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我的父亲(前言) -- 菜根谭
人生走到现在,总是不时的就被悲观离世的思维影响,人生无常。 少年时母亲的重病,青年时母亲的去世对我的顾念都有很大的影响。父亲是我儿时的偶像。青年和中年时的观察对象,不再崇拜,但是越发觉得自己的性格思维处事方式都能看到父亲的影子。
母亲去世之后,父亲还没退休,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家的老房子里,非常孤独。不久之后,父亲和邻村一个丧偶的阿姨一起生活。哥哥姐姐对此非常反感,跟他大吵了一架,觉得母亲刚走了半年就这样,哥哥姐姐有点接受不了。我倒是一直很支持父亲,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总还得活人。他和这个阿姨一起在农村又生活了几年,直到退休。母亲去世之后,我也忙起来,忙着打工,忙着找工作,忙着生活,忙着忙。母亲去世之后,家也不再是家的感觉。男人之间交流本来就少,有了外人在,就更不会交流,回想起来,我一辈子和父亲深入交流也就是母亲去世后的那一个月。之前之后都再也没有过。
这个阿姨和父亲一起生活了4年,我对她没什么印象了。因为那时候就很少回家了,假期基本上也在打工,考托福,准备出国。这个阿姨也很命苦,和父亲一起生活了3年多就检查出了脑瘤,父亲把她的子女们召集起来,想一起联合给阿姨做手术。她的子女们都在农村,也没经济能力,也不想出钱,父亲还和人家大闹一场,也没多大办法。阿姨检查出脑瘤之后没几个月就去世了。父亲那时候已经退休,又单身了。
那时候我正忙着出国签证等一系列的事情,也很少和父亲交流,不知道父亲当时的心境如何。现在回头想想,人人都是这样,忙着生,忙着死。02年我出国留学,留学的事情一言难尽,学到了很多,经历了不少,也错过了很多。留学期间,外公去世了,家里人没通知我。05年的时候父亲又找了一个阿姨一起生活,这次老爷子找了个年龄小的阿姨,比他小18岁。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还是很多人反对,父亲还专门给我打电话寻求我的支持。我是一直支持父亲的。当时家里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觉得两人年龄差别太大,觉得阿姨只是看重钱。不管如何,他们两个还是正式领证开始独立生活。高阿姨和父亲一直生活了16年,陪他一直到去世。父亲在07年脑溢血,还好发现的早,去医院做了手术,有一些后遗症,手抖的厉害,但是恢复的还好,生活能自理,几年之后人也慢慢恢复了。
生活的进展总是比人的想象的要快。07年我博士毕业开始工作,08年自觉意气风发,事业兴旺,结果没几年接跌入谷底。10年哥哥喝大酒查出肝癌晚期,51检查出来,拖了半年,年底人就走了,44岁。高阿姨后来跟我们说过,父亲在夜里偷偷地哭过,说自己命苦,少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辈子就是受苦的命。人的一生,生老病死苦,谁又能不经历呢。
不容易,的确不容易。鞠躬。
你也应该把高阿姨当成自己的亲人和长辈来侍奉。
她与你父亲的情谊很感人:
那么大的年龄差异,能在一起安安稳稳地生活16年,一直到送对方病逝,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没有真情实意是不可能的。
漫长岁月里,彼此的理解、接受、谅解和关怀.....,是非常动人的普通人家庭的真实写照。
10年哥哥的去世对我冲击很大。12年我海归了,刚刚海归回来那几年是一地鸡毛。工作跌入谷底,一事无成,婚姻走到了尽头。有几天很郁闷,去普陀山拜菩萨,发了个朋友圈。吓的我姐不断给我打电话,怕我要出家。前后折腾了3-4年,离婚这个事情才算处理利索。那阵子自己心灰意冷,也考虑过重新归海,但是考虑到老父在堂,实在下不了决心。生活总是比较想象的进展更快,碰到了现在的老婆,决定留在国内重新开始。定居买房再婚,生活就是这么一步步的走下来。
父亲步入了老年。父亲和高阿姨在一起生活之后,有不少艰难。四个子女的读书成家,我母亲的重病去世,把父亲一辈子的积蓄花的一分不剩。虽然我们兄弟姊妹都有份稳定的工作,也都是白手一家,一点点的过日子,虽然不啃老,但是也帮不了父亲太多。父亲工龄44年,退休时以小学高级教师兼校长退休,退休工资后期有8000多,后来他和高阿姨的生活主要也要靠这笔收入。高阿姨是农村户口,,他们在一起后的收入基本上都是放在高阿姨手里,父亲去世之后还有一笔抚恤金和殡葬费都给了高阿姨,也算让她老年有个保障。父亲和我商量过,给她补买了养老保险,16年开始高阿姨也有了退休金,一个月能有个1000多块钱。高阿姨也是离婚过,自己也有个儿子,跟我们相处的也很好。这些年她的衣服鞋帽过年的年货我们也基本包圆了,相处成亲人了。
11年的时候父亲在本地铁路局职工宿舍买了个小平房,2个大开间间隔成4个小间,有个小院子,小院子盖了厢房,厨房厕所,还带一块菜地,父亲的晚年基本就在这个房子里度过。那时候父亲身体还好,经常自己种菜种水果,父亲百日坟的时候恰逢麦收,他栽下杏树结了一批水杏,孩子们跟着饱了口福。回国之后,几乎每个春节我都回胶州陪他一起过年,一起守岁,包饺子。
父亲脑梗恢复之后,开始几年手抖的厉害,后来恢复的还挺好。73岁那年他很害怕,因为老话说73和84对老人是个坎,那一年他就不怎么照顾菜园子了,也不怎么出门。那年春节,跨年钟声敲过之后,他跟我们说,73这个坎总算过去了。17年的时候他自己起来上厕所,摔了一跤,不算严重,但是额头磕破了一点。给他买了拐杖和助行器,但是他自己从此之后就很害怕。从此就很少出门,平日也就在家看看电视,也不怎么活动。人啊,一旦不动,身体很快就会差下去。看到父亲的老年,我恍惚看了30年之后的自己。
人老了,观念会固化,也会更加的执拗。有人说,人老了就有两个特征:爱财怕死。我父亲不算爱财,但是怕死这一点也跑不了。孩子们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我一年一般能回青岛4-6趟不等,除了春节能陪他的时间长一点,其他回去也就是一个周末而已。和父亲的交流也是一个大问题,父亲不爱说话,打电话基本上就三句:是谁?哦,我身体挺好的,别操心。你好好管好自己,没事挂了。想交流也无从谈起。
父亲很孤独,我们能感觉到他想交流,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交流。他给我们写信,但是写信的内容莫名其妙。比如说他曾经跟我写信,说他四十多岁时和XX老师曾经结仇,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这个xx老师,也不允许我们原谅这个xx老师。可是,这个老师已经去世快10年了。
父亲最后的几年时间,我们看着他日渐衰老却无能为力。上半年的时候,Anthony Hopkins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在国内上映,我去看了,很有触动。也许父亲的最后日子,也是被困在时间里,只是他的世界我们无法理解而已。这也是我的,也许是你的未来。
仅以此纪念我的父亲八十一岁的人生。
我有个姥爷,也是一辈子不容易,拉扯了四个孩子,老伴去世后,先后找了三个老伴,都比他先走了...我觉得他的晚年虽然一直有人陪,但是总是会很悲伤。
五千年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人一事一物,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积善成德而出神圣,一次一次地从历史的垃圾堆里爬出来。
性格行事方式有像父亲的,有像母亲的,而我父母的性格是互补型的,母亲按现在说法是女汉子型的,坚强能干,事事向前,遇事敢争能吵,父亲宽厚待人,遇事不争不抢,在我们儿女的身上能看到父母的影子。
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好像这世界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只有你一个生命体的时候,说什么其实都没啥意义,而且很快你会死去,毕竟生命存在的前提是:还有其它的生命体为你提供能量和生存环境。中国古人讲“天人一体、天人和谐。。。”是很科学的。
跟我们大老爷们坐那里瞎想这个问题不同,不少女性在这个问题上其实领悟得比我们好得多。当女性成为母亲时,自然就能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带来新的生命和希望!!!
当然,这个答案未必有很多人认为它就是答案.
守庚申就是阻止人家报告。可见监听和反监听技术已经在中华大地施行了两千多年。
从生物角度就是为了延续和进化,这个无所谓意义,千万个小蝌蚪的幸存者,换一个也是很随机。基因对排行组合也很迷茫。
从个体上讲生命意义是唯心的,我或者其他人认为我有意义,就有意义。生命一次,是个经历,体验。 人的思想就是个车手,人的实体就是一辆车 ,选个有意义的方向,开下去,直到车挂掉。
人的思想也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的,吃饭,睡觉,找个妹妹XXOO,爽一下,这个是生物性的。
另一个是认识世界,思考,改变世界,这个是脱离了原始生命层次的,或者可以认为是真正的有意义。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有生命了。当你想追问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在生命了。有些人活着,却跟死了一样。有些人死了,仍活在人们心中。有些人甚至从未活过。所以什么是生命?
自己觉得,生命这种问题不能用自然科学回答,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定义,尽管都是在说生命。因为这里并不是科学问题,而是人文。是在求索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从一个方向出发,衍生出来的无数方向。但这很难解释为什么。除非选择因果律走向第一因。或者回到宇宙起源。但起源有没有起源?这个问题是无穷无尽的。由于认识有限,我们必须接受有限的知识,我们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而且这并不重要。因为第一因不能告诉你往哪里走。所以这里其实是两个问题。如果再算上我是谁,三大问题就齐活了。
我们可以降级使用生活作为生命的意义,但也就必然遭遇悲欢离合,有谁想要活的不快活?我们可以降级使用期望作为生命的意义,但也就必然遭遇强加于人,有谁想要活在阴影里?
所以我们必须将生命简约化为一种共同。一种对生存抱有期望的共同。不能只是生物学上的生命。
如果生活的不错,证明能够意识到生活中的意义,只是对最高善的认识模糊不清。可是也没必要认识清楚。
自己比较接近儒家的看法,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本身,生命是为了生命我们这一为之共同的存在能够延续下去,是为了更好的生命。人的存在是生生不息的自然,人的存在是生生不已的造化。这是我们与世界唯一与之共通的东西。
后来发现,用钱穆的话比较合适——人生之意义与价值,即在于此现实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心心相印照,即在于人心之交互映发,而因此得到一个本原的与终极的同然。
浅薄之见,见谅。找别人的答案是没有用的,只能尽力避免别掉进存在主义。
这是物理主义,或者说机械唯物主义,也就是高阶科学事件必然等同于低阶科学事件(本体上),也就要忽略背后的复杂性。进而只是原子的组合,没有别的东西。可是复杂性科学已经告诉我们,在一定的组织层次上出现的新特性(涌现)是无法被低阶组织表现的,尽管要受到这些低阶的制约。所以复杂性通常使用演化来解释生命的起源。但是用演化解释仍然不能作为生命的认识基础。因为这些生命的概念,依然是基于特定的科学定义(超验逻辑),注定有所不及。我们只能接受谓之为生命,而不能接受等同于生命。(不是确定对象本体,而是命名对象本身)
———
其实不用复杂性科学,常识就已经这样告诉我们了。一旦规模到一定程度,现象和需求都是之前级别无法比拟的,比如会出现很多新问题。这对于小规模来说完全不存在。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不管是组织还是社会。搭个积木都可以得到这样的感受,别说生命了。
问题只是,到底哪个层面才是生命的本体?我觉得,这是不会有答案的。本体这个思路就有问题。我们可以定义出无数个本体,但都很难说它就是生命。
说的有点过头。其实大家说的唯物是指理性,理性的认识到世界的运转不随着个人意志而变更,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这么简单而已。当然,也和神无关。
尊重客观事实。或者说诚实,说起来简单,实在是最难的事情。怎么就能知道那是事实,那是客观,那是规律,而不是偶然符合,不依赖特定条件,没有系统性前提?用种群生物学的说法,那都是偶然符合(外部条件),怎么就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呢?
可是主席的成功告诉我们,这种认识的确存在。主席的成功可不是仅凭偶然就能解释的事情。
唯物是理性的认识到这一点。而上面批判的唯物,不过是学术概念上的“唯物主义”。虽然会导致机械唯物、错误决策,但大家都明白这些问题。
生命的记忆生来是空白的,经过成长,读书,口授,故事,形成了具有包含某些文化内涵的思想体,这些思想体互相交流,或者促进发展或者迟滞某一区域的文化内涵;思想体支配人的行为去改变改造世界,又会反过来影响和发展思想体。
通过学习可以快速的提升思想体的内涵,当思想体内容更丰富后,影响着思想体的目标和方法也会进行改变。
基因不同导致性格不同,也会影响行为差异,如果人的思想记忆可以复制,经过拷贝的人行为是否会一致,如果基因也可以拷贝,那么两个都一样的人应该会出现很大可能的行为一致性。
假如把一个人的思想拷贝到一个狗的大脑里,我想除了基因和肢体的限制外,其行为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拷贝到一个机器人的大脑里,机器人也会认为其是同一家庭的分子。就如同一个人如果在狼群长大,会认为是一只狼。
生命是一团基于文化,知识,环境培养出来的思想体,大脑是这个思想的载体。
生命的意义是对继承文化的传承发展,。。?
了解一个人,就是从这个思想体的知识构成进行了解,学历、经历、性格,有哪些方面的知识,决定了思想体的行为,构成了思想体的行为规则和处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