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农村”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了吗? -- wgg0504

共:💬86 🌺452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前30年中国不存在的这种自由才导致中国的真正崛起

工业化。

这里的辩证关系你慢慢体会。

家园 直接说剪刀差应该永远实行就好了

剪刀差已经实行了30年了,但是有些国有工业企业还是没有竞争力,所以应该继续执行剪刀差? 那要继续多少年呢?

家园 剪刀差早取消了吧
家园 那就改个例子,同样明朝末年的局面

让朱元璋操盘,就能把局面扭转过来,朱由检就不行

家园 那就换个例子,同样的明朝末年的局面

让朱元璋操盘,就能把局面扭转过来,朱由检就不行

家园 国有企业要是都是

树袋熊这种工人,哪儿来的竞争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张口就来,一到干活的时候,连腌咸菜都不会

家园 分两步:需要不,买得起不

需要不?这其实是废话。

买得起不?这才是真问题。为什么买不起?这个就是问题分歧所在,你认为是大锅饭导致买不起,我认为是以农扶工导致买不起。

如果从农村生产所用工业品的拥有和使用角度来看,分田是大大的倒退。这个有多人包括你自己有描述。我提供个例子:分田后,原来的中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基本退出生产领域,电动脱粒机也废了。取代品是耕牛,禾桶,(一个倒梯形的方形厚板木桶,靠人力在摔打来给水稻脱粒),脚踏脱粒机(我家全村第一台,且唯一一台保持了两三年,直至92年我离乡求学,脱粒机本村拥有量不超一半,而我们村是较富裕的村。当然,也没必要家家有。)

家园 你说的倒退在我们那里没有出现

中型拖拉机本来就没有。我们那里承包后村里没有一头牛,耕地都是靠手扶拖拉机。承包前我们村还有牛,我对我爷爷长什么样完全没印象了,我脑海里唯一和爷爷一起的图像居然是我坐在水牛背上,他牵着牛走在江堤上。承包后我们那里大概70%用发动机驱动的脱粒机,30%用脚踩的。我们没有电动脱粒机,首先因为没通电,其次我们不把割下来的稻子运到打谷场,而是拖着脱粒机直接在田里脱粒。使用稻桶(禾桶)只见过一个人,他是复员军人,当兵的时候吓得精神稍微有点不正常,48岁的时候才娶了一个18岁的傻女孩,生了三个孩子,女人完全不会干农活。全家就靠他的田里出产和村里人的接济,所以他完全依靠他的力气,节省任何的支出,但是耕田还是指望拖拉机的。

另外一个机械是抽水机。耕田时的通田浇水完全靠抽水机,一季稻里面看雨水还使用一到两次抽水机。中间有些讲究的还会用水车车几次水。秧田的水基本上靠手工,这往往是家里男孩子的任务,我那时候夏天几乎每隔一天拿个塑料脸盆给秧田舀水,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

家园 前提是朱元璋替换的是李自成,不是朱家子孙
家园 化肥、种子、农药,这才是大头。
家园 这是温铁军的错误。化肥、种子、农药,才是农村消费的主力军

不是工业市场没有了,而工业没有科技投入,投资由于技术落后打了水飘,只能在这3样严重压榨农业,导致种地没有收益

家园 包产到户,是利用农民落后经济意识的有效政治动员手段
家园 那我对你的描述记忆错误,抱歉。
家园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不受承包的影响

农药和化肥都是紧缺产品,承包后刚开始都还要凭票在供销社购买。杂交种子的推广可能受点影响,但是农民也看效果很快跟进的。我记得我们那里承包后一两年就稳定下来早稻种原来的品种,晚稻种杂交稻,因为那时候早稻杂交稻的优势不那么明显。

既然化肥和农药在承包后还供不应求,那么相关国有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就和承包无关。杂交育种可能在承包初期不能迅速壮大,但是证明效果后也发展了,况且这是个新的行业,其内容更偏于农业而不是工业,对国有工业企业的兴衰关系不大。

为了证明我理解一点当年的农药化肥使用。化肥是氮磷钾,磷肥也是买的,具体什么化合物记不清了,钾肥不怎么买,大家都用稻草灰。化肥的重头是氮肥,刚承包后主要是碳铵或硝铵,有少量尿素,后来才全面用尿素。育秧的时候要施肥,插秧的时候也要,这时化肥和有机肥齐下,田间管理期间还要施肥两三次,这时化肥和有机肥轮流使用。

那时候普遍使用的农药有剧毒的甲胺磷,乐果,敌敌畏也有,另外还有抗倒伏的,抗稻螟虫什么的,牌子记不清了。一般剧毒的农药在前期打。除草剂一般不使用,田间除草都靠手工。

家园 你说反了。农药和化肥通过包产到户压榨农民

三农问题最大 的问题,不就是农业各种物资价格飞涨,农民种地亏本吗。

包产到户,改变粮食的分配模式,由国家统筹分配,变成市场分配。结果就是粮食上涨,进一步导致城市通货膨胀。

89年后,国家收缩粮食政策,抑制了粮价。但农业已经不是小农生产,而是依赖工业化提供生产资料,城市工业就通过化肥、农药、种子等物资,将城市通货膨胀,转移到农民身上,这就是三农问题的种地亏本的现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