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国内工作年龄 -- 宝特勤
和冻雨河友讨论国内工作年龄。
这里另开一贴避免歪楼过度。
我是听说国内35岁就没人要。冻雨河友看到32岁就不要了。
我的确不懂。
硕士毕业大概25岁吧。工作大概要两年能大致分清东南西北。27岁。然后拼智商情商崭露头角建立人脉得到老板信任委以重任,28、29岁。刚刚能随心所欲不逾矩,31。然后就该没有然后了。
上面还假设不换工作。
30出头不能找到工作是对成熟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啊。
还是我哪里算错了。
精力并不差。
对知识要求不算高。需要体力劳动,需要长期持续工作。有家室有一定年龄的人,性价比低。
记得之前华为有一个三十五六的,不想长期出国,被华为削了,任正非还专门为此发文,说30多岁,不能这么早就躺在功劳本上。大约三四年前吧,当时也掀起一小波。
不是有个段子么:不能骂年轻人,因为他们真会走。中年人指着鼻子怎么骂都行,因为他们不敢走。
所谓中国人口红利,是超低价高素质劳动者。中国产业水平必须要突破,不然,会很惨,14亿人呐,要吃饭的
管理岗,没缺;技术岗,不需要;体力岗,你不行。
要是没知识没文化,还可以要要,安排些差点的工作给少点钱。要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提,不敢要:知识分子干体力活,不是扯的么,浪费大家时间;你比我还牛,怎么敢要;怕不是来卧底的吧?就这水平,不用两个月,我内裤什么颜色我情人内裤什么颜都得被你摸穿,分分钟我就被你开个公司连员工带客户一起端了。诸如此类。
所以,就算肯扫大街捡垃圾,不一定有得扫有得捡。
特殊行业可以55到六十。
院士七八十大部分确实不行。
这些资金没能尽量投入产业提升,质量提高,这是遗憾的。
大量的中低端,获得利润,低利润,然后自我低端循环。
中高端没有资金和人员,确实可惜。
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提升确实辛苦,但是不得不重复啊。
然而,也反对只追求顶级,失去了中坚力量的顶端提升,难度,时间,各种人才都太难了。
其实大家不喜欢的也就是这样的高低端之间没有足够支撑力的状态。
如果中坚稳了,收入尚可,比欧美差,也不至于选择困难症。
但是现在是要么低端,看不上,要么高端后继乏力,很痛苦。
如果,中国的科研行业个个都是航天行业,相信大环境,人们的心态都会不一样。
心气也好。
唉,慢慢来吧。低端到中端还得补课啊。中端搞好了,高端自然就有了底气了。
年轻人工资低,这是其一
年轻人可以忍受更长的工作时间,这是其二
创造性强的工作对年龄的容忍度高一些,但是国内产业的创新性整体不高,这是其三
至于工作效率,同样的工作量经验多的8小时干完,经验少的12小时干完。节约这4小时工作时间对劳方有意义,但对资方没意义,因为资方并不为额外的工作时间付出人力成本。
人到中年,要负起家的责任,上有老下有小,不再是一条光棍,怎么来都行。
有意思的是,有家的,杂事多,不能全力以赴,性价比低;没家的,这小子/女子三四十岁还没结婚,不可靠。
要求不高,还是没问题的,对于极少数,也许是人生赢家的开始,当然,专业课就不一定需要想了。
其实国外的这点还是该学的,损失肯定要自负。
保障体系要跟上。
中小城市有的是,收入确实要差了。
时间要轻松,环境也要轻松。关键是希望不要太高。
马云找刘强东说没饭吃,4000的工也干,换你是刘强东,敢要吗?敢给马云4000?宁愿给4000万马云玩去。
不要那么夸张啦。
就是价钱低点。中国的资本家,没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你说东子敢不敢要?
现实中,太多例子了,员工另立山头,或跳槽,把老板干死。
不一定是小企业喔。最近较有名的例子,美的在格力对面宾馆长驻挖人,挖得董明珠上去吵。然并卵,美的家用空调家20年反超格力了吧?还有当年李一男,不把任正非吓死呀。
把一个研究生原其他单位的骨干管理层,放到自已管理人员手下,管理人员还不一定比人能力高资历好,。会闹矛盾的。羊肉没吃着,惹一身骚。
现实中也也屡见不鲜。很多企业,引入人才,基本都会产生人事,生产,市场变动。最近的如中芯国际梁孟松事件。远的如当年美的何享健为了给方洪波为代表的新力量开路,把全部原始股东,全部撤出决策层管理层。
三十来岁没人要,那干嘛去,再说公司里全是年轻人的话,象青头苍蝇般活力十足,发展方向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