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再谈柳倪之争(一、不要把眼前得苟且当作要到达的远方) -- 天马行空
国对中兴的制裁,让国人引以为荣的高科技企业露出了原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科技标杆企业联想成为全球最差科技股,或被踢出恒生指数。
联想沦落到今天的境地,二十多年前的柳倪之争被旧事重提。当年,联想总裁柳传志和总工程师倪光南就公司发展路线发生严重分歧,柳传志认为联想的发展路线应该是贸工技,企业盈利放在第一位,贸易优先级最高。倪光南认为联想是一家科技企业,需要把技术放在第一位。
柳倪之战,当时不但联想背后的中科院旗帜鲜明表态支持柳传志,舆论也是一边倒,认为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而不是科学家的企业。结果,虽然倪光南服输,最后还是被柳传志扫出联想。此后很长时间,柳传志都以中国企业家教父的形象出现。
中兴被制裁之后,人们发现像中兴这样所谓的标杆高科技企业,其实就是一个还需要外国喂奶的巨婴,一旦被别人断奶,能不能活下去都很成问题。
米国说翻脸就翻脸,给国人好好上了一课,柳倪之争的陈年旧事被翻出来。这一次的舆论还是一如既往的一边倒,只是口诛笔伐的对象不再是倪光南而是柳传志。
现在事实已经表明,倪光南认为科技企业技术需要摆在第一位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企业做得再大,也不可能做强,别人想什么时候整死你就什么整死你。
重新认识柳倪之争,倪光南的观点正确,但柳传志的观点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就不可能生存、发展。因此,当年中国的科技企业起点低,底子薄,确实应该把重心投在来钱快的“贸”上,而不是在需要巨大投入,风险莫测的“技”上。
柳传志的错误不在于当年他认为当年联想的路线是“贸工技”,而是他认为或者事实上认为联想的路线止于“贸工技”。
实际上,作为一个科技型企业,贸工技应该是战术路线,而不是战略路线。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是需要赚钱,但赚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TG拿过毛子的启动资金、领过GMD的补贴,和反动军阀有过勾结,但不是因此就说TG和GMD、反动军阀是同一货色,实际表明也是不同的。
雄鹰有时候可能会飞得比麻雀还要低,麻雀永远也不能飞得像雄鹰那样髙。
华为在早期起点比联想还要低,也一样代理过外国产品,研发也是从一些边边角角开始的。但是华为只是始于做边边角角,而不是止于做边边角角,因此华为是一家伟大的企业。
相反,联想在没钱的时候想赚钱,在赚了钱之后想赚更多的钱,有钱之后,收购IBM的PC业务,收购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用以赚国人的快钱,让拥有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吃肉,自己吃汤。这样的企业,规模再大,赚钱再多,也只是一个买办。
倘大一个中国,有买办并不足为奇,可悲的是,这样的,这样的买办不是一个或者几个,而是占了大多数。
倪光南院士在被联想扫地出门之后上市,联想在香港上市,包括柳传志在内的联想“知本家”赚了盆满钵满,真正的联想之父倪光南(先有联想汉卡,后有联想股份,倪光南是联想汉卡发明人)却连一股都没有。
离开联想之后,倪光南宁可不要钱、不要股份,为制造出有中国自主权的芯片,操作系统呕心沥血,然而却犹如和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毫无收获。
倪光南虽然屡战屡败,但却屡败屡战,一直到现在,以近八十高龄还不遗余力为中国芯、中国魂奔走呐喊。
鲁迅说: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当年柳倪之争,中科院一领导说出坚决支持柳传志的原因:中科院有缺少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而不缺少倪光南这样的科学家。
现在看来,中国缺少的是倪光南这样即使伤痕累累,也不忘初心,为了实现理想不折不挠的科学家,而不是柳传志这样已经赚了很多钱,还想赚更多钱的大商人。
(题外话,当年中兴被米国制裁,写了这篇短文,当时西西河上不了,在其他平台却没法发表。现在想蹭一下热点,没想到还是没法发布,就拿来西西河。感谢西西河,有个让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个畅所欲言的地方。)
近日,由于联想引发的联想,联想早期的技术带路人倪光南院士也重新被卷入热议。
提起倪光南的贡献,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发明联想汉卡、联想主板,为联想淘到第一桶金,并且两次获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来在柳倪之争中,坚持技工贸路线,被坚持贸工技路线的柳传志将他开除。
现在提起倪光南,多提他对联想有多大贡献,比如不但给联想提供国内领先的技术,还无偿赠与联想价值8万美元的科研仪器,是创建联想的最大功臣,最后却被联想净身出户,可惜可悲又可叹。
其实,倪光南的最大贡献,不是自费花几万加币买大量珍贵仪器无偿赠给国家,也不是研发出联想汉卡联想主板,而是从战略角度感到我国的IT产业缺芯少魂,必然受制于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身体力行,奔走呐喊。
倪光南在研发了联想主板之后,非常敏锐地发现,通信必然和计算机融合,主导成立了联想交换机事业部。可惜,后来这部门也被解散了。否则,就算联想成不了另一个华为,
总能成为另一个中兴吧。
倪光南离开联想之后,为国产芯片、操作系统鞠躬尽瘁,只要能实现器芯片梦,操作系统梦,就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可惜,由于国内的环境,导致他一事无成。
和倪光南同期的科学家,有研发能力比他出色,有做出的功业比他大的,但是,从战略角度看芯片、操作系统,并且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只有倪光南一个。
战略眼光是什么?战略眼光就是别人不知道一件事情重要,或者知道重要,但是不知道有那么重要,你却知道了,并且想实现它。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大家都知道原子弹的重要,但是,知道“中国人就算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也只有主席、陈毅等少数几个老一辈革命家,还受到金庸这样的大文豪嘲笑。
在有钱就可以买外国芯片的时候,倪光南的造芯梦也被人嘲笑。全球化环境下,外国的芯片都用不完,还自己辛辛苦苦去造干什么?没想到,中兴事件,华为事件,国人被米国好好教育了,才按照倪光南的建议好好补课。
倪光南早就知道,如果国人不肯啃自主研发的硬骨头,最终一定会吃苦头。可是,他没法阻止国人去吃这苦头,只能等中兴事件之后,苦笑说“芯片禁售事件给人的教育挺大,比我们讲一百遍都有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倪光南是可以和钱学森媲美的战略科学家。钱学森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不只是为我国导弹研发作出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向主席建议,在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需要优先发展导弹、核弹等战略武器,而不是等工业基础变好了,才搞战略战略。钱学森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能帮助他实现抱负的主席。倪光南是不幸的,在一个忙于赚快钱的年代,他这样有理想有情怀的科学家只能处处碰壁。
实在不敢苟同,西瓜子河友介绍过金庸的背景,他的观点先不论,单纯谈金庸在中国文学领域的成就,除了那些武侠小说,我是不知道他还有哪些作品或者其他的突出贡献,可以奠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称得上大文豪,即使去掉大字称文豪也不敢认同,称其为著名作家、著名小说家、著名武侠小说家,是没问题的。
写的很好,但是芯片不是一家企业,一个人的事情。今天芯片受制于人,把柳拉出来,基本上就是替罪羊。我不赞同的就是如果当年倪院士赢了,芯片就成了。多半可能是联想变成方正或者神州,半死不活的甚至直接就倒闭了。当年联想搞的蛇吞象(收购thinkpad)很有魄力,而且也收获颇丰。过去开街边小摊的现在开饭店了,怎么说也是事业有成。你非说他家的饭店还不能做国宴也是挑剔了。柳是不是侵吞国家资产咱们不敢说,但是CEO做的是不错的。
国家的大环境是土壤,企业是长在上面的树木,科技是结出的果实。有土壤,联想不干,还有华为;华为也不行还有别的为。 看看今天新能源汽车,1/3骗子,1/3瞎搞,1/3认真搞;10年之后可能还能剩下一家。 要想成事,差不多就是这么个规模。
关于芯片重要,芯片要国产化的论断,坦率的说大多数人都认同。起码我读书时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在课堂上讲的。但是要想实现,至少需要(我能想到的):
1. 国家投钱到大学进行基础研究(基础物理);
2. 军工大量投钱进行军用芯片的研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3. 其他工业领域大量应用,起码有极大的意愿进行投资(帮助芯片研发企业降低成本,开拓市场)
4. 个人市场量大,购买力强。
说实话,80年代我们一条都没有,90年代稍微好一点。作为对比,美国每一条都很强。所以芯片最后在美国(而不是日本,英国, 法国,德国)非常合理。
再加两句:国家是不能约束企业的行为的(除非是国企)。IBM在计算机领域是个什么地位,人家突然觉得造电脑不赚钱,金融,数据库赚钱。难道美国政府去批判它们“至美国人民利益于不顾”? 摩托罗拉呢?人家就觉得只要我一直搞天顶星技术,市场就会一直买单。最后步子走的太大。今天芯片行业的领头羊intel也好,苹果也好,也可能过两年就完蛋了。企业只要守法,纳税,经营的具体行为,是砸重金搞研发,还是搞组装,贴牌,甚至直接进口,都不应受到指责。 当然你把贴牌行为自吹为高科技,那就看算欺诈还是虚假宣传了。
文豪的定义是什么,确实不清楚。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100年后的人学历史,20世纪中国著名的小说家,金庸是一定榜上有名的。作品印刷次数,影视作品,阅读人数这些硬指标绝对是刚刚的。特别是对影视作品的影响,肯定是空前的,后面的来者,即使有也是极难。 一个爆款的,影响超过一年的电视剧有难?金庸剧拍了多少?
另外,很多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观念,比如从少数民族的角度去看待宋的历史,不敢说是金庸首创,但是他作品所带来的影响力,应该是最大的。 很多典型人物的塑造,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语言,比如说某某就是个岳不群(伪君子)。
金庸有其政治立场,他对大陆亦是感情复杂。但这不影响他的文学地位。
黑木崖与北京是重叠的🙂
虽然 钱学森 彭桓武 等人提了宝贵的意见,可是要没有主席那代人的高瞻远瞩,什么事都做不成。
南帝为友,北丐为朋,抑东斜,战西毒。
钱学森是真正的头顶青天,脚踏实地。
对火箭乃至航天,钱的高度和造诣是世界一流的,钱提出的方案和路线是切实可行的,钱不仅有方案也提出了团队组成人选。
更重要的是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
中央曾经咨询钱老,发展火箭还是发展飞机。钱回答说,发展火箭比较容易,花钱少,对安全性和材料要求不高。这对中央决策起来重要作用。现在看这个认识不仅实在,而且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如果在当时的财政条件下去搞飞机会事倍功半。
倪的贡献首先是提出企业搞集成电路的思路,有可能摆脱有些僵化的体制的束缚,是有高度的。这点没有得到科学院和柳的支持。但联想当年的财力够不够其实是个问题。
倪本人是优秀的电子技术专家,其实不算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方面的专家,他既没有独到技术路线,也没有专业的团队,他后来也基本是和别人合作,这是和钱学森很大的不同。
中国集成电路的落后,一个是资金的问题,一个是体制的问题,还有市场的问题。上面对半导体一直是重视的,按当时财力投资也不算小,体制的限制现在复盘花的不算好,而且资金和国外比九牛一毛。
归根结底是市场问题,当进口芯片质量好价格低的时候,国产芯片业只能陪读,能陪下来就不错了。
当年要发展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美国禁运芯片,类似这两年;另一个是国家限制芯片进口。
后者就是百度淘宝发展起来的部分前提。如果对谷歌,eBay不设限,百度淘宝的机会会小不少。
如果倪院士赢了,联想会成为第一个华为,中国的华为会提前十年出现。
倪光南的技术洞察力非常好,他根本没有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他给联想选择的技术路线几乎与华为一模一样,而当时联想的实力远强于华为,技术进展也领先华为一步,只不过联想放弃了,而华为坚持下来了。
关于芯片,这个锅柳传志还背不起,这肯定是国家的锅,是当时国家短视的买办经济路线和科学的春天的锅。
但说柳传志完全不背也不对,因为联想脱胎于中科院计算所,一度还接管了计算所,而中科院计算所是前三十年中国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关村从成为硅谷的愿景到变成倒爷一条街的实际,柳传志起到了带头作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就是柳家布局深远,要吞掉联想,通过各种操作,把控制权从计算所拿到手。有倪老在,好多事不好做
后者就是百度淘宝发展起来的部分前提。如果对谷歌,eBay不设限,百度淘宝的机会会小不少。
eBay亚马逊都在国内竞争失败了,他们失败的主因是想把美国那套成功经验复制到国内来,而且国内的高管没有太大的决策权,即便知道要调整,也要美国总部批,在互联网行业,这种决策效率是致命的。
谷歌自己作死,不肯把服务器放中国,算不上设限了,苹果就乖很多,照样赚的盆满钵满
联想虽然不是最好的企业,但也可以属于次好的那一拨。
中科院的领导那时的决定也不太好说什么,联想那时类似于他们的三产,就是要为他们单位捞点钱的。这个领导,此时,不是那个为国家科技事业规划发展的领导,二是为科学院这个单位想方设法捞钱改善处境的领导,两种领导还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因此,要说这事,责任不在于柳也不在于中科院,而在于国家。
国家的领导,要有能判断科技发展的可能方向,然后投下去的本事,这是他们的责任。当然不是拍脑袋决策,而要经过调研,但组织调研也是相关的责任,也只有国家有组织调研必不可少的资源。不排除会失败,投错了,但不决策是更大的失败。
当初失败的例子,就有大力发展航空,后来钱学森来了,坐后转向导弹,投资相对‘小而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