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在对“非升即走”的一片声讨浪潮中看看饶毅怎么说 -- 大校

共:💬24 🌺93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培养中华民族逐鹿北美的先遣队,何错之有?

问题的本质是蓝星各族群在竞争有限的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北美资源最丰富,于是天下共逐之。

中华民族的逐鹿先遣队主要由两拨人组成,一拨是智商高的大学生,另一拨是行动力超强的偷渡客。清北复交中科大这些大学,培养了第一拨人的中坚分子,何错之有?

家园 哈哈哈,吹牛了,当个笑话看吧

我担心进入政治的都是杨安泽。

家园 逐鹿个p

前有李文和,后有陈刚。两巴掌扇过来,好好当盎萨的技术打工人吧

家园 平心而论,真有水平的话

知识分子在中国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社会地位,怎么也要比中国人在美国的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相对要高,我都不知道精于算计的这些精英们是怎么算计的。

家园 是中华民族逐鹿北美,不是共产主义红遍全球

你仔细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别吧。

家园 事实上,按他的描述,是从院系领导把权力转给校委会

那么这个校委会的评定标准、流程就是问题的核心。不过实际情况不一定是这样。

比如我知道近年北大某院系评审,就是找国际同行专家来评审该教师水平够不够,在他们自己大学合适拿教职与否。这时候这个国际同行专家的选择就很重要了。如果院系领导想让你过,或者不想让你过,会寄给不同的人。选人不仅考虑学术水平,更要考虑学术观点和被考核者对立还是一致,师承关系在不在一棵树上,个人相处历史的好恶等等。在这样的体系下,学校一级的评委因为根本不是同行,大概率会看外部评审专家的意见而定,其实还是个橡皮图章。相对于过去院系领导直接决定的招聘,这种评审操作隐蔽了很多。如果院系领导有很强的好恶,基本还是可以轻松决定一个人的去留。

当然在多数情况下,领导还是考虑文章发表,因为这是院系的KPI,哪个院系领导都愿意能给自己带来资源的人。但从科技发展角度,某些发文章好看的,比如蛋白晶体结构,靠的是大规模廉价劳力或者昂贵的设备堆积,并没有实际太多智力因素。但是这个其实不是高校招聘问题,是国家的科技发展问题,到底要什么?就像小学生被高考指挥一样,国家对大学的需求决定大学招聘。实际操作上,国家对高校科研要求发国际期刊文章,所以主流就是高校要能出好文章的老师。而整个世界上,基础研究属于没有答案的考试,靠同行评审。真的违反主要学霸共识的大突破很难在现体系下出来。所以我觉得,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严格控制从业人数:通过给学生极高的待遇,来用经费卡招生,同时好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在本科阶段都是已知知识的考核,能到顶端(很好考核)的佼佼者本身智商情商都有保障。对这样的人直接给予保障到退休,顺着个人兴趣来就行。

另外,北大在饶毅去之前就搞过预聘制,记得当时(2003?)有好几个相熟的三四十岁的副教授在大骂张维迎。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真搞下去。其他几个高校(比如中科大物理系2000年)应该也搞过,没有关心过下文怎么样。但是我知道的,基本还是默认几个坑找几个萝卜,而不是广撒网模式。广撒网模式最早听说的是浙大“师资博士后”,以教师名义招来,实际是博士后待遇,到期大部分走人。当初有个人受丈母娘奚落而自杀,似乎在网上也没啥波澜。

家园 并没有

多数中国青年教师都不如美国博士后过得舒坦。大量中国人用脚投了票。很多人找不到合心教职的人选择在国外继续博后等待时机而不是去个低一点的学校或者低一点的位置。

家园 青年教师毛毛估计收入有多少嘛?

不要考虑买北上广的房子

家园 时薪远不如北美同行

比总薪水意义不大,有意义的是时薪。

而中国时薪是远不如北美的。再考虑996

这个因素,就更不划算了。

所以有很多人宁愿在美国当长期博士后,

也不愿回国参与中式非升即走的游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