,越来越复杂。如非战争状态,不能快速完成。无论何种方法快速完成重新集体化,振荡都十分大,大到末必能掌控和承受。

第二,重新集体化,必须自下而上进行。如果自上而下推行,农村本身的矛盾不单难以解决,反而会放大和激化。只有农村人员自己想通了,才能有动力有能力去协商解决问题,否则不单不主动去解决,反而会主动制造矛盾。

所有问题当中,最根本的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只有当我国社会主义因素有压倒性优势时,才有可能重回集体化。须知搞破坏比搞建设,容易太多了,一个蚁洞,就对溃坝。资本集团会对农村重新集体化,必然会进行不择手段的决战式的狙击。说起来,可能我们这一代人,是看不到农村重回集体化了。我们第二三产业,到目前来说,是输给了资本,第一产业,能稳住就对很不错了,不能急于反攻。没有第二三产业的支持,第一产业在资本面前,挣扎的力量都没有。农村一定时间内,不能开放给资本,不能大步,只能小步小步,走一步稳一步。

温铁军老师确实抓住了农村问题的核心之一:资金。以前是通过互助组,合作社,社员集资组建农村信用社合作社,解决农村资金问题。目前这个条件应该不具备。

但温提出的方案不具备普适可行性,如果实施,比饮鸠止渴还不如:渴肯定是解不了,甚至越来越渴,最后是渴死还是毒死还不好说。

家园 我觉得可以和另外一位河友的质疑结合来说

他说,毛时代终身工人,福利?做梦!

当时真是这样的,我个人看他根本不懂毛时期。

毛时代可以说给的福利房是当时条件下的最不错的居住条件了。

如果大家了解历史的话,农村很多都来自地主和富农的出让。

城市也是资本家出让部分房产,还有共产党没收财产。

这些都在今天打成了一锅粥。

回到问题,农场农庄可不可以带来富裕,如果集团化,操作得当,当然会富裕,就是公社化呗。

掌握公司命运的,还是一个团队,而不是,全体农民,比如华西村。

农场当然要有副业,工业,所以,当然会富,因为有国家扶持。让利。

同时,需要有五保户福利,或者说养起无用者,减少私人获利。

这些是为了减少单纯扶贫的浪费,也是为了减少动荡,使得这些人,不怎么劳动的人,低水平社会性抚养。

岂不美哉?

家园 国家必须派公务员保证效率通畅,私人资本不可信

可以作为选调生的基础职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