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求助】孩子教育 -- 宝特勤

共:💬71 🌺57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键是博物馆

比如故宫博物院和谷歌艺术,文物在线看是毫无问题的。

这类网站极多,想要列举基本不可能……大概有七八百个吧,比如国内每个地区的博物馆也有自己的网站,印象比较深的是山东博物馆的场景模拟访问,有一次找文物的样式就是这样找到的。

所以才说主要是提供思路,如果想到什么,讲解需要参考,想想是不是图书馆、博物馆有的?然后去找博物馆就行了。

国内纪录片也很多了,只是讲解不太好,但也可以了解一下。

随便列举几个

中华珍宝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GallerixGallicaThe Met Collection

家园 这其实是最重要的

讨论教育之前,其实各人都有自己的条件、假设、目标,以及目标调整的理念、过程和方法,三观可以说决定了假设、目标以及目标调整的很大一部分。

现在华人圈子里,“顶尖名校”这群人,人数虽然不多,却制造的噪音最大,就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思想和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简单化,达到了高度统一。

下面有人说要给小朋友创造好的环境,我觉得很难回答,问题就是这个“好”其实得先有家长的三观,然后才知道什么是“好”。大家不把自己的三观假设说出来,就不容易讨论。

家园 补充

上次聊家庭教育时,只粗列了几条,并没有展开谈,下面就结合实例来补充一些,挂一漏万,只是个人感受。

大家都有共识吧,“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应该是学习和教育的关键。

不过我觉得,如果从人生的角度作为出发点的话,那么每个家庭对孩儿的培养,还是应该会有一些共同的着眼点的,这是自己想探讨的一方面。

另一个方面也想对一些具体的情况,做些有针对性的讨论,强调的是特性,例子则多来之亲友。

我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大家都能感觉到,但是也可能也容易会忽视:

第一个是每个人感受别人的方式,还有给别人产生的主要的感觉,往往是在成人前就基本成型了,这一般都是家庭在教育孩子时打下的烙印。第二个就是每个人遇到事情的基本态度,和处理事情的基本方法,往往也是在成年前就形成了习惯,也应该是家教的基本功能。先天不足的话,后天就容易失调。

我认为,在现代社会里,培养孩子首先要关注:一是“阳光”,二是“自信”。

“阳光”是胸怀宽广,总是会正面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那怕是自己不熟悉的或者不喜欢的。

“自信”是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直面和解决问题,那怕是自己感觉到艰难的的和希望躲避的。

下面写得可能会是有些老王买瓜,自卖自夸了。但是我们这个一家三代人,不管是老的,中的,还是少的,都确确实实地被朋友们用“阳光”和“自信”这两个词来形容过。

这决不是自然地形成的,而是家族的传统,是长辈身教的结果。

比如我父母一生坎坷,父亲一辈子都不得志,母亲一辈子身负重担。可是这些情况,在我们的记忆里却痕迹很浅,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愿让我们的童年为此而蒙上阴影。一直到我们成人后,才把那些苦涩同我们交流。

拿我来说,出国前夕,孩子的小学被改为了体校,临近毕业时变成一个普通班和剩下十二个学生,其他的同学都找门路转学了。我在海外,边求学,边打工还债。女儿在国内母女为命。但是我们两代人之间的通信内容,都是在谈目标和希望,全是相互鼓气。我既理解孩子的困境,也让她看到光明,用自己在海外的拼搏,鼓励她相信和依靠自己。我告诉她:“同学少了,也许老师可以教得更多更好呢”。在指导她自修,注意预习和复习,学习归纳和总结的同时时,也提醒她凡事多求教,与同学们互通有无。我们并互相约定,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要庆贺胜利。在她考进市级重点后,班主任后来给我写信,还感谢过我的帮助,说那个班还有好几个考上其它重点的,而那些转校的家长却是有后悔的,她也赞扬了我女儿的示范作用。我女儿出国后,也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平易近人的医生的。

现在的海外第三代,条件虽然改变了,也可以说是优越了,但是我们的家风并没有变。老大性格内向,接受能力也慢一些。开始时,在小学的班级里被一个母亲是高级管理人的白人女孩子,纠集其他同学排挤过,有些自卑。我们就激励她,帮助她笨鸟先飞,让她选择学习那种在乐团里担任独奏的乐器,和参加男女混合的足球队,还发挥她自己坐得住和能专心的特长,慢慢地在班级里不断攀升。后来她考入了公立小学的“精英班”和公立的精英中学,也改变了性格,思维上也敏锐了。

老二则是站在姐姐的肩膀上成长的,她很小就自觉地旁观和超前学习,以至在自己的班级里找不到对手,上课就是静静地看自己的东西,而且老师也习以为常了。但是我们发现她好胜有余,过于追求完美了,有时容易发急。就选择在她失利的时候,抓住机会来帮助她体验挫折和吸取教训。例如在一次她愿意为大家服务,但却落选班长后,我们提醒她去自我反省和不要气馁。发现她班里有一个有些智障和自闭的同学后,就建议她主动去关怀那个被大家都冷待的人,做一个保护者和帮助者。后来不但那个同学的家长把她当做家人,而自己在班级里也建立了威信,被选为年级的校代表。她有主见和大志,我们就尊重她对自己的挑战。她不想走姐姐的老路,冒险报考了全市竞争最激烈的那个小学的“精英班”,也如愿以偿了。我们原来是想让孩子在公立学校的环境下成长的,没有申请私立学校(不是学费问题,而是怕成长中的那些负影响),但是后来也同意她去考私立中学名校的全额奖学金了,因为觉得在自食其力的情况下,她能够抵御虚荣和攀比。

这一代很可能一辈子就在西方世界里立命安身了,在不忘本和不弃根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她们能融合中西文化,扬长避短,走出自己的路,活得有滋味和有价值。

最后说说,活得“舒服”确实会与经济条件有关;活得“快乐”则与更与心态相连。那些能自己不断地寻求和发现乐趣的人,不单是自己可以享受,往往也比较容易相处的,也会给旁人带来快乐。他们何时何地,都会是如鱼得水的,既能锦上添花,也能逢凶化吉。

当我老了后,再看看自己和看看人家,发现大多数人其实好像都还是殊途同归的。不同地位的不同职业的,都是可以活得挺满意的,心理上也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凡是努力向上过的,知足常乐过的,不管经历了什么,一般都不怨不悔。

相反,也有那些一辈子都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在旁人眼里,他们却往往是幸运的,是应该知足的)。这样的人,也多是对别人苛求,对事情挑剔的,当然他们也就容易离群索居,寡然不欢了。

通宝推:桥上,审度,领班军机,didae,rentg,唐家山,薄荷糖家族,宝特勤,大眼,月之回忆,
补充
家园 率性而为,方显本色。

问题还是对“性”的理解。只有明白了自性何为,才能够安身立命。G兄是亲身示范做到这一点的,很佩服。之前一直想着先把事情说清。我想,也许这正是问题所在。可怕的是自己多次评判过这一点的。或者说,真正能给孩子的其实只有一个东西……自我调整。

自我探寻的可能足以生成一切。

补充
家园 谢前辈分享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千真万确。

我坚决不招进队伍的包括佛系躺平的和自尊心比天高的。

家园 这说明两件事

1、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2、我敬重的同学有卖车的。同时,如果父母花点时间,这位奥数亚军或许会是大公司骨干,大科学家。

家园 我也问了这个问题

同事说是就业都是孩子自己选择的,这同事大概15年时去卖血(2000人民币)没休息就来上班晕倒在工位上过,现在60多岁了每天上班加班也才7元每小时,为了点蝇头小利奋不顾身。

我自以为:上海地区的孩子生活条件好,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又是在一个精致的利己环境里,他们身上大多都没多少正能量。

象这个同学,复旦免试招他不去,自己考去交大,出来后又去卖车(他妈说卖车可能是汽贸公司),这些年在上海就买了好几套房子,把个人利益最大化发挥到极致,就算毕业后就进国内顶尖科研单位恐怕收入也比不了的。

家园 孩子必须学会:正确对待自己

我们家三代里就出了类似的,非常“伤脑筋”。

真的,不是显摆,只是述苦。

因此在选择学校时,我们不是看排名,而是直接到现场,探索那个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还有,就是有没有好的老师和同学们能提供“帮助”。

家园 天才不存在教育问题

统计数字中也是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天才不是教育出来的。只要不人为压制,他自然有机会出头。

家园 帮助孩子教育他们的孩子

补充一下,都是些过去写给孩子的“建议”:

1. 孩子和成人一样,都需要“成功感”,都期望被“认同”和被“理解”。

先多花点时间,静静地在旁边“观察”他们;然后再同他们多聊天,这样才能体会和发现那些细节,和找到交流的要点。

2. 最有效的建立“权威”的途径,是表现在鼓励孩子们去自由地思考和选择。但是还需要提醒孩子: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同的“后果”,而明智的“取舍”才是好的选择。因为一个人的“自觉”的决定,才是真正可靠和可行的。

3. 与其是一帆风顺地进步,还不如常常处于“胶着”、而慢慢地提高,因为后者才符合现实,才是真正可靠的进步。任何情况下,“冷静”是对付一切困难的最好的法宝。

4. 如果太注重结果,其实就“分心”了。我们还是应该专注在“过程”上。就像“穿针”一样,对着针眼直来直去,反而对不准,要目的性地颤动才行。

提高成绩的过程也是如此,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长处上,先保持住优势;而在自己的短项上,则一点半点地慢慢追上去。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5. 学习的比赛,天份和天性只是起跑的优势,过程却是个“心理”比赛,是耐力和决心的较量。最后的结果会是各循其法,各走其路,自我鼓励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6. 压力过头了,就容易压出偏执的毛病来,后面还需要花力气来纠正。只有在自觉的基础上的压力,才是真正的动力,才可靠。

“外压力”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会造成“我不干了”,干脆躺下了。

千万要小心,不要让自己的“爱”,变成了对方的“恨”。因为逼得太“狠”了,一定会引起反感来的。

7. 想说服别人,要先站在他的那一边,谈他想谈的内容,举他能了解的例子,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改变他。

要让别人自己慢慢地改变自己,而不是觉得是被你操纵了。

给别人治病,要先当“病人”,再做“医生”。设身处地,才能够对症下药。

8. 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很多时候,自己都看不清自己的。孩子也是自己的“镜子”,他们的优缺点,往往也是自己的影子。 在磨他们这个宝剑时,也在磨自己这个磨刀石呢,不能“温度”过高,会烧伤双方的。要及时地加凉水冷却降温。

一家之言。

通宝推:外俗内正,心有戚戚,宝特勤,秦波仁者,
家园 教育孩子前先教育自己

把孩子当成人看,效果可能会更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