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注电影《长津湖》 -- 老科学的家
不过整体成功撤出也算是事实吧;不是抬杠哈,或者换个角度说比如PLA被印度佬包了,然后这么基本完整的撤出来、只是小巴的队伍被冲散了,也确实是可以说一说的?
《沙丘》固然有很多缺点,比如很多观众吐槽为什么一个科幻片里面尽是封建主,星际航行的年代为啥倒退回了帝国——很有道理,但是问题在于原著就是这样。《沙丘》电影忠实地展现了原著的剧情,原著党基本表示满足。这样制片方的能力和态度就及格了。
《长津湖》的问题,恰恰在于不尊重原著(历史),电影拍摄的基本功不过关。所以马前卒给这部片子打5.5分,不及格,我认为是合理的。
现在拍电影的技术手段比过去强了不知多少,但是总感觉现在电影里的志愿军身上缺了很多东西,说白了就是没有精气神。
伍千里探親隨身可以著帶槍,佩服導演真敢想像。
這部電影故事情結太過鬆散,什麼都想有,結果什麼都不詳盡,太像是一部紀錄片,也沒有拍出共產黨領導的部隊的真實面貌,水準與六十年代的«上甘岭,英雄兒女»差太遠了,感慨中國電影真是一代差過一代!
但是解放初期部队干部探亲时随身带短枪似乎也是允许的,不算问题。
然而50年后,白发苍苍的范天恩每天必须面对的是数不清的小药片,他靠它们维持着自己已极度衰弱的生命,只有当他站起来时,那仍可称为高大的身躯才会令人想见他当年的英猛。范天恩和他的年轻的士兵用生命经历过世界上最残酷的战争,今天,他已经没有力气再用语言重复所有那些触目惊心的战争情景了。
提起朝鲜战争,范天恩只是说,我有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着:有一个孩子姓王,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时候,在辽阳的马路边捡到了他,他在乞讨,苏联红军看他太苦了,就带上了他。苏联红军离开中国东北的时候,没法再带他了,把他留在了齐齐哈尔火车站。我们的部队打到东北的时候,在火车站遇到了他,这孩子还在乞讨,我想别再让他受苦了,就留他当了我的兵。这孩子机灵,后来当了我的警卫员。部队开到朝鲜后,他又学会了测绘。第三战役打完后,师团干部回沈阳集训,我想带着他,又怕影响不好,就没带。一个星期后我回到朝鲜,他已经死了,在汉江南岸被美军的飞机炸死的。因为团营的干部都喜欢他,就找了朝鲜老乡家被炸烂的柜子的木板条儿,算是给他做了一个棺材。范天恩说到此处,把脸转向别处,他不再看着我,他说,这样埋了的是好的。能有时间用几块石头垒个小堆儿也是好的。多少士兵死了,根本来不及看一眼,部队就冲过去了。我回国后,往辽阳市政府发过信,寄去了我保留的那孩子的唯一一张照片,是一个战地记者给照的,但是没有任何回音。没别的,我就想,如果能够找到他的家人,我就全包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着这件事。你不知道,打起仗来啊,真正的英雄都是这些战士。一个打了无数硬仗的指挥员,一个举世闻名的战斗英雄,当他已近暮年的时候,回忆到他所经过的战争,他无法忘却的只是一个士兵……
和其他单元相比,《李延年》单元的创作水平是最高的。
靠着志愿军的名头骗钱,都是商业电影的所谓套路,事先炒作一番之类的。
超过了人类的一般认知。另外说一句,陆战一师在长津湖表现不错的,为了救自己人滚手榴弹的都不止一个,美国军人的最高奖励就是国会荣誉勋章,长津湖的美军就有两个我记得是拿这个最高奖的。
熟悉朝鲜高寒气候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在火车站看到他们的穿着十分单薄,立即警告他们:“你们这样入朝,被说打仗了,冻也冻死了。”他立刻将仓库里仅剩下的五万件大衣,棉鞋全部调给九兵团使用,同时命令在东北的边防部队官兵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给他们,贺晋年副司令把自己的棉衣棉鞋都脱了,但还是没有凑够。
因为是惨胜,比不了西线。
现在是大家要求低了。而且确实不容易,伟大。
带枪再正常不过了.
志愿军就跟赶羊一样乱哄哄一涌而上. 人海战术实锤了。草.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