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联想知道个张捷,才知道10年前就扒光了总设计师的底裤 -- 海纳
[四月大讲堂] 张捷:从信用战到国际金融危机-2012年9月4日
总结下:
1、清朝确实是世界GDP第一,因为中国有1000年技术领先世界的底蕴。1840年以后,历次对外战争战败赔款的总和,以白银计算,不如和珅一个人的家产。真正让大清破产的,是中日甲午战争的赔款,由白银结算变成英镑结算,金融战争掏光大清的家底。
2、日本是英国为了压制中国、俄罗斯2个东方大国的白手套,日本在甲午战胜中国,在东北战胜俄罗斯。结果日本飘了,要搞亚洲共荣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统一东亚的货币。这侵犯了英国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英国反过来支持中国对抗日本的金融。女王下令,每个英国商人用存款的60%购买白银,支持当时的国民政府发行法币,迫使日本不得不发动侵华战争,但由于日本自己也需要国际资源的支撑,不得不保留各国在中国的租界,从而导致事实上中国的贸易结算,都是在租界通过法币结算。日本虽然占领中国土地占GDP的95%,但资源却通过法币结算,被国民政府吸血,成为中国坚持持久战的经济基础。
当日本占领了租界,切断了国际贸易的英美背书后,法币通过在前期金融战争中吸血的白银存储,仍然打击了日本金融。
3、以国际货币英镑、美金背书的法币,战胜了日本的货币,却在以农产品背书的TG的边币对抗中,败下阵。国统区的通货膨胀,不是蒋、孔等4大家族腐败,因为银行本来就是包括孔家在内4大家族的。是TG用北方中国的M2,到国统区的南方当M1花(这里没看明白,谁能帮助解释下),导致了国统区通货膨胀。
4、苏联156项目,主要援助的是煤铁产业为中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比如仅有的2家年产5万吨化肥工厂,技术特点是用煤合成化肥。
5、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前提,是文革引进“43计划”,和在国际贸易中购入的600吨黄金储备。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一跃从贫油国,变成石油生产大国。如果说苏联的156援助,他的基础是大清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发现的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那么,大庆的发现,中国具备了石化产业的资源基础,从而具备了引进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的物资基础。
6、文革时期,中国石油开采产业的爆发,生逢其时,正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处于石油危机,让中国石油有了广阔市场。美国急需中国石油,当时又正处于石油的第一个高价期间,中国以35美元的历史高价向美国卖了5000万吨石油。
7、中国高价卖了石油,文革委首先组织引进了“43计划”,其中有27项石油化肥工厂,每个厂年产45万吨,每个厂是当时苏联技术的9倍。原因,是它们都是第二工业革命,石油工业的技术,比50年代的苏联援助前进了整整一个工业时代。
8、中国通过石油工业,不仅仅引进了43计划,而且获得了600吨的黄金储备。张捷作了对比:老蒋当年搜刮了整个中国带往台湾的黄金,不过相当于67吨,文革时期TG的黄金储备是他的9倍。
包产到户的本质,是少收农民的粮税,允许农民将粮食到自由市场卖高价。在中国内部粮食市场,卖高价的后果,就是明末国家崩溃,粮食短缺的西北吃不起粮,闯王大起义,裹挟着本来粮食充足的中原、2湖,也变成荒野遍地。
当然,最有可能的是发生在新中国的2次粮食短缺,60年的北京、上海,86年的各大城市,粮食价格暴涨,全国通货膨胀。
只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到86年还是出现了。是因为中国可以凭借文革储备的600吨黄金到国际买粮食,来平抑城市粮食价格。茅以升讲中国可以从外国买粮食,我们骂人家是汉奸,其实人家不过是把总设计师作过事复述了一遍。
黄金储备是国家货币主权的压仓石,万不得已是不能卖的。
主要还是卖高价石油,买国外粮食。
可是,网上资料,黄金储备基本都持平或者上升。
但是,唯一一次下降,就在1981年,减少了4吨。这也许就是陈云保护国家黄金储备的由来。
中国高价卖石油,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破裂时,35美元买的600吨黄金,到改革时,疯涨到800美元。
资产的极度膨胀,让设计师冲错了头脑,急功近利,提出搞12个大庆的石油产量,借外债来洋跃进。
日本投其所好,以战争赔偿的名义,提供无息贷款,历史证明,主动免费的往往是最贵。日本提供日元无息贷款。然后广场协议,日元急剧升值5倍。结果是,中国要偿还5倍的高利贷。同时美国在中国的帮助下,渡过了石油危机和美元危机,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都在下跌,中国的外汇资产急剧缩水。
中国没钱在买粮食,同时还欠日本大量高利贷。本来是中国金蛋的石油油田,变成抵债品,中国石油一直低价出口日本,直到1996年。
没钱到国际市场买粮食,中国包产到户的恶果,开始倒灌国内。8@9动乱时,我们打官倒,其实是搞错了对象。是这些官二代们,领先知道了中国出日本产品短缺,粮食短缺,才工业倒三材,农业倒三白。中国经济的危机不是“官倒”,而是主导中国经济的总设计师。
说要放弃耕地红线的。
法币是白银法案导致农村经济崩溃,而边币以农产品背书没这个问题吧。有熟悉的解释一下吗?
是TG用北方中国的M2,到国统区的南方当M1花(这里没看明白,谁能帮助解释下),导致了国统区通货膨胀。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从金融方面基本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这种片面强调金融作用,我个人认为是本末倒置,因为金融是为人的组织服务的。
国统区的通货膨胀,不是蒋、孔等4大家族腐败,因为银行本来就是包括孔家在内4大家族的。是TG用北方中国的M2,到国统区的南方当M1花(这里没看明白,谁能帮助解释下),导致了国统区通货膨胀。
当时的超级通胀,是乱发金圆券导致的,从而导致国民党失去民心,最终被赶到台湾去
是TG用北方中国的M2,到国统区的南方当M1花(这里没看明白,谁能帮助解释下),导致了国统区通货膨胀。
很多文献提到,北方根据地办事批钱是XX斤小米,或许这是以小米实物背书的货币。如果在老百姓实际兑换中保证了信誉,那么超出实物准备金(小米)发放的货币,依然具有信用,这部分大概是文中(M2-M1)指代的差价。而国民党超发过甚,不能保证自己货币信用,大家就以物易物或用其他货币,根据地货币的出现填补这个空间从而加剧国民党货币的信用丧失,即其计价的通胀。这是我根据上下文理解的。和实际M1,M2定义应该是不严格相符的。
官方定义
M0 流通中的现金 = 流通中现金
M1 货币 =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M2 货币和准货币 = 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注: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 自2011年10月纳入中国大陆M2统计口径
不要双标啊
中国永远要保证自己的粮食安全。
其来自有因,当不得真,当然也不能无视。抓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这个交易中介的本质,神话就会褪色不少。
所有谈金融之神奇的,基本上都不谈钱怎么变成物资。而偏偏这个才是根本。
但这件事要看两面,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贷款和技术转移应该也是挂钩的。
物资产地丢失了,而货币却大量从北向南流动。
这真是鬼逻辑
和汪精卫曲线救国,洪承畴保存汉家衣冠,是同样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