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 为什么抗战中的人民战争中需要特种兵(中) -- 史文恭
《日军的联防体系和我军的破防办法》
在讨论抗日战争中的“人民战争”(也就是我党领导的敌后斗争),首先要了解这个斗争的对象,也就是日寇对我国占领区的“联防体系”。
通常日军占领我们一个县(视县的地理情况和面积大小),大约需一个大队(一个营)5到600人守备兵力。若一个县以20个据点(镇,大的村)计算,则每个据点平均下来就20、30多日军,粗看起来兵力很薄弱。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日军的守备队伍,一般都会集中兵力在主要据点(如县城),把小兵力作为触角分布在各个小据点,由于日军相比我军,不仅在武器火力上大大占优,而且在交通,通讯上也远超我军,因此,假设某县,有300日军驻扎县城,其余250日军分驻10个小据点,加上数量为日军一倍的伪军(1100人),整个县城就有1700名敌军,而关键在于,由于日军的高机动力,当我军攻击任一个小据点时,都可能在短时间内面临300优势装备日军的增援,---不仅如此,如果战事胶着,还将在几天内面临周围县或者市强大日军机动兵力的包围,所以,从整体上讲,日军在沦陷区的统治,就是一张网。这张网如上面所看到的吴忠‘一进昆张’的实例,是很有威力的。
那么,日军这个联防体系的弱点在哪儿呢?
我们先举一个让人心疼的例子,东北抗日联军在高峰期曾经发展到2-3万人兵力,而且抗联战士的军事素质都很高,枪法很准,机动能力也很强,一句话,并不弱于吴忠的小分队,可实际情况是到1940年末,部队基本都牺牲或退到苏联境内了。为什么?因为东北的日军太强大了,当时的东北正是日本和宿敌苏联(前沙俄)的前线,其关东军集团在高峰期,达到了120万的兵力,加上伪满洲国的军警部队15万和其它守备兵力,总数近150万,而整个东北地区面积大概152万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了大小兴安岭等林区,所以通算下来,日伪军的兵力密度很大,(大致远超过1平方公里/1人)同时,东北地区开发不够,总人口3000多万大多集中城市,而在农村地区,当时还有将近25-27万日本“开拓团”的殖民农民,所以,抗联在东北要发动群众就非常困难,---一则群众少,敌人多,二则,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斗争。因此难以开展广泛的、灵活机动的敌后抗战。
而吴忠所在的华北地区情况就不一样,百团大战后,日军华北方面军就向东京要求增兵,因为他们当时的兵力密度大概1平方公里才0.37人,每个师团被平均分散配备在约200个地点。
所以说,华北地区日军联防体系的要害在于兵力不足。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当时日军的联防体系还是非常强大,举例说 (根据时任冀南军区政委宋任穷的回忆录),“到1943 年,敌人在冀南的据点碉堡,除平汉、津浦、德石等铁路干线上的外还有1000 个左右,形势严重的一些地区,平均每3 个村庄就有一个碉堡。据点与据点之间,据点与碉堡之间, 碉堡与碉堡之间,平均只有几里,甚至更近。抗日军民的活动经常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极为困难。当时流行几句顺口溜:“日住碉堡下,夜观炮楼灯; 行军必过路,天天闹敌情。”
那么,这么多碉堡据点,日军靠谁来驻守呢?---其实就像美国人现在指望“公知”一样,华北抗日,日军所依托的人力资源,就是国民党军留下的伪军。所以,想要打破日军的“联防体系”,就必须打怕伪军,进而把他们转变过来。因此,这就需要吴忠为代表的我军敌后部队,既要有远高于伪军的战斗力打疼敌军,又要有灵活的政治头脑和手段来瓦解、团结伪军。---而吴忠正是这么干的。
第一次进昆张,他们先歼灭了伪军数十人(自己无一伤亡),而在下一个宿营地被围时,吴忠和当地的房东建立堡垒关系,并搞到了一台可以架上日军电话线的电话机,可实时截获日军情报,了解日军动向。他率部在向导带领下,跳出了包围圈,然后发挥小部队的灵活性,以消灭伪军死硬分子为目标,镇压伪军头目,汉奸数名,俘虏近百人。初步立下声威,打开了局面。
而第二次进昆张,吴忠的队伍就更强了,进入敌占区,他们一昼夜行进150里,连打三仗,三战三捷,还歼灭了伪军一个中队,这样打下来,伪军们就怕了,其头目下命令,“禁止各据点部队夜间单独外出活动,即便发现吴忠(部),也要上报情况,几个据点一起出动,才能实施围剿。”
于是,夜晚就成了我们的天下,也因此,伴随吴忠军事部队进来的政治工作队伍就放手开展工作,群众有了底气,开始主动拥护我们,伪军们以他们本身的兵力大小不同,残存人性多少不一也开始了分化。这种情况下,吴忠和他的战友通过发动群众和转化伪军,开始建立我军的情报网,逐步实现准确、及时掌握日军动向,进而初步实现军事上的主动权,---相应的,日军在昆张地区的联防体系,就松动了。
在这个形势下,上级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派吴忠三进昆张,这一次,吴忠部从之前的一个中队(100多人),变成了两个中队,进了敌占区,一出手就在大白天伏击歼灭了伪军100多人(我军无一伤亡),之前他的部队都是在夜间偷袭伪军小部队,这次的胜利有了质的改变,震动了敌人。
下一步,他以两个经典的战例,转化了两支伪军队伍。一支伪军头目叫王允宪,原来是地方土匪,投靠了日军,但其人还讲义气,也孝顺。吴忠亲自带礼物去王的老家看望其父母,晓以民族大义,王的父母非常感动,马上让人找他回家。王允宪早就听说吴忠大名,同时也对日军不满,借这个机会,就回家和吴忠建立的“联系”。初步转变了过来,帮我们做了些好事(如通情报等等)。
但日军觉察到了王的异动,逼迫他必须找吴忠作战,否则以“通共”治罪。吴忠于是和王允宪商量好,准备演一场戏,‘假打’一次,给日军交代。没想到,戏演的太逼真,最后假戏真做,王的部队只有少数几个排长是交底的,其它的伪军士兵当时追着吴忠的部队,发现对方只退不还击,就来劲了,而我军的战士也没有交底,被追的急了,自发还击,由于枪法太准,不仅打倒了王允宪几个士兵,关键把他堂兄弟也打死了。
这就把戏演砸了,怎么收场呢?吴忠决定,亲自上门道歉。他带了5、6个人,没带枪,去王允宪的据点,说明了发生误会的原因,给王部打死的士兵发‘抚恤金’,还带上一挺从日军缴获的机枪,面子和里子都照顾到了,王允宪因此心悦诚服,从此死心塌地。--而日本人亲眼看到王允宪的亲戚‘遇害’,又看到王允宪‘缴获的’机枪,非常满意。---所以吴忠这个工作化危为机,做到了极致。---顺便说下,当时我们的干部,这样单刀赴会的事例很多,后来的公安部长王芳,当年在山东根据地,也是单枪匹马劝降了一个被我军围困的200多兵力的伪军据点。
另一个例子是对潘恒忠,这个汉奸是昆张地区的地头蛇,做汉奸还顽固不化,之前开国上将杨勇率部经过他们家土围子,曾喊话让他们抗日,还遭了枪击。
听说吴忠的昆张支队入境,潘恒忠组织了周围据点共1000多伪军,企图合围吴忠。而吴忠收到情报后,准备将计就计借这个机会伏击潘恒忠。但阴差阳错,部署伏击的时候,大雾弥漫,吴忠的队伍错过了进逼的潘恒忠部队,而且,不小心走漏了消息,让潘恒忠还打听到了我们部队的宿营地,---他立即调整部署,再一次组织伪军向吴忠压了过来,---这个时候,吴忠的内部情报网起了关键作用,他们及时通报了四面包围的敌军中,主将潘恒忠所在的位置,----关键时刻,战将吴忠不顾十倍于己的敌军压力,组织部队突出重围后,急行军杀向潘恒忠驻扎的朱庄。
这时,正好天降大雨,潘的士兵纷纷躲进村里避雨,而吴忠的部队借着狂风暴雨,杀入了朱庄,时间急迫,潘恒忠来不及组织防御,只能收拢其贴身卫队,依托高墙、楼房顽抗,而周围村庄的敌军听到朱庄枪声激烈,马上四面包围上来,并派人进村联络上了潘恒忠,后者听闻士气大振,在其指挥部楼顶架起几挺机枪,四处扫射,昆张支队几次进攻都不能奏效,战斗陷入了僵持。
这时候的形势就像一个微型的孟良崮战役,吴忠包围了潘恒忠,他又被外围的敌军四面包围,大雨倾盆,腹背受敌,情势如火,危在瞬息,怎么办?
此时,吴忠显现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杰出素质,他下令,停止进攻,要战士们点火烘烤湿透了的棉衣,同时命令到群众家找些梯子、䦆头和担架,然后,他进行了部署:
他说: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一鼓作气,拿下潘恒忠的指挥所,外面的伪军还在观望里面的消息,不会全力进攻,只要迅速敲掉潘恒忠,村外的敌人肯定一哄而散!
于是他命令郭志光班带一挺机枪阻击村外敌人:“你的任务是不放一个敌人进村,给我争取半小时的时间,一分钟不多,一分钟不少,办法你自己想!”郭志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的班分成几个小组,各守住一个路口,自己以机枪来回机动,时限之内,稳如泰山。
吴忠又把村内的进攻部队重新编组,分为机枪火力组,手榴弹组,梯子组和突击组,各自交代任务,规定战斗动作。
雨停了,战士们的棉衣也烤干了,吴忠操起一挺机枪,喊道“开始”,几挺机枪一起开火,压制住了敌人火力,手榴弹组抬着3筐手榴弹,迅速接敌,贴着墙根,把手榴弹向屋顶和院子内猛扔----重现《亮剑》中李家坡总攻一幕,----敌人滚下屋顶,逃进了屋内。
梯子组马上加上梯子上了屋顶,控制了院子。潘恒忠困兽犹斗,但已无力回天,因为院子上下都被吴忠部队的火力控制,战士们已经在屋顶凿开大洞,往屋内扔进了几颗手榴弹。----这个时候,潘恒忠的手下终于崩溃了。纷纷大叫投降,打开窗户,扔出来枪械,高举双手出门投降。潘恒忠成了光杆司令,也只能低着脑袋出了屋门。----村里的枪声沉寂了下来,村外的敌人听到潘恒忠被活捉的消息,果然一哄而散了。
至此,吴忠完成了他在昆张地区的“中途岛之战”,他以100多人迎战10倍于己的敌军,险中求胜,全歼敌一个警备中队,俘虏潘恒忠以下37人,毙伤数百人,(我军牺牲6人),轰动了整个昆张地区。此后,该地区的汉奸、伪军,像是颁布实施了《国安法》之后香港的那些小丑们一样,个个胆寒。
非但如此,活捉了潘恒忠后,吴忠并没有镇压(毕竟对方一是投降的俘虏,二是有影响的地头蛇),反而亲自与他谈话,杨勇也派人送来书信一封,表示愿尽释前嫌,与其交朋友。(就如同我们现在支援印度抗击疫情一样,仁至义尽。),潘恒忠死里逃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待遇,终于幡然悔悟。被释放后,再也没有和我军为敌,还提供了不少重要情报,其部下甚至还有一个伪军连投诚。
从此以后,昆张地区的南部,像张飞招降了严颜后的西川一样,从敌占区开始了向游击根据地的转变。
而看完了上面两个案例,现在的我们才会明白,先辈们几乎是用一把尖锐的凿子,拼尽全力,浴血奋战,恩威并施,才凿开了日军构筑的联防体系,正是有这样一支由智勇双全的干部带领的军政双优的队伍,才能完成这样艰难的任务。历史从来都是沉重的,新中国的崛起也只有靠这样的队伍,付出这样的努力和牺牲才能撬动那些压迫在我们头上的敌人。---回顾这些案例,不仅解释了这个小小的科普帖子的题目来由,也能让而今面临全新历史局面的我们,学习先烈的勇气、拼劲和智慧。
行文至此,作为一个案例的吴忠三进昆张的故事告一段落,以他的事迹为榜样,冀鲁豫边区组建派遣了142支小部队进入敌占区,在最困难的1942年-1943年间,扭转了整个斗争的被动局面,逐步恢复了失陷的根据地。配合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在1944年后,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战转入反攻态势,昆张地区也在1944年5月被全部收复了。
在说明完我军怎么“破”日军的联防体系后,下一篇再讲讲我们是怎么建立自己的联防体系,巩固根据地的,请看《地雷战的战略意义和体系构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俺院也有一位...隔层楼板...比我父亲大十多岁...早已去世...
当初在新四军盐城总部做敌工部部长
当时这伪军也是国民党某军集体入伪...城里三千...城外两千...入城里劝降的被杀...他单人入城外伪军劝降...成功...
后来城里的伪军还是劝降成功...编入解放军...番号就不说了...
他任这个军的政治部主任...
后来在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做主任...50年代...
再后来...抗上...被贬...去了文化部...
再后来...来了俺院...
大部头小说发表过...只看过封皮...没看内容...
回忆录我很感兴趣...没发表...他儿子说被在无锡的姐姐保管了...
我听过一些内容...惊悚...不是与敌...而是内部...
有机会还是要弄来看看...
刘...记得一直是受张爱萍领导...
网上仅见上海的几个回忆文章提到过他...很少...
几次抗上...陈毅劝不住...也压不住他...授衔前被贬调离...
老爷子很正直...
一次吃过饭下楼...见保田和他谈事...请他给文化部过去的同僚写信...去中央戏剧学院进修...当时华东就2个名额...徐州一般摊不上...宝田斗过他...老爷子不计前嫌...还是写了...保田也进去了...
有些事太想当然了
山东八路那么厉害,面对鬼子最大的攻坚战是1945蒙阴,对手才120个鬼子
44年在山东鬼子才2.5万,草野清大队扫荡肆虐几周才被消灭(出动的绝大多数)。450多个鬼子接近被全歼,黎玉回忆录说330个是严重保守了
一般县放几十个鬼子起监视作用
伏击消灭小股鬼子不难,怕的是鬼子报复
鬼子兵力不足只能“以华制华”,把汉奸分化瓦解再消灭,鬼子就抓瞎了
谢谢老哥指点。
八路搞了三万多,已经和南斯拉夫差不多了,剩下的都在囊中,毫无可怕之处了,鬼子已经彻底失败了。
演艺界那帮人真是烂透了,抗日神剧都TMD什么玩意儿,放着无数类似真实的好题材不拍,偏偏去意淫什么手撕鬼子,裤裆藏雷。这要是美国人的实例,好莱坞怕不是要变着花样拍成系列电影?
很有才气的演员,当时上大学超龄了,都说是遇见贵人了,原来贵人是这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