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了解的八九十年代留学德国 -- 假日归客
我爸当时上大学发的补助足够他的生活。在工人一个月十几块钱、二十块的时候,毛主席给大学生补助就在十几、二十块上下。九十年代中后期工人工资几百块了,大学生补助还是这个数,不要说学费涨到几千。
20年前,回龙观(四环外很远了)经济适用房1000一平,是要连夜排队才能排到号的。现在就后悔自己没去连夜排队,据说现在六万一平了,如果买了一百平,白住二十年还赚五百多万。
自己不知道,也不去调查,拍脑袋瞎说,一次次被揭穿毫无廉耻。
改开早期有双轨制,彩电有计划内(凭票)和计划外之说。这个康华能拿到计划内彩电指标,然后按计划外的价格卖出来,等于是把父辈手里的批条变现。除了彩电,钢材、小汽车等等都是他们的猎物。“跑部钱进”这个词就是那会出现的,地方的去中央求条子。
你似乎在德国,了解情况。我听人说德国赴华签证,现在是外包给企业了,收的中介费和签证费差不多,对于申请人相当于是签证费加倍。然后实际审核权就相当于赋予这家企业(名义上还是使领馆,但是人家不给你递材料你就签不了)。按说是否允许外国人进入中国是很重要的主权,这种租赁主权的行为听起来吓人得很,幸好它只是加倍,要是自由定价,遇到急事就是收你个几万欧元你也要交啊。
不仅中国,欧洲这边国家的签证都是外包,接触过的只有日本的是直接去大使馆。
十几年前还普遍是直接去大使馆或者领事馆申请,最近感觉普遍都是代理。
貌似vfs拿到的最多,不知道有啥关系能拿到那么多国家的签证代理。
好像因为公立大学州税出,所以本州人费用低很多。但是不管什么大学,对成绩好的会有覆盖生活和学费的奖学金,我们同学出国都是靠的这个。不求全奖,我都能去名校。
据说德国现在还是大学免学费,不是对个别学习好的,是对所有学生,包括留学生?
本科班里出国的很多,老师都乐意借,因为一方面都是好孩子有出息;另一方面大多数一两年内都能还上,风险不大。
那个东西挺贵的,和收入比较,跟现在笔记本差不多。可惜我从未学怎么用。
足够在北京或者上海不偏的离谱的地方买房
只要交很少注册费
最早实行培养费制度,是89年后,而且要求有海外关系,分两种海外关系,一种是直系亲属在海外的,不需要交培养费,另一种是旁系亲属在海外的,需要交培养费。这个奇怪的规定,很是令人费解。我当时申请办理护照,走过这个程序。
帮我弟弟打官司,他是93年附近吧,在单位上班,全系统选拔去了德国念书,回来后,各种原因都有吧,工作不顺,2000年跳槽去了上海一家外企,原来的机关发起诉讼,要他补偿单位的学费,以及分的房子。标的挺吓人,几十万赔偿,毕竟每个说法,原单位的人就不好带了。
关于学费的质证环节,我方提供了德国大使馆以及当地学校的证据,德国大学没有学费一说,所谓单位的费用其实也是对口的德国机构资助的生活费,所以不需要赔偿原单位,法官是非常吃惊,原告这个证据不好使,法官指示书记员这个不要拉下,记录,没学费,真好。生活费这个属于基本人权,无需赔偿。最后就是要冻结房产,可是福利分房后,费用已经缴纳,房产证属于个人,和出去学习没啥因果关系,也没法收回和冻结。
最后。。。。。还是判了败诉,交了几千。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多赢。为啥呢,和我弟弟前后脚学习的,统统被重用提拔,单位打赢了官司,也有面子了,我们赔钱少,算是有里子了。
我所了解的中国,德国,印度都把收发签证的业务承包出去了,但是核发签证还是各国使领馆,这相当于变相增加签证费。好像美国没这么做,但是总的签证费还是美国最高。
我上文写的留德人员审核部和签证中心无关,只负责审核申请大学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