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前些日子看到河里讨论技工与大学生相对收入, -- 桥上

共:💬42 🌺2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国企佣工制度是

先签三年合同,后面再签就是长期合同。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不主动离职都能留下。而且在福利待遇已经工作时间大部分国企都能按劳动法规定,这点比私企强。国企缺点就是以上官意思为准,所以现在国企准确的说应该成为官企。最近南京机场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些机场工作人员绝对知道内外保洁混改弊端,可是董事长一把手要这么改,不会有人提意见说这样不行

家园 德国职业梦的几点补充

我也看了一下南山林雪萍的目录页,贴子打不开。我觉得有些要补充一下。德国没有初中的说法,只有小学和中学。小学只有四年,之后就分流成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全科中学,全科中学毕业就取得上大学的资格,但是有一部分人还是自愿去参加职业培训而不上大学。历史上普通中学毕业生会去参加职业培训成为工人,实科中学毕业生往往去参加职业培训成为职员或读应用技术大学。现在普通中学几乎灭绝了,还有职业培训后也取得读应用技术大学的资格。而有心的实科中学毕业生可以补上一年取得上大学资格。重点是德国小学毕业后分流,但是只是分不同的学校种类,中学阶段还是正常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无关。

另外有些网友提到技工的上升空间问题。我个人认为国内大批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生产领域,挤占了技工的上升空间。德国技术工人正式工作后除了按部就班工作,还可以两条上升空间。一是读技术员课程,以后进入工艺处。二是读工头课程,以后当工段长和车间主任。这些课程一般在业余时间进行,公司一般会鼓励。根据我这十来年和国内工厂的接触,现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大规模进入生产邻域,在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挤占了技术工人的上升空间。

通宝推:桥上,
家园

主要现在技工评论体系不健全。造成拿着很高职称却干不了活,这点在国企特别突出

家园 奇怪了

一直以来的说法不是说大学生远离一线,没起到什么作用吗?

家园 我经历的一家上海公司

我这十来年一直和上海一家大型工厂打交道,接触了不少工艺和车间管理人员。老一辈的很多没读过大学,新一辈的几乎都是大学生,硕士也不少,个别博士也有。

家园 国企也是竟争性企业

国企有两大功能被人有意无意无视,这两大功能,可以说是国企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国企两道一直流血的伤口:向社会提供新技术,向社会提供各种包括但不限于管理,运营,技术人才。

撕开华丽丽的外衣,大部分私企,其新技术,新产品,是从国企挖来,然后再被挖。私企不会珍惜技术,不会珍惜人才,不会珍惜市场环境,尽量最快的速度榨干上述要素。然后又重复。

我这么说,肯定会有人有不同意见的,存异吧。

通宝推:狮团子,桥上,
家园 大学生进技术岗位难道不会比技校生有劣势吗?

还是现在的技术岗位也和过去不同了?

我没有资格讨论此事,只是好奇。

家园 看具体岗位

纯粹技术工人,我觉得技校生比大学生有优势,毕竟操作要相应培训和经验。车间技术人员如工艺员就很难说,技校出身的实际经验丰富,大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车间管理也类似,技校出身的因为共同的背景更容易和工人打成一片,大学生视野可能广阔一点。

家园 讨论这样的问题其实没什么意思

讨论这样的问题其实没什么意思。扪心自问一下,你自己愿意孩子去做这种技工还是进大学做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

作为一名做了20年电工,传承到我这基本结束的人(虽然我也有名义上的徒弟)。我想说,真正的技工队伍是萎缩的。你可以说某某人,某某行业,都能赚五位数,然而你没有仔细观察这种高薪是如何构成的,学会这样的技术和维持收入需要如何的奋斗。这就像以前网络上有段子说工地泥水匠收入比市中心高楼里的白领多,然而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做工地工作。

工人的地位如此低下,以至于年轻人情愿送外卖而不是进工厂。每天的超时工作,嘈杂的环境,油污的气味,孤独的工作,这才是最广泛的实际工作情况,而不是宣传片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恒温恒湿的先进工艺车间。

当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或者只能称为办公室人员,蔑视的称呼楼下车间工人为厂狗的时候,把来应聘的人的身份证随手乱丢,没有一点尊重的时候,请不要用那些拔尖或者最优秀的人来代表这一大群。

通宝推:海峰,桥上,空中吴钩,
家园 不能以学历来框定技术工人范围

时代变了,机械时代,操作机器,被定义为技术工人;信息时代,网络维护人员、码农……大多应该归属于技术工人。因此,部分人即便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仍然属于技术工人范畴。

举例:移动、联通和电信等国企里,运维人员占公司雇员相当比例,这些人不归属于技术工人,难道归属于行政人员?

家园 有意思的是另外的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大问题,但是从实现德国职业梦的角度讨论确实没有什么意思。

做为工厂子弟,从小就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长大,长大后也在轰隆隆的机器旁边工作了一些年头,曾经以为这是父辈的日常,也是我们的必然。但是时代的改变,工厂成了困顿之地,加上又有了其它既轻松又赚钱的机会,能走的基本上都走完了。现在那工厂被关停,工人被遣散,土地被出卖,肥的是另外一波人,和工人没关系了。

回到正题,其实技校里,未来的工人们主要学习的是对手-眼的反复训练,以便积累以后熟练使用机器的经验。很多知识,是无法写到书本上的,是要在工场里,师徒传承,反复训练,才能获得的。看过工友的技校教材,我觉得看过几遍都不用复习我都可以考高分,但要是拿起工具,呵呵,还是不现丑了。

我觉得我要是像他们一样,在工场里潜心练习4年,我也可以达到他们那样的手感和经验。但这4年里我在干什么呢,我在教室里做题。做出来后,我的工资,我的环境,就一定比他们好。所以怎么选择全社会都知道。当然,做题的经验和感觉,也有很多知识是无法写到书本上的,是要在教室里,在实验室里,师徒传承,反复训练,才能获得的。

这时候回到一个根本的老问题,用手劳动的工人,和用脑劳动的做题家,一小时创造的价值和他们的收益,哪个高,还是一样高,怎么衡量。

在改开前,甚至在80年代,工人和技术员的收入是同一个体系,同等水平。可能技术员要略高些,但没有阶层的差别,而且技术员也要深入到工人中一起解决问题。当时做为小小做题家的我对此不理解,觉得学习好就应该工资高了。现在大学生和工人已经分成两个阶层,就算是手-眼更灵活,用手劳动应该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人,也都挤到做题这根独木桥上了。甚至是做题也卷,只留有几个窄窄的方向才能做体面人了,这里面没有工科。其结果就是用手操作的一端没人才了,脑子再好有什么用,机器就是运转不好,也不能持续升级。在现实世界里的人的能动性,不能只靠脑子想一想,还得靠手脚动一动。现在我倒反能理解改开前的一些制度设计了。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技术进步的时代,老的工匠注定没有前途

技术进步的时代,人才过剩的时候,老的技术工作没有前途。会被新技术快速迭代掉。

德国的技工学校可以成功,很可能代表了德国人才储备的不足。

德国只不过是在比烂大赛中,相对不太烂的国家。

长期以往,德国的技工,会被中国的工程师们所击败。

-----------

我以前看到过一篇报道,模具行业,日本曾经是世界领先的。日本靠的都是老的技术工人,学历不高,几十年传承的手艺;中国都是一批机械行业的大学毕业生,脑力灵活,采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等新技术。

最终的结果,大概在2014年的时候,是中国模具行业的大学毕业生新人,就已经彻底打败了日本的老工匠们。

----------

中国现在是大学生过剩,或者工程师白菜化,这是中国今天成功的关键。

朝堂上现在都是文科生当政,对工业有很多错误的认识。

通宝推:迷途笨狼,桥上,
家园 作为一个模型胶佬

对此从侧面印证此说

时代在进步,日本几十年前的板子还在卖,但是一眼能感到时代不同

通宝推:海峰,
家园 不管这些文科生承认不承认,以后的世界他们注定被淘汰

不管你的哲学学的多么出色,脑子多么好使,最终要会败在理工科人的手下。这已经被最近几年的围棋和其他方面的事例所证明。

如果说这些文科人还不服气的话,只能是带着中国人民吃更多的亏,跳更多的坑,但是最终这些文科人会被全中国的人抛弃。

从现在好好学习数理化吧,不管是你多大年龄,都不晚。

家园 看到这样的帖子,我很吃惊

“德国的技工学校可以成功,很可能代表了德国人才储备的不足。

德国只不过是在比烂大赛中,相对不太烂的国家。”

能够说出这番话的人,是不是应该认真数一数,我们中国含台港澳,跟德国,在基础科学,技术领域,应用成面,究竟有多少是中国远超过德国,以及有多少是德国远超过中国?

这里不讨论德吹或者厉害了我的国之类的自媒体信息。只实打实地来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