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点书之《世界佛教通史》 -- 冻雨

共:💬53 🌺1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既已看破,何来仇怨?

吃有益身体就吃,喝有益身体就喝。我的身体我做主,不要他人来干涉。

家园 那就还是“我”在轮回喽,即如此,何必修行。

执着于酒肉是执,执着于有益无益何尝不是执,执着于解脱更是执了。

家园 佛教是从印度教中产生的

而不是反过来。即使在印度佛教最盛行的时候,印度教还是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在印度的没落是可以理解的,具有那么崇高思辨精神的宗教,是很难和普通劳动人民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的。

还有印度教是一种非常有侵略性的宗教,一点不亚于伊斯兰教。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一千多年,印度教在伊斯兰教的攻击下,在印度还存活下来的原因。

家园 生老病死的痛苦,和战争、瘟疫、饥荒应该是一个级别的

不过人在中道的情况下,应该更容易领悟到人生痛苦的本质。

家园 教派是变动的

印度教和佛教都是在原始婆罗门教上产生的,有共同的思想根源。而且印度一直有“正法”的传统,也就是保持对其他宗教的尊重。

印度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其他宗教的挑战,一直在吸收和改进,所以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佛教义理大家都知道。面对伊斯兰,还有虔诚派运动这样的改革。

其实之前无非是说,先是义理上的问题,导致发展走偏。这是自身问题。义理停滞、普世性削弱。结合僧团制度就变成了水上浮萍。之后自然无法面对印度教和伊斯兰的双重挑战。所谓内在,不只是义理,还是没人愿意做出改变。没有出现一个领袖级的人物,改变一切。而其他宗教一直有。

家园 概念不同

首先,这不否认实体存在,只是改为了因果无穷。(埋伏下第一因)

其次,这里强调的不是原因和更基本的粒子,而是以此构建世界的基础。比如每个阶段主体(substance)的实质是否存在。

进而,这里讨论的空不是自身结构空间内的占比,而是否认实质的存在。

接着,这里文字的理解基础包括物理学,也用了一些学说的运动生成理论,这已经和佛学距离很远。或者说,已经是纯粹思辨而缺乏经验基础。

然后,这里的“幻象”是实质吗?不是实质如何感受到呢?幻象的定义是根据人的感受还是对于世界本身呢?

最后,这已经和之前说“悟空”有根本矛盾了。至少不是一个级别的概念。

这就是我说的(构建)宇宙论本体的影响。实际上还未分清逻辑构建和现实世界的区别。

本空,那就不需要悟了,无所谓了。想什么做什么都无所谓了。

题外:运动生成和因果无穷,这更像道家的阴阳、气生、待待无穷。

---

问题在于,待待无穷,而人的认识有限。我们只能接受有限的认识来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进而,如果过分关注对未知事物的理想构建,就违背了因缘际会的本意,那就是我们不需要去追溯一个本源,不需要构建一个根本的形而上学本体。这在儒家哪里更为明显。(要知道,我们并没有对应的经验。)

我们也看得出来,佛学多数时候在强调因果,这可能会导向第一因。无论如何都会构建出一个本体出来。不管有没有理论制约。实际上也的确这么做了。除了有宗的阿赖耶识,还有神会这样,拿自然当第一因的,构建出必然之后有偶然,偶然之后有必然。

佛学体系严明、逻辑严谨,任何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构建。并不像我们选择接受那样,可以随意摘选。前面说过,空宗过分强调空幻,结果是根本不需要修行了。甚至价值缺失,变成冻兄所说的虚无主义。

如果只是强调因缘和空幻,不讨论体系影响,那还是道家的自然独化论更靠谱。

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责无极,至于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郭象《庄子・齐物论》注

影之所待,即是形也。若使影待于形,形待造物,请问造物复何待乎?斯则待待无穷,卒乎无待也。——成玄英《庄子・齐物论》疏

家园 手头有任老先生的《伊斯兰教史》。
家园 实与空是对立统一,辩证存在的

你的经验基础来自你的感受,你能摸到一个实物,比如桌椅,是因为你的手这个实物能感受到另一个实物。而你的手感觉不到空气,那么空气是空还是实?

你的手这个实物和其触摸的实物都是由无数粒子在真空中的波动组成的,是波粒二象的,好比是空-实交互作用的。能否感受得到,是由感受和被感受的实体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感受效应。手能感受桌子、椅子,但感受不到空气,更感受不到电磁场,但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实与空最终都是人定义的概念,它们是对立统一,辩证存在的,一个物质既有实的一面,又有空的一面,到底感受到的是实的一面,还是空的一面,要看感受本身。

家园 因为痛苦,所以需要修行

比如很多人烟酒无度,伤了身体,甚至丢掉性命,能回头的都十分后悔。佛陀修行以及劝人修行是为帮助大家解脱痛苦。即便有轮回,但在没进入轮回前,人们如果想要解脱痛苦,就要懂得道理,就要实践道理,这就是修行。如果不懂道理,即便有轮回,也是每代轮回都在痛苦之中。

家园 自身属性决定的 -- 有补充

佛教谱系传承、文献完备、体系严谨,相对容易。绿教因为视野和民族问题,不大可能讲清。道教则是问题太多,根本就没法讲清,只能局限于文献考证。

个人感觉是,道教的认识,每一两年就要翻新。其他家哪有这么厉害……甚至许多常识,二三十年前就证伪了,无非是没有更新。还有些是立场,有一定争议。

所以谈及道教史的时候,大家都是多本组合看,不像其他家一本就行。

一般是以道藏类为基础,比如《道藏通考》、《道藏说略》、《[URL=https://momo5269.lanzouw.com/iW6sQfmd9mb ]道藏源流考[/URL]》,之后是主题类,比如修炼类(内丹、外丹)经教类(派别、仪式)考证类(断代、点校)社会类(文化、思想)……当然还有道家类,这个大家都知道。很难得出一个整体结论。

其实对于把握道教,思想史的观点可以启发,比如:程乐松《道教史》课程纪要。注意是了解问题意识,而不是确定思想本身。类似的,沃格林《天下时代》也有帮助,之前积累的一些问题,发明的一些说法,人家第一章就说完了。当然这是因为我只看了第一章和第六章……这个也要注意只是思路,框架和细节依然要自己建立。

忘记了,还有学术史类,比如《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上传到MEGA了 -- 补充帖

https://mega.nz/folder/mXpwHJhS#j0OrF-JzGdTS0LevVdjprw

国内网盘,国内可能有点不方便。

家园 更新 -- 补充帖

忘记把《道藏通考》(The Taoist Canon)放进去了,还有《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海外道教学研究》、《天下时代》,现在都有了。地址不变。

修正错别字:4662640是说国外网盘。写成国内网盘了。

家园 这里混杂了理念和实体存在,定义也没有保持一致。

空的定义就不说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但是通过个体感觉(呼吸)、自然现象(大风)、生产生活(热气)、化学研究(燃烧)、物理学研究(元素组成)我们都是可以知道存在的,这种存在是给予我们已经认识到的本体构建的。比如空气主要是氧气和氮气,氧气是O₂。

况且,这里不是讨论“存在”问题,而是“本质”问题………

回到“人定义的概念”。前面想说的就是,(印度)佛学的问题就是将概念和现实混淆了,并且过分关注概念上的存在(逻辑推理)。最后,辩证统一……可以算是“中国”的思路。之前说的起信论就是这种。

家园 佛学不是印度宗教,更不是雅利安人的宗教

佛陀的血统是释迦族,到现在都存在,都是黄种人,与汉藏族群血脉相通。佛陀的肤色是檀金色,就是古铜色,就是汉藏人经受长期烈日暴晒形成的肤色,现代释迦族的人各个都是这个肤色,与雅利安白人的肤色明显不同。所以秉持种族主义的婆罗门一看佛陀就知道不是本族人。佛陀禁止为自己塑像,也说明有怕因形象不同而被高种姓人排斥的原因,当然更可能的是反对以貌取人,以血统论人,以及反对偶像崇拜。

现在的佛像都是佛陀圆寂后500年,受希腊文明影响的产物,是否反映佛陀本人形象很难讲。

佛教最初就是西藏南麓黄种人固有领土中,黄种人的国王贵族为反抗雅利安种族主义宗教而产生的宗教信仰,所以提倡众生平等而不是种姓制度,提倡六道轮回而不是本我(在本种姓)轮回。

龙眼当年曾经和一个尼泊尔移民谈起尼泊尔国名的来源,他说是来自一个叫‘尼’的中国(或说黄种人)的圣人,尼泊尔就是受‘尼’保护的意思: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尼保’。

空也好,实也好,都是来自于人类的自定义的概念。现实世界中既没有绝对的真空,也没有绝对的实心,宇宙大爆炸几秒种就完成了,那么这个宇宙中实的成分能有多少?而空又有多少?

所以宇宙万物都是人类产生的两个极端概念,‘真空’和‘真实’之间中的某个平衡点而已。

佛学者建立极端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大家平衡运用,净化心灵,修身养性。很多事在现实中不能太较真。当然,楼主讨论各自模型概念也是有意义的,充实大家的运用工具箱。

家园 只是讨论理解

我们的理解背后是一整套意识体系,对古人或者其它地区看起来很纠结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并不存在。即便试图理解,也往往是以自我论出发的,以己度人。于是就忽略了很多。大抵是这个意思。

--

然后再说本贴。

佛学属于什么,完全看定义指向什么事实,这里只是说发迹于古印度地区的学说,而宗教则是指古印度地区基于佛学发展出来的信仰形态属于宗教。无非是个名相而已。

健陀罗造像艺术的确受希腊影响,不过这个不重要。

上面也是在说都是人类定义的概念。但并不否认现象(现实)的存在,下面的说法已经有些接近佛学的根本问题了,概念所组成的逻辑系统是现实吗?这种系统的演绎,可以作为现实吗?

佛学模型受历史影响严重。只是就目的而言,可能庄学更为激进也更为真切,万物齐平。但这里不是讨论目的,只是说这些历史遗留的影响。这导致了佛学发展的困难。

作为学说,也作为宗教,佛学的这些理论有向度,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进而我们在讨论佛学的时候,实际上说的不是一回事。比如,还是认为龙眼兄说的是原始佛学的一个侧面,是心性论才有的理解。这不是唯一的理解。

而且很多模型,目的并非如此。原始佛学也是一样。

上面只是说另外的那些理解,是如何造成问题的。

见前补充 4662640
家园 我感觉,中国的禅宗比原始佛教更精炼且直击要害

原始佛教的经书太多了,要做到融会贯通实在是件费时耗力的事,而禅宗你只需要学习六祖惠能的很少的几部著作和《金刚经》,不过可惜的是,禅宗虽然法脉一直延续至今但却日渐式微。一直认为禅宗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伟大佛学/哲学,但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不注重社会实践,尽管六祖强调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可惜后世徒子徒孙多是以远离尘世的方式修行,参话头成了修行的主要方式,越来越流于肤浅,成了耍嘴皮子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