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谁在北美的,比较清楚美国现在还有多少高端 -- 放牛郎
预期。
老实的二流人才,是真正的骨干团体。
一流人才除去少数领军人物,大部分是造成人心浮动的负面榜样。
可能也怪不了这些人吧。
真一流人才其实不怎么缺钱,走的话主要是没事做。有时可能会有所谓尊重不尊重问题,其实也就是没事做。流出去做事,对社会可能是好事,对个人也可能是好事。
所谓怀才不遇,也是没法的事,常有。所谓留不住人,也是没法的事,常有。留人成本是很高的,不是高工资就行,更大头是有资源给人折腾,折腾成功后还要更大的投入把成果转化,所以企业取用项目导向,有新项目就挖人,新项目完成就裁人,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
国内的说不出口的考虑吧
怎么可能会去洗盘子。
最大的问题是micron的办公室在Boise Idaho,太乡下了。
看musk的东西会带偏见。
我在96年左右上了一个英语补习班,用的教材好像是新概念四,其中一堂听力是对各职业的评价,一个年轻女子对工程师的评价居然是收入一般,还比较脏,让我这个当时的工科生比较惊奇。
镁光是说给那40余名核心人员及家属提供技术移民的机会。机会,成不成还两说。
当然,人家怎么选,有没有得选,就看他们的具体情况了,都是人精,哪用替他们担心。
话说下河来就是吹牛聊天,陈王说了美国工程师估计出问题了,所谓的跨时代工程都有些无力为继的迹象。我想着老美也是有几亿人口,还有那么多技术移民,结果在真需要弯腰实践的工业生产上却出现了后继无人的迹象。这是不是需要调整移民政策啊。
作为一名实践派的底层劳动人民,工厂里已经苟了20余年。从我自己的观察,其实这是西方和发达国家都有的问题。我在的工厂是中德合资公司,上海认识我的河友其实都知道。这几年,当然,是疫情之前的这几年,已经很少看到德国技术工人或者工程师了。见过的还是几个退休年龄都过了的,一头白发来服务的德国老人。只有前些年见过安装机床时候是有一些德国人,还有弄工业软件的是德国年轻人。其他时间,东欧几个国家的都见过了,就是没看见德国年轻或者中年人来搞。我觉得这应该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因为我还见过一头白发的日本老工程师。
这大概就是资本的力量,当工业利润下降,相应的薪酬不再有吸引力之后,年轻人就不会再进来,毕竟又脏又累,还没地位。
但是的但是,重点来了,这样的技术工人,或者第一线能解决问题的工程师,不是那些踩缝纫机或者流水线打螺丝的普通工人,不是说你上手一个小时就能开始自己做事情,随后只是熟练操作的程度。这是有技术的,需要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还要有传承或者积累。当某个断层产生了,当某些个方面的人都退了,那么问题就隐藏了,只是在某个你需要的时候,砰的炸开了,这时候,没图纸,没业内人士,没工艺,资本愿意等吗?不如学特斯拉,外包中国某地生产吧。而如果是新产业,那遇到的问题是更多的,实验室能解决的问题,到了实际生产线上,那可真不是简单放大就行了。谁来承担这个成本?资本愿意这么等待吗?
手机打字,修改比较麻烦,只能请诸位将就一下吧。
土鳖抗铁牛,让我想想后面怎么联系一下国内的说。😁
以前工人是城里人,是主人。现在工人是野人,是打工仔。
以前是工业城市,以工业为依托建城市。现在城市是消费城市,以资本为依托。工业被赶到远离城市的地方,而社会公共资源则集中于城市。比如学位安排,是按房产和居住地为依据,比如入户,工作二三十年的企业管理人员入不了,买套房子就能入。
其实产业工人的平均收入要比除了那些A钱行业外的服务业要高的。
那是个美国的边疆,是个鸟拉屎的地方。上海人支援大兴安岭某个小城的感觉。
后来那批人拿了国投基金出来单干了
主要是制造业工资没有竞争力。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工作不稳定,竞争大,不是每家都有核心技术,大部分的管理都糟糕。
美国本土的玩不转的。
美国现在是初中生教小学,初中生教初中,初中生教高中,也就大学总算有大学生博士生教了。不过进来的学生都只有初中水平(多数到海淀恐怕连小学生都不能算),又都20多岁定型了,神仙也教不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