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联想 -- 胡里糊涂
在他们看来,是莫大的羞辱了。没有正当理由的话,那不就觉得是迫害吗。
又不是所有人都是钢铁炼成的。只能说是悲剧。但是要说根源,还真得“定体问”,凭啥别人不交没事,我就要交?
张捷在视频提到,刚毕业进所里,一个月工资72元,上下班不舍得坐公交,每天骑自行车一两个小时通勤。
作为亲历者,回忆一下。当年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某省级研究所,主要从事应用开发。1991年开始,国家就开始所谓的“将科技人员逼下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怎么逼呢,当然就是断粮了,别说还有20元工资,我们所绝对是一分钱没有,连办公室都要交租金,不然那些行政人员怎么活呢?这就是科学春天里的科技人员待遇。很快,所里那几个官宦子弟转瞬调到政府机关、高速公路,我们几个研究生则有的乘着研究生还值点钱调到了高校混日子,还有的技术移民去了加拿大。岁数稍大点的纷纷想办法病退。这个原本还有点技术实力的省级研究所基本塌了。科学的春天终于来了。-.;
楼下cba的回复说得很清楚了,不是打黑工,而是“自费出国”的管理费。
估计说了你还是不懂。我就再跟你解释一下。那个时代如果公派出国有这么两种形式,一种是中方资助,这个钱少,一直到今天都少。但是这个流程很规范,最多是你出发前要缴保证金,回来后退还,不回来就不退。还有就是出国期间可能停发全部或部分薪水,这个根据出国年代的不同规定不同。但是,决无你回国之后还要扣你钱的说法。因为这个流程全部是堂堂正正的。我受国家派遣去国外学习,单位最多不让我去,让我去了就得按规定来。
另一种是联系好外方资助,这个钱要多不少,但是要请单位保留你职位一两年。然后单位就要你交一笔“管理费”。这个道理也讲得通,你一两年不干单位的活,还得给你保留职务,那收你钱不是很正常。但是当时科学院人心浮动,很多人跑出国就不回来了,回来的都是大好人,所以很多单位也就懒得收这个“管理费”了。而且这个管理费本来就是单位土政策。另一方面,从操作上讲,这个管理费也是好操作的,因为你向单位报出国的时候,去哪里、对方资助多少都是要报的,单位知道你有这个钱。
至于“打黑工”,这估计是张婕瞎编。河里有过北美留学经历的都会知道,你要拿公派访问学者签证,校外打工就是非法。所以即便打黑工,也不可能向单位报告,单位就无法知道你拿了多少钱。而且北京单位做事一向冠冕堂皇,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事一般是不干的。
他住得远通勤不方便是真的,因为当时科学院政策,是北京户口就不分宿舍,他只能住自己家里,每天通勤。
但是他的通勤费用数据是假的。你骑一小时自行车能到的地方,北京公交票价也不贵,因为我印象里北京公交车到了本世纪都还有论分算票价的。他骑车上下班肯定不是因为票价贵,更多地应该是骑车自由而且不拥挤。
由于众多的自行车和行人抢道,公交车本来就开不快,还要进站出站,本来就不比自行车快。而自行车不怕堵车,小路口红绿灯可以不停,还可以抄小路,因此除非长距离通勤,自行车比公共汽车快得多。
当年我从学院路到清华,骑车15分钟,坐公交车半小时都不一定能到。
我太太90年代末每月挣4000块,也是骑车2小时通勤。
公交通勤是有月票的,非常便宜。
没多少年吧。
北京坐公交骑自行车从来如此,公交票很便宜,本地还可以买月票,他拿72的时候就几块钱一个月。
那时候他单身拿72就没饭吃,北京人要饿死不少。那时候教授也就一百多基本工资。
他的72是基本工资,就是现在有些教授说基本工资只有两千多块钱的意思。当年也是有补贴,奖金,项目提成的,高能所给他翻番是保守估计的。他还是学二代,学三代,他爹就是物理学大腕。
张捷说了,大部分出去不回来了,还带着恨意。有个爱国的学成了回来了,被人卡了。
当年中央党校专门写论文怎么瓜分国有资产,而且还在中关村举办会议公开说要想富就要瓜分国资。别的坛子有人说:两个半人拯救国家和军队,主席是一个,习算一个,江算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