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向印度爸爸介绍中国 -- 宝特勤
人均寿命35,后来人均预期寿命69,差不多翻了一番。都是《中特社》那本书看来的。
坐标江苏省南京市郊区,栖霞山脚下
外婆 建国前,生了7个小孩,没有一个活下来,还有长到9岁得脑炎和10岁得伤寒死掉的,男孩居多。我们这里农村有重男轻女,但是没有溺婴的习俗。
因此无论男女都比较看重,53年生了我大姨供到初中毕业,接下来每3年一个娃,二姨(56年),我妈59年,我四姨62年,4个女儿也没有溺死的。虽然我二姨和我妈妈都只上了扫盲班。重男轻女多做农活,有荤菜多给儿子吃是有的,但那时的生活条件优待儿子也有限。
后来又生了两个男孩。
总结下来,建国前生的7个小孩无一个活下来,建国后我外婆就没有孩子夭折的了,得益于卫生条件的改善,粮食增产,还有基层医疗,赤脚医生等等
我才和我妈妈确认过,是我把外婆的年龄记错了,谢谢河友指正,我对于外公外婆的年龄确实是相当然了
b站做睡前消息往前,知乎上还活跃期间就这么提过,回答有什么风俗习惯是最近形成却以为是传统之类的问题时候。后来“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算是正式开始相关的思考吧
第一原因应该是没有了战争,尤其是内战杀伐,自鸦片战争到建国,战乱不止,天灾人祸不断,我姥姥生我妈就是在高粱地,为躲鬼子。。也有水灾逃难的记忆。。
第二原因就是土地革命,土地不再是地主收地租的私有财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里面还有个事也值得说说,就是大规模的移民,比如青海,当年姥姥一家就是有组织从河南移民过去的。还有新疆也是。。
第三原因是教育成本很低,我记忆里小学学杂费就是分毛单位,家庭困难的还有减免,当时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朴素互帮互助这种,同学之间没啥等级攀比观念,衣服没个补丁反而是挺不光彩一样。。家长在孩子身上不用花费太多额外支出。要是中学了,补助还更多些,要是到中专大学了,不但自己生活没问题,还能积攒换些粮票人民币留给家人用。。还要说说就是地方上大地方来的老师就不少,我小时候读书那所镇中学,北京这种大城市来的大学生中专生都有,县医院里也是如此,其中就有后来回北京后当大医院院长的。。
第四原因就是赤脚医生制度和中医的普及。我妈当时在县医院工作,她们经常性要去公社大队驻点,我爸当时在县委工作,也是要去基层蹲点,他们就是在一起工作时认识的。。下面就有培训出来的赤脚医生这种。。他们对付头疼脑热一些常见病小病,稍微大点病就送县医院,再严重送省市医院。。我妈她们会下去蹲点,也会被派市里大医院学习,省市的医生也有定期到县医院到基层蹲点的制度。。我91年刚工作时去的那村里,遇到一个赤脚医生学出来的村民,村里就他一个能看看病的,基本身体有啥问题了,当地人都先找他。。后来看到毛对医疗方向的文字,很是感慨,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常见病流行病大众病上受益的是底层民众,而集中在罕见病富贵病上那是为城市为有钱人服务的。。现在的很多医生医院不就转成这种了吗?
第五是安全吧,当时人与人关系信任度很高,小时候在县医院里,家家基本不锁门,我们一帮小孩子串门跟去自己家一样,院里一帮孩子天天打打闹闹在一起,像拐小孩这种事,基本没啥概念。。
我说(适用印裔美国人的版本),毛泽东刚上台时美国在朝鲜半岛打仗。中国建议美国不要过三八线。美国没有听。于是双方有了可怕误判。最后大家还是回到三八线。
所以后来越南战争,中国建议美国不要过北纬十七度线。美国听了。
我又扯开说,这仗叫美国怎么打。越共没事去打越南南方,打赢很好,打输跑到十七度线以北一步的距离休整还盯着南边一会再来…
靠着非正规的人和设备极低成本做了大事。
他说美国能也这样就好了。
印度他根本没有提。
我爷爷奶奶生了9个子女,我爸爸50年的,排行第8,上面8个全存活了。我外公外婆生了7个子女,全存活了,我妈最小,也是50年的。我爷爷奶奶很穷,我大伯和二伯都三十多才结婚。我外公家算上中农,因为他在洋人的轮船上当厨师,解放后还去了香港。
这位铁帽子王后代平均寿命没到30,虽然光绪横死,但就算他能活到100岁,他这代人的平均寿命都到不了35。王府都如此,平民只会更惨。
我妈讲当时县医院的地址原来是个村庄,马步芳时期这里闹瘟疫,派军队围起来后晚上放火连人带物都烧了。。而且这种处理方式当时是常态,要是有麻疯病人这种,发现了会被控制在村外的山洞里,白天好吃好喝晚上就烧了。。。除了火烧没啥更多方法。。
建国后,控制地方病传染病上成效显著,那个时代有个很好机制,就是一个人一个地方好的治疗方式,会通过行政手段很快推广到其他地方,甚至是全国。。当然其中也有现在看很不靠谱的,但里面有很多方式方法作用很大,土的洋的专家的老农的,有效就能很快推广。。不少运动也是伴随配合而发起的,比如南方血吸虫病的治理,很大功劳是当地群众运动式的整治河流水道。。还有全国范围内性病的绝迹,和当时移风易俗的政治运动密不可分。。
再有就是疫苗普及,天花是当时常见病,父辈那代人里麻子脸很常见,染过这病的比例也很高。。我们这代人胳膊上大多会有个井字形状的斑,同学里麻子脸就罕见了。。
我妈说当时麻疯病人会被集中安排在一个与世隔绝地方,定期运送物资,内部也由病人建立组织自己管理。。比起解放前发现就烧掉变化就太大了。。
还有青霉素这种药物的低价普及,像当时高原感冒引起的肺炎没这种药物致死率就非常高。。放解放前这类药都是大多是进口高价药,用在普通人身上比例就很小很小了,查了一下网上有人说这个过程:
1944年制造出第一瓶自产盘尼西林,但一直都处于实验室培养状态,单位也低,大概只有一万多瓶的产量。
1953年开始实验室生产,生产方式未发生改变,产量也很低。当时治疗妓女性病所用的盘尼西林绝大多数都是动用外汇。
直到1958年才实现了青霉素的工业化。。。
再有就是中医和各种土办法,小时候医院院子里有时会晒些中药材,印象里也自制药丸。。那时候医生医院都发不了财的,和其他行业都是差不多收入水平,理念不一样,没效益利润这种观念。。
有时候很管用。
刚遇上婆娘还没开谈的时候,一次她突然很不舒服,几乎不能行动。我说,我正好知道针对这个的点穴。事急从权,请允许我动手。
她答应。后来说我一动手立刻舒服了。
要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碰她…
可能这正是她所想😁😄
要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碰她…
可预期寿命一直很高。如果都推广到几百年,有剑桥史的结果毫不意外。
而且抗生素的权重实际上要低,一是直到60年代都难说普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是赤脚医生使用各种土法、中医,而抗生素是给少量重症使用的。二是发现细菌影响。比如发现产褥热,接生要消毒、洗手,还有外科工具带来的影响等更高。
但是热水和洗手早在宋代就已经是常识,新生儿的卫生和妇幼保健也是如此,土法、中医也是以前就有的,所以影响古代存活率的原因非常微妙。与其说是技术的进步,不如说是政治上的进步,也就是国家出手大规模普及。连饮食营养方面也是如此。要知道对于新生儿发育和预期寿命来说,前三年的营养非常重要。
此外,对抗传染病的关键是防疫,伦敦霍乱和东北鼠疫的经验非常重要。一个确认了水源传播,一个确认了空气(飞沫)传播。不只防护手段,还确立了现代流行病学的方法体系。
再来说点别的。日常饮水中的热水有争议,尤其是网易有文章认为古代喝热水是少数人。但是根据德贞(19世纪来华传教士)的记录和社会生活状况来说,肯定是普遍的。至少城镇地区的水质不煮沸几乎无法入口,地方越大越是如此。因为污染渗入过于严重,都成“卤水”了。
问题就变成了基层的普及状况。而基层的热水观念(生产&疾病)和对粪便的处理(施肥&粪帮)也非常有效,那么问题就在于为什么没能保持。这样就可以说清末民国的破坏极为严重。那是一个特殊年代,不能按普遍讨论。而现在大部分实际上是从清末民国去探讨古代的(连文盲也是如此)。
据此,可以说公共卫生是第一位。但公共卫生的前提恰好是没有战乱(至少也得是平稳的后方),并且由政府主导实施。这也意味着各方面稳定,有实施的基础……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新中国的成就,的确是新中国的成就,而不是那些技术上的升级。
生了10个,活了9个。 外公是农村铁匠,据说手艺不错。
9个成年,结果养老的时候,5兄弟扯皮。 也是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