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超导输电来了 -- 州长
要看实际应用电压(负载需求)。
负载需求越大,就越贵,翻倍往上跳。
所以30米一万元也是有可能的。
。
不过这个液氮的相关维护和建设费用肯定不低,
毕竟是新技术。
向卖配电箱的,正努力进入输电业务的砖家请教一下。
我老家是个江中小岛,84年左右才通电。那时候我们是贫困县穷,据说用的是旧的过江电缆。就这旧电缆投运两年后,一条大轮船在禁止抛锚的地方抛锚了,开船的时候锚机坏了,缺心眼的大副直接开足马力,把电缆拉断,连岸上的电线柱都倒了几根,我们小岛又黑暗了半年。
理论上,只要质量没问题,电缆可以重复使用,但问题就出在这个“理论上”:
1、价格。电缆的主要高价值部分,就是铜。所以,新旧电缆差价不大(铜吨价5W的话,回收废铜一般就是4W,差不多就是这个比例),因此,与其继续用拆下来的线,不如卖了直接买新的;
2、橡胶老化:这个很难侧,属于危险隐患;
3、破损:同上;
4、质量综合考虑:你不知道手上的线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出于何种原因被替换下,这也是隐患;
5、短斤少两:如果不怕麻烦,倒是可以避免这一条。以前(其实也包括现在)很多人,卖100米电缆,实际只有90米;或是铜含量不足。除非你拆了请专门人员亲测,不然看不出来;
。
综上,现在除了工地临电时会拉拆下的线用用(知根知底,从别的工地或者干脆就是自己工地箱子上拆下来),不然都不会用二手电缆。
比如上面说的市内高价值区暗线供电,那可是要保证几十年的使用寿命。
所以不可能用二手的。
。
84年的时候,一来对此没那么多规定,二来那时用电负荷小,修修补补能用就行(电缆这东西,只要不断,胶皮没老化,都能用的。就看放不放心,就怕突然出事)。
【混个脸熟】
【氨基酸浓汤】
【我打算把我名片搞个图放上来方便拉业务】
我原先看资料,那玩意温度是高了,问题在于高气压环境,150万倍的大气压,以现在的工业能力这东西压根就是实验室之花,比可控核聚变还要再多个永远50年。😭
上海现在电缆都要入地,但是电网根据安全的需要,每平方米的截面积能承受的电缆密度是有限的,而且市区内的电压也受限,22万伏以上的变电站无法在市区里做。同时上海的地下管位也非常有限,没有办法放下更多的电力管线。
而同样是22万伏的电压,超导一个电缆的通电量或是输出功率是一般高压线的四倍左右。这就是超导的价值了。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一起来。通常液化天然气储存-161.5摄氏度、0.1MPa左右。不然为了保持低温,需要多大的成本。这还是一个容易实现的路线。
电力与LNG混输,其实就是利用LNG输送时需先对天然气进行超低温液化处理,输送管道环境低温且恒定的既有条件,把单一输气变成既输电又输气,是一举两得的好思路
作者:敢问路在何方
链接:https://xueqiu.com/9533445801/199399084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比如电缆泡在液氮里,那么液氮是什么样的“槽”呢
暖气管道一样的封闭管道,要能够承受低温,还要能承受不小的压力(一旦升温沸腾),那么这样的管路会不会很脆?地面震动、管线支架变形、甚至地震啥的,不是很恐怖了?
就眼下来说肯定是赔钱的。但是这种全新科技的东西,没有测试就没有改进,也就永远无法真正实用了。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把它的潜力挖出来,把它的问题解决掉。
最早的火车还没有马车快,对吧?
我在液氮行业是外行,
仅从我个人所知的领域大致猜测下:
1、液氮大规模应用:在大型服务器的降温方面,液氮应用非常成熟了;
2、液氮小规模应用:在个人PC领域,液氮对CPU的降温(主要是为了超频)应用也非常成熟了(有成套设备卖);
3、液氮的工业制取领域:相应的生产、检测、温控、运输行业已经很成熟了。
。
综上,得出(推测):
/液氮\-----------------液氮容器--------------------------/液氮\
/加压\--------------------线缆----------------------------/加压\
/罐体\-----------------液氮容器--------------------------/罐体\
【混个脸熟】
【氨基酸浓汤】
【求花求通宝哇】
实验室里面出来的东西,不到现场试用,就不能暴露问题,就不能有效改进
这次汤里需要加味精了
高压电线进天然气管,安全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大问题,同时也必然导致管道成本翻着跟头上升。还有一个问题是天然气输送似乎不是恒流?
记得90年代俄罗斯发生过一次严重的管道爆炸事件,后来查原因,是管道伴随铁路建设,铁路振动导致管道泄漏,从而引发爆炸。高压电路,那可真是处处埋雷。
还有不久前的甘肃武威钍基熔盐堆进行了试运行
TG在新能源领域多点开花
另外,如果核聚变实现了,电能价格大幅下降,估计也就没用了。
现在大力治理缺油少气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