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22年3月,上海疫情为什么爆? -- qqarly
一、入境突然暴增
国内一线,北上广深,2020年3月开启入境分流,月入境确诊:
北京第一个月161爆仓,分流全国,常年月均4.7-9.4;
上海月均112-118;
广州月均49-70;
深圳月均2.9-9.4。
21年12-22年2月,入境突然暴增
北京冬奥前后;
上海长期高位运行,入境开始突然连续暴增;
广州长期中位运行,入境冲关,滞后上海一月,冲关月入境确诊量是上海的0.26-0.28;
深圳长期低位运行,入境冲关,滞后上海两月。
高强冲关2月后,3月5日上海在容纳入境隔离的总量上,终于爆了。
二、叠加本土传播
1、3月1日确诊舞蹈队一线,基因检测与国内其他地区同源(据说国内用外省,国内地区是香港),病例数约占1/4,入境泄露华亭线大约1/4。
2、3月2日对外省市推送的风险人员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开展例行筛查时,发现5名阳性人员,均为松江某超市员工。
在停止公布病例关联之前,本土累计确诊260时,131个病例是松江线。数据来源https://m.weibo.cn/5213194226/4744457536933634
由此可见,本轮疫情中,松江线传播时间较长范围大,责任也大。
三、爆发原因
1、按照其他一线的运行水平,上海长期高位运行,人员疲惫,设施损耗。
2、极端不平衡的入境分配缺乏科学依据
在长期高位运行21个月后,21年12月,入境冲击月确诊病例243,隔离14天后入境闭环转运后,出现阳性异常增高。
在出现阳性异常增高后,让上海继续冲击入境暴增,当上海暴增2.7倍到658的时候,广州172,深圳25。
上海隔离酒店几近枯竭,于是出现了准备24小时不到,匆忙上岗,位于市中心的华亭。到了3月爆发时,已经要征用公寓了。防疫木桶,果然是从最短板处开始溃烂。
是谁,在上海长期一市抵四省,月入境246,已经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仍然让上海继续指数暴增到658?
3月21日-5月1日,将由12省市口岸,分流部分上海入境。喘口气,到了5月1日,继续包圆?
是谁决策了如此不平衡,极端的入境分流,是凭借月入境确诊161人,城市就会爆仓的管理经验吗?
3、多点几乎同时叠加挤兑
本轮疫情中,松江超市是主线,各线叠加,导致了对隔离酒店、检测、防疫人员的全线挤兑,现有资源不足以及时检测、圈住风险人员。
松江线传播范围广,病例占一半,3月2日外省市推送的风险人员所涉及的相关人员。
是外省推送太晚,还是上海没有主动排查,还是相关人员没有主动上报,还是上海没有在第一轮检测中及时管控住风险人员?
总之,市长提前从两会回来不久,这条线并入了华亭。
4、省际防控空虚
前不久苏州疫情,有人在防控期,从昆山到上海,他说高速出口苏州要看核酸,入口上海不看。
高铁、飞机,风险地区到上海的,可能有不少类似的体验。
再早2020年2月节后返程,也是松散不设防被屡次曝光后改善的。
上海,有追求极限似的,负责守卫全国最高入境的人,但是没有在风险城市路口,看一眼核酸报告的人?
在面向全国开放的医院,入口有人证同时扫描的机器,但是没有在风险城市路口,扫一下绿码的机器?
当上海疫情的时候,周边会有城市悬赏。
是谁,让上海成为一个对内几乎不设防的城市?
5、缺乏极端情况预案却要极限冲关
从爆发到今日的应对看,上海检测人员储备不足,防控转运人员不足,隔离设施饱和。
一个理性的疫情防控系统,除了精准,也应该有应对极端100倍时的底线思维,尤其有人公开讨论过100倍。如今看来,既没有100倍的预案,也没有全员检测的预案。
是什么,让某些人,在既没有100倍,也没有全员检测预案的情况下,在上海已经出现防疫疲惫的迹象后,决定让上海连续暴增的入境呢?
是谁,刻意地想把上海打造成一个,被新冠爆发冲击到不得不躺平的城市呢?
3月15日,在上海已经自顾不暇,本土检测捉襟见肘,野生可能还在满地跑,全国都在看好戏,嘲讽拉满,一边摸鱼一边指点江山的时候,上海还要继续勇攀高峰,3月半入境确诊409?
香港如果是嫡子,上海是被拐卖的背锅劳动力工具人吗?
大意是是深圳限流300人/天,上海主动要求承接香港入关,用华亭隔离,然后华亭空调系统是单系统,全区域共用,导致病毒扩散。
当初西安也有空调系统送毒的说法。
申请,应该有申请的科学决策
分配,应该有分配的科学决策
是谁决策,不做极端情况预案,却要持续极限冲关?
是哪些人决策,让上海对内长期毫不设防?
是哪些人决策,上海已经自顾不暇,本土检测捉襟见肘,野生可能满地跑的时候,还要再创入境高峰?深圳可以拒绝,上海不可以?
当某些人的申请,将自己的皇冠,放在科学决策之上,置于人民利益之前时
科学统筹,合理分配决策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入境确诊数据是公开的,数据早有预警。是决策导致了预警数据?还是对预警数据视而不见地决策?在上海疫情爆发,自顾不暇的时候,还要继续冲击入境高峰,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微信传言当证据,不合适。
上海自己一直大力鼓吹的“精准防疫”怨的谁来?
当初大吹特吹最小中风险区时候的流弊呢?
全国其他地方有疫情的时候,各种枪手公众号大肆嘲讽当地防疫政策多么多么不给力,转头就吹上海防疫多么精准多么人性化保障多么有力,既保证了防疫需要又没有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不愧是天朝第一大都市云云,一拉一踩玩的不要太溜,当时的流弊呢?
有这种思想加持,就别怨这波疫情失守,毕竟这病毒打脸全世界了,独独就因为上海流弊就绕着走?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吧,别没事就是自己流弊,一有事就是别人陷害,跟小学二年级水平似的。
任何一种防疫模式,都是有极限的。
在开启极限冲关之前21个月,上海为全国守大门,运行良好。
北京2020年3月,按照国家标准防疫,月入境确诊161人爆仓,能说国家的防疫标准不对吗?
广州月入境确诊高峰不超过172人,你能说广州防疫标注不对吗?
任何一种防疫模式,都有极限,这是科学。
中央空调在各处流动的不是空气,而是水,冷水通过管道送到各个房间,房间里的风机吹过盘管,实现温度变化。冬天管子里是热水,房间之间的空气应该是隔离的。
上海缺空房吗,非得选市中心的华亭宾馆?隔离费到谁腰包了?
另,本轮高峰似乎是间谍精准投放,跟过去一样刻意避开了外资利益核心区上海
要是武汉疫情初期是上海爆发会怎样
疫情前的2019年,全国民航旅客出入境人数8500万,浦东机场一地就有3900万,占了46%,而疫情爆发后上海入境航班数量去年占全国的35%,今年2月升到43%,这是让上海吃亏了吗?可别现在出事了喊冤,这就是上海应该承受的负担,只要别跟北京香港比,基本是公平的。。。
说起机场,隔壁苏州GDP单独拎出来能排在全世界前四十,富可敌越南,结果被上海挤兑得连个机场都没有,世纪大笑话,到哪说理去?要是入境上海的旅客都送到苏州隔离,换取虹桥机场关门在苏州建一个国际机场,俺猜苏州人民肯定高举双手双脚赞成。。。
苏州离上海太近了。苏州到虹桥机场,高铁23分钟,开车一个小时,到浦东机场再加一个小时。而上海市内到这两个机场,取决于出发地,也有要一小时到两小时的。
上海两个机场把本来就不大的民航空域给占得差不多了。再加个苏州机场不但不能分流,而且会降低起降效率。类似的情况,看看美东的纽约-新泽西三个机场,华盛顿-巴尔的摩三个机场,夹在中间的费城机场就非常尴尬。
上海空置率大概在22%左右。但不是集中在一起。而且大多有业主。
华亭宾馆虽然在徐汇,但实际在内环边上,交通还算方便,靠近虹桥机场。实际上并不算是真正的市中心。选这个地方作为隔离宾馆不能算太大的毛病。只不过没有事前没想到宾馆的空调设施不适合罢了。
和空调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