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云南野象远征军往哪里去? -- 大眼

共:💬82 🌺436 🌵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北京生态不如1945年,人不也变多了

不矛盾吧。我怀疑这次“野象”迁徙是人为的。通过食物投喂引导实现象群搬迁,形成一个旅游业IP。就像前面说的,象不傻,往自然条件差的地方迁徙而且坚持这么久不回头,不大可能没有人为因素。我这里下个预言,野象不会出云南省界。因为象虽然不认识省界,但是人认识。大人物不值得,小人物没能力,所以我猜测这是云南省自己导演的闹剧,所以不出省界。

家园 据媒体报道,台湾花在1450上的钱超过国防经费!

怪不得有中文网的地方都少不了湾湾!还装各地华人!绿蛙不是华人!也不要他们!

家园 大象会种地开矿办工厂?

人跟动物不一样,人靠破坏生态活着,动物反过来,生态不好直接饿死。。。

家园 生态就是恶化了,人工林和橡胶树不是生态

那是工业啊。

还有破碎化的问题。

家园 重庆三峡地区的乡村因为退耕还林

经常看到拖家带口出来溜达的野猪。有些以前的小路两旁的巴茅草长得比人还高,压根找不到路了。

家园 如果你稍微认真想一下就知道

老鼠、猪、羊会不会种地开矿办工厂?从大尺度时间看,生态破坏以后是多了还是少了?任何动物,只要对人类有足够价值,完全可以像人类一样“靠破坏生态活着”。区别就是,生态好的数量增长是自然的,不依赖人类的;生态坏的前提下数量增长是依赖人类的。比如这里的大象,按照文中提到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人类的投喂,和家里养的猪区别就是没进圈里而已。和另一位网友提到的橡胶林等经济作物导致其生存自然环境急剧恶化一点都不矛盾。如果是环境好了,大象迁徙,显然是突然某处从来没有大象的地方发现了大象,迁徙过程根本不为人所知。而不是现在这样县级政府接力备食,警车开道护送的模式。

家园 真敢说

北京刚解放的时候,出了城门就是黄沙,北京的城门就是现在的二环。

自共产党进城以来,在北京种了多少树。

北京历史上重峦叠嶂,葱郁苍翠。但从辽金开始,特别是元明两代,山区森林被大量砍伐,及至清初,大面积森林几乎翦伐殆尽。中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日伪掠夺,长期垦种放牧,林木资源所剩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北京林业基础相当薄弱,所剩人工林不足300公顷,残存次生林2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在城区,解放前旧北京绿地很少,1949年仅有公共绿地766.67公顷,种植各种树木不足8万株。开放的公园只有中山、北海、天坛、颐和园、万牲园(北京动物园)、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6处公园,以及正义路、中华门、公主坟等绿地5处,总面积772公顷,共有树木4.96万株。曾有万牲园之称的动物园全部动物只剩下3种17只。在郊区,解放初只有林地和果树2.67万公顷。城区每人平均占有公共绿地只有5平方米,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占第13位,城市绿化覆盖率处于第8位。在郊区 7.33万公顷风沙危害区还缺林少树,山区还有43.33万公顷宜林山场没有绿化,森林覆盖率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中,居第18位。由于没有森林植被的保护,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山洪爆发,河流下游决口,造成大片风沙危害地区。

刚解放那会儿,中国北面沙漠化,中间黄泛区,东面大面积盐碱地。真的以为人口少,自然环境就好呀。生产力低下,粮食靠土地面积,木材靠对自然索取,栽树的人都没有,对自然的破坏一个人顶现在十个人。

通宝推:北纬42度,
家园 你混淆了概念

宜居和生态是两码事。如果从宜居的角度,不知北京,就是西双版纳橡胶林比原始生态也好太多了。一能挣钱,二驱天敌。出门就是狼虫虎豹,谁也不乐意,但那才是自然生态:人住得,狼虫虎豹也住得。生态是自维持的,没有人的干预能够自我存续更新。北京的绿化,那是为了宜居不是为了生态。效果比较好的是三北防护林,曾经带来好几年无风沙。但是这不是生态,需要人为的维护,维护一松劲就拉垮了。

大象迁徙是因为生态破坏无法不依赖人类生存,而不是无法生存。假设有足够多的钱,可以把全国弄成北京动物园,那么可以在生态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让所有物种都大幅增长,但是一旦人停止维护就是灾难。

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环保主义者,我不主张去恢复生态,但是我主张破坏生态要节制。就好比存的钱要花,但是不能浪费。不种橡胶林,孩子没钱上大学,大人没钱吃肉,其他地方也不愿意多交税补贴,那就去种好了。但是砍一堆树,修一大片水司楼等着外地人来看,就要严厉打击。

家园 说得对,北京郊区以前那是战争

战争没了后,就会恢复,自然搞不定的不说了。

这次一定是版纳人工化太厉害了。而且还破碎了版纳生态区。

家园 每年都在路上看到一只压扁的刺猬,很难过。
家园 服了,你说了算

你说:北京生态不如1945年

我说:你真敢说

你说:生态和宜居不是一个概念

我说:服了,你说了算

不知道1945年的北京是生态比现在强呢?还是宜居比现在强?

其实云南到底是宜居还是生态,我不了解,所以没态度。但是北京我了解一点,所以我有态度。要说云南就说云南好了,北京和云南的生态的形态,形成机制都差异挺大的。其实云南内部差异也挺大的,云南内还有石林地区和西双版纳的生态也是天差地别。

通宝推:ton,
家园 我认为我说的很清楚了

北京生态现在不如1945。宜居情况现在多数人比1945好。

云南或者西双版纳也是一样。

清晰明了吧。人类的大部分活动就是在改造自然,所以通常情况下人类生产力越强,人的数目越多,对生态破坏越严重,环境也变得越宜居,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多数情况下大家破坏生态就是为了宜居。当然有一部分人破坏生态是为了另外的人宜居,比如河北修个化工厂让自己不宜居,是为了让美国人圣诞节玩具更廉价。但这不是本帖讨论的范围。

通宝推:甘丹,
家园 你这是生态原教旨主义。只有没有人影响的生态,

才算不破坏的生态了!不然让黄土高坡变绿,在沙漠种树都让生态变坏,让宜居变好。河里没云南人啊,不出来表个态。我们这边吧,最近几十年江水从清变浊又开始变清,山上树以前少,砍材烧饭,变成到现在密不透风,我觉得生态应该是变好了,不知道云南啥情况!

家园 可能是嘴养刁了

大象可以食用的植物和果实有100多种。但尝到了农田中好吃的玉米、水稻和番木瓜等,它们也不愿意再吃口味不好又难咀嚼的芭蕉叶、竹叶。

  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内有一个南迁的“缺耳朵”亚洲象家族,就奉行新的生活方式:早上进入有水潭的地方,在水潭周围密林中躲避阳光,晚上出来有序成片地吃农民种的玉米,连续10多天都如此。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6-10/doc-ikqcfnca0132145.shtml

家园 老兄犯了个逻辑错误

生态变好了(A),大象数量会增加(B)。A->B

但反过来,并不能保证B->A,及大象数量增加(B),一定得出生态改善(A)。只有当A和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时,才能这样推理。

举个例子:咱们把“大象”替换成“人口”,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大部分时间都持续增长,哪怕是在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2000年前后。现在,从上到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起来了,但人口增长却放缓了,甚至有负增长的趋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