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凑个热闹,谈谈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的状况 -- 崂山一道士
熟悉我的文章的人大概知道我是从中科院跳槽到一个地方院校的。顶着中科院的光环,我得到的待遇很不错。但我已经早过了“青年教师”这个年龄了,从中科院到高校,经费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我自己实验室的条件也还很不错(这个条件即使放在复旦的一般教授中也是很好的),所以现在真的可以专心想一些科学问题,攻克一下自己给自己设立的难关。身边有不少青年教师,观察了一下他们的生存状态,写点供大家参考。
小A,毕业于国内某名校(但非北大清华),在海外做过几年博士后(非欧美),后入职学校。学校给的待遇是校级领军人才,还获得了省里的某个人才称号。副教授职称。本人工作很努力,发了好些不错的文章。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但目前还未获得面上项目。发展前景不错。我们学校对正式职工没有非升即走的政策。
小B, 毕业于中科院某著名院所,毕业后在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近年来入职我校,讲师职称。实验室面积较小(大约10平米?),目前没有研究生可以带,只是自己做做实验。到目前没有让我印象深刻的研究成果。
小C, 相对较早毕业于国内某著名高校,直接入职我校。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但因身体原因,放弃了科研,改做行政工作。
小D, 毕业于国内某知名高校,本为我校某教授所招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博后工作较为出色,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博士后基金,有些不错的文章。后独立开展工作。获得校级领军人才,市里人才称号。副教授职称。但还没获得青年基金,今年是最后一年,有些焦虑。
小E-小K(若干人),去年年底刚入职,大多毕业于知名院校,无博后经历,均以加入现有的课题组的方式工作。
据说今年我们会以“非升即走”的方式高薪招聘一批年轻人,不算正式职工,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留校。但不知成效会如何。个人不看好。
总体上看,国内毕业的博士,如无海外经历或博后经历,发展的空间比较有限。国内的讲师、副教授职称总体上比国外授予得更加容易(当然我这个是指普通高校而言),但也说明总体的科研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这么多毕业的博士,总体的科研水平其实还是不够高,在国外如要做Tenure track 恐怕大多是没有资格的。这是科研体制的问题,也是没有足够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消化吸收这些人才所造成的问题,也是许多做博士的人习惯了在学校的环境下做科研不愿意走出舒适区的问题。
暂时先说这么多。
我就喜欢看这种一手的生活工作体验的帖子,够真实!
毕业的。或者至少也要在欧美,主要是美国做过博士后的经历,还要有文章,否则副教授难拿。我说的是985大学。
我见过中科院的博士,55岁退休的女教师。从某重点大学(非985)退休了还只是个讲师。当然,这是个别特殊现象。
说白了,现在还是美国名校的博士最受欢迎(清北不了解)。如果还在美国大学有TITLE,那就更好了,直接就能重用。
现在高校教师最好是国内博士毕业,导师是院士或者杰青,去国外博士后历练三年,青千回国,或者回国后优青青拔青长,然后排队等着上杰青。国内985大学杰青才是tenure,其他的都是陪衬,不是躺平就是给大佬们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