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从2007年开始接触西西河,发现西西河人群。都太老了 -- zljwy
没什么问题,有没有都没什么问题,只是跟你讨教一下资料来源。
不管是什么语言的,都行。
因为你说的密约和没有否认密约,在我看来不符合中共的做法,我不太相信。
但我说的那些微信群里的现象恐怕另有原因。另外我本人作为海华的一员是不认同把海华统统归类为高华的观点的,因为那不符合实际。
这些微信群里的人,不排除有所谓“高华”在带节奏,但绝大多数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关心的除了柴米油盐,就是诸如股市能不能赚,房子有没有涨,娃能不能爬藤之类的事情。
小谷夺冠以后,出来踩谷的人自述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是很高比例的意见集中于认为谷的行为是对美国的背叛,会让“主流社会”怀疑华裔对美国的忠诚度。而陈巍这个全心全意代表美国出战并赢得金牌的人才是“海华二代的杰出代表”,潜台词就是充分体现了华裔的忠诚度。
正好这个时候纽约时报发推,在描述亚裔在奥运花滑选手中占大多数这一现象时用了“vividly overrepresented”这样的字眼。
很多人知道亚裔在子女申请高校时最常见的障碍就是所谓亚裔学生在名校中“over-represented”,而其他少数族裔“under-represented”。这是亚裔家长心中的痛点,最看不得overrepresented这样的字眼再次和亚裔出现在一起。
我把牛屎推特的截图发在那些群里,自以为是在提醒大家,你们公认的忠诚美国人,用杰出的专业表现为美国赢得荣誉,并在各种场合宣示对美国的热爱,换来的却是主流媒体的一句“overrepresented”🤔。
实际上那篇推文的作者还是个亚裔,推文中附带了他本人的长文链接,描述亚裔主导美国花滑队的现象。文章本身倒没有特别出格的言论,但“vividly overrepresented”的字眼却引发了如潮的恶评。客气的说法是“interesting choice of words”,强烈抨击的就更多了。讽刺的是很多其他人种的读者都在严厉批判,个别亚裔ID却忙不迭地为其洗地。
除了“贱”,我找不到其它的字眼可以形容这些人。
说起来,我所在的微信群有不少属于买菜群,家长群,运动群之类。群里的人并不是因为三观相近而聚到一起的,线下也很少交流,有一些奇葩的脑回路也不算太意外。
我还曾经在一个投资群意外碰到了一群黄川粉,他们在20年大选时的疯狂表演才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让我有点吃惊的是一部分长期交往的朋友。08年我和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曾一起走上美国街头游行,反对藏独分子和西方媒体对奥运火炬接力的破坏。其中加州的朋友更是在旧金山街头面对面地硬杠藏独。北京奥运期间我们所有人都对老谋子的开幕式大加赞叹,都为中国军团的每一次胜利齐声喝彩。
但是今年情况有些微妙。谷妹妹夺冠后我还傻乎乎的第一时间在熟人群里发帖庆祝,意外的没有收到预期中那么多人的附和。陈巍获胜后很多人的言论才让我意识到事情正在起变化。
从08年到22年,特别是从川普上台后的最近这几年,中美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对比发生了很多戏剧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有些人身陷严密的信息茧房浑然不觉(我恐怕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另一种信息茧房😉),有些人选择做鸵鸟,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开始感到莫名的焦虑。
我们这些早年来美的人,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快速发展,看待美帝可能的衰落,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未来如何在这种变化趋势中自处。对我个人而言,恐怕都是今后几年要时时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比如前面说的评估,我之所以采信是此前一年多一个评估的余波。那个评估比前面提及的严重的多,说的是高华规划后,基于他们的信仰误导我们在科学前沿的重大决策导致我们在在相关领域落后十年。简单说,十年前一个重大领域投资被否掉后,现在美国有重大突破,我们要重启相关项目但是失去的十年已经无法挽回。这里涉及当年博弈的,直接走到台前的还有后面实际在博弈的大佬哪个在今天不是我眼里的神仙人物。甚至是相关领域的泰斗人物,这种人物当年他们的发言我是无保留支持的。所以现在这个氛围里,出现这种指向性定论,一声叹息。我能说的你也看到了都是很多年前多数可以通过公开新闻作证的信息。我说 的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普通人,都可以平安度过现在的微妙平衡阶段。时代真的变了,变的很快。而且我们都知道这种变化只会不断加速,直到中美分出胜负。我只希望分出胜负不要以公开的战争形式。所以2018年我和人沟通的中美最好格局就是在信息技术领域全面恶性竞争,在竞争中树立类似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样对第三方的全面准入壁垒。这是我说的,虚伪的和平多一天也好的底气。但是,这些又在有关部门的评估里,中美各自的结构性问题,如果没有十年中可以兑现可控核聚变的量化指标。战争或者革命就是唯二的指向,前天特地和一个朋友聚会说明这个指向的现实性。那么既然我们多数人潜意识认为可控核聚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呓,那么对应唯二的选择,中美能做的次优选择就是我上面说的恶性竞争避免双方彼此直接的热战,并在竞争中真正解决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所以才在另一个谷爱凌争论的帖子里,用现实主义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苟局的改革会在国内所有部门推进。
转型期
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另贴一个我前面某个帖子里的苟局模式你参考:
记得苟局刚上任的时候,第一件大事就是动了乒乓球队,一时国内哗然。那时候一个死党对我说,不要盯着苟局要盯着王健林。我说为什么,他说苟局改革是摸石头。再问具体就是,苟局改革思路如下:
1.基于现实需要,过去举国体制办奥运体育的机制要大改。改革方向是全民体育,出成绩也要出经济效益。奖牌要,经济效益也要,两者相互平衡。
2.旧有体制,光鲜的外表下唯一能撑场面的只有乒乓球队。简单说,体总能符合1的改革方向,既拿的下金牌又有经济效益的就乒乓球运动一家,甚至可以说苟局上任前的体总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乒乓球队。
3.苟局的思路就是,用管理人才替代专业人才总揽全局。改革破局,就是直接打断旧有体系的支柱,这个支柱往往是公众聚焦对象。
4.看这次冬奥会有人评价苟局改革就是,科学管理结合目标管理。集中资源向首要目标倾斜,先东京奥运再 冬奥会。两个奥运会就是苟局的大考试。要知道,苟局的考核目标是什么,比如东京奥运会只要拿下奖牌记录的一半就及格。(东京奥运会打乱了西方运动员的嗑药周期,所以苟局的东京奥运会大考接近满分)
5.为什么苟局改革会有这样的冒险和激进,实际这是整体改革的一个摸石头。简单点说,苟局改革的模式,只要验证可行,就会后面会在各部委推开。前天我和人讨论苟局模式的时候说,这种模式会推广。我们暂时不知道这种管理型人才逐步替代专业技术人才走向领导岗位的模式哪里还会继续成功,哪里会碰壁。但是这种模式在后面的数字化推进中,在各部委改革中推进---已经不可避免。目前看,首当其冲就是公安部。
好理解了苟局改革思路的架构,回到谷爱凌热就不难理解。我们在谷爱凌这样的归化运动员身上,即有金牌榜单的目的(今天北京冬奥会金牌榜已经追平历史最好成绩,对比苟局东京奥运会考核指标,苟局的冬奥会已经接近满分,就等明天谷爱凌夺冠)其次,谷爱凌背后冰雪运动的巨大利益。能兼顾金牌与经济效益热的双结合这个改革方向,在目标管理模式下:这次北京冬奥会,谁能给出谷爱凌之外更好的题解,我都举手欢迎。
最后我们回到,一些海外回来的游人话题。我观点无论他们是否最终在中国留下。我观点始终是实用主义的, 既达到我们的具体目标没有。没有具体的可执行可量化的目标,任何体育项目在金牌项目的本土论和归化论我都不置可否。君不见,中国男足改革历程么。我非常庆幸我年轻那会看足球砸坏了我家电视机后,发誓再也不看中国男足。自此我就是一个快乐的伪球迷一直至今。谷爱凌在我说的目标管理指向下,不说给苟局多少分,及格是绝大多数人不会有 疑问的。这就是我要表达的全部。
杨
中国足球的根子烂在管理机构的腐败无能上,无药可救,这也是李铁这种浓眉大眼在全国人民眼皮底下也要卖国家队资格来捞钱的原因:既然我已知道足球是无药可救的,那还不如捞些钱呢。
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各省足协独立组织联赛和各级赛事,这样总有两三个省份因管理水平较高而脱颖而出,而足球的监管由国家执法机构承担。这里阻碍实现的原因可能会是因为比较像邦联制,而影响了国家中央集权的威信。
他的所作所为可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更充分的评价。
回想里约奥运之后苟局上任,一系列举措可谓惊世骇俗,特别是拿国乒开刀遭到众人唾骂,这其中也包括我本人😂。在加上他那个不太讨喜的姓氏,多少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结果真是想不到,东京奥运会后,人们纷纷模仿拿破仑那个梗,用下面的段子形容苟局的东京历程😁😂。
6块金牌:“官僚主义者定下的东京奥运会目标宛如痴人说梦”
12块金牌:“不懂体育的外行人瞎搞体测显露弊端”
18块金牌: “苟局要为丢失乒乓球混双金牌负一定责任”
24块金牌:“苟仲文无限接近里约成绩”
30块金牌:“苟局长带领中国体育在东京持续领跑金牌榜”
38块金牌:“伟大的仲文同志将于今天抵达他忠实的体育总局”🤣
体育界的管理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的。我记得姚明担任篮协主席后,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包揽了五人和三人制篮球项目的所有四块金牌,社交媒体上充满了”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溢美之词。
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却很有点不以为然,要知道之前所谓”外行领导内行“的年代里,中国女篮曾经获得过奥运会和世锦赛的亚军,男篮也不止一次打入奥运八强。
姚主席的成绩还要世界大赛来检验,遗憾的是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的战果乏善可陈。
看来领导岗位上的专业与否,还真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
你提到冰雪运动的经济效益我深以为然。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提到冰雪项目不是贵族运动,我的意思是它是一个广大群众都能参与的运动,而不是很多河友理解的小众运动,它可以为众多的参与者带来身心两方面的益处。我没讲透的是,冰雪运动又是一个可以多层次参与的项目,涵盖了大众化的入门水平,和高度专业化的精英层次,中间为各种经济实力各种身体条件的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次奥运周期有一个口号是推动三亿人上冰雪,现在看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政绩性的目标。室内的冰上运动可以在全国,特别是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大范围推广。雪上运动因为自然条件虽然局限于北方,但是传统强队所在的东北地区,为本次冬奥会提供训练基地和输送人才的西北新疆地区,和冬奥举办地华北地区,这三个大区加起来,人口已经超过了欧洲冰雪强国的总和。
这是多么大的发展潜力啊!
前几天看开幕式时我和领导还一直在议论各代表团的服装,老实说对中国军团的制服稍有失望。近看每个人,从面料到款式都没什么不好,但是配色和搭配缺乏亮点。
冬季的运动服装和夏季有什么不同?冬季穿得多啊😁。除了里里外外的衣裤还有各种附件,帽子、围巾、手套、靴子,这次甚至包括口罩等等,这么多搭配可以做更好的文章。中国代表团的服装赞助商安踏,作为旗下拥有始祖鸟和萨洛蒙等国际知名户外品牌的大厂,似乎并没有充分发挥手上的资源,其实这里面也有无数的商机。
至于谷爱凌,眼下河里的绝大多数讨论都是聚焦于国籍啊经济利益啊这些场外因素。我注意到你提过她项目本身表现,似乎为多数人所忽略。
我甚至怀疑很多谷爱凌的批评者有没有看比赛的实况转播。运动员们站在几十米高的首钢大跳台顶端,身边是巨型的工业冷却塔,画面本身已经极具视觉冲击力,而俯瞰跳台下方准备出发的选手们无疑又透露出一股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
小谷最后一跳前本来只是稳获奖牌,但她没有求稳,选择的动作不仅从未在比赛中用过,甚至没有在雪上完整练过。她带着坚定和自信毅然从高高的跳台上纵身而下,奇迹般的完美完成一连串眼花缭乱的翻腾并且安全落地,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项目本身的魅力和竞技体育的无畏精神。那才是让我真正开始无保留欣赏她的时刻。
不管拐零妹子后面两项的结果如何,首钢大跳台上的表现已经足够成功足够出色了。
在那之后同项目男子组比赛里,挪威小伙子在前两跳稳获金牌的情况下,手持国旗完成第三跳,同样是令人击节赞叹的瞬间。
我想那个时刻他的挪威同胞们一定是无比自豪。而我们如果该项目只能在首钢大跳台下当个旁观别国选手的看客,欣赏之余恐怕只会徒生羡慕。
幸好我们有谷爱凌🙂!
49年之前移民美国的,和49年之后港台移民。
赵小兰,骆家华,赵美心…
美国人信任他们,美国政坛华裔政客基本都是那些人。像赵小兰家族,已经跟美国精英绑定很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