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些近期的感悟 - 引子 -- 大山猫
中俄合作无上限,这是中俄关系上限。
视俄罗斯的行为而定。
人民,只有人民,作为阶级集体定义的人民才是历史的最后胜利者。
前三十年那么饿,都不用拖拉机和人对话,结果前三十午刚结束,据说己经解决了饿的问题,却需要用拖拉机进行对话了。
好玩不?
中东的王爷们没来,都是自媒体瞎剪的。
问
60亿世界大同这一步并不是必然出现的,或者说60亿世界大同这一步必然会到来,但是60亿这一步因人口数量的极限注定了要作为一个历史正反馈阶段的终结一步,它与之前的5千万、2.5亿等历史步骤相比会有很大的不同。这里要说的历史正反馈,不是十年尺度的经济周期内的正反馈,也不是瑞达利欧以经济变量描述的百年尺度霸权轮替的政治周期内的正反馈,而是由几个百年尺度霸权轮替所共同组成的一个历史正反馈阶段,在这个历史正反馈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业社会融入到了一个新的工业化的生产活动中。这个历史正反馈阶段是一个完整历史周期的组成部分之一。5千万、2.5亿、12.5亿、60亿,这个序列恰好即体现了历史的正反馈进程,又直观地说明了这一轮历史正反馈必然终结。正反馈终结,历史仍将继续,正反馈终结之后,历史将进入一个相对正反馈阶段更稳定有序的负反馈阶段,而在正反馈与负反馈之间将有一个非线性调整的过渡期。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历史不会在完成60亿这一步后,立刻重新启动5千万、2.5亿、12.5亿、60亿,这个正反馈序列。
如果将我们这个时代视为全球性的工业正反馈阶段,在理解了调整期、负反馈期必然出现的基础上,则需要注意的是60亿,甚至12.5亿这一步,不会是之前的5千万、2.5亿等历史步骤的简单重复,调整过渡到负反馈将如何体现在历史中就是或早或晚的事,例如人们会感慨基础科学的停滞不前。
如果将我们这个时代视为全球性的工业正反馈阶段,我们可以回顾2500年前的历史轴心期,并将之视为区域性的农业正反馈阶段,之后出现的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或者中国式的超稳定结构就是各自的区域性农业负反馈阶段。比较两者的差异或许对理解今天这个时代也有帮助。
罗马帝国鼎盛时期被称为各民族的牢笼,牢笼何以建立又如何崩解?如果将罗马帝国的历史复刻到我们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会是如此一番景象:美国(罗马)消化掉欧洲(希腊城邦),毁灭中国(迦太基)的工业生产力,然后以美欧为班底在全球保持一个12.5亿的工业化人口对世界其他民族的统治。然后,经过几百年的衰落到帝国灭亡,工业化由此逐渐散落重生到全世界各民族的生产与生活中,完成60亿的世界大同。在罗马的历史剧本中,区域性的农业正反馈阶段结束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12.5亿),从鼎盛时期到西罗马帝国灭亡(60亿),是罗马历史的调整期,之后进入欧洲中世纪稳定有序的的区域性农业负反馈阶段。如果复刻中国的历史,则会是另一番景象:美国(晋)与中国(楚)争霸,互有胜负、僵持不下,即无法消化掉欧洲(齐),又在争霸中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者,或主动(中国)或被动(美国)地输出工业能力以换取更强大的同盟力量。在如此的态势下,地缘政治层面就会形成今天所说的世界多极化,对应中国的历史则为战国七雄时代。中国历史在这里与罗马历史的不同在于,12.5亿这一步未分胜负,并在僵持中实现了60亿世界大同。继续严格复刻中国的历史,已实现60亿世界大同(全域工业化)的多极世界(战国七雄)以全部统治阶级(七国贵族)全军覆没的代价,最后开启了汉朝这个农业负反馈的新阶段。在中国的历史中,春秋时代对应着区域性的农业正反馈阶段,以晋楚争霸无果而终结束,战国时代则是中国历史上的调整期。
正负反馈转换,以千年尺度为周期的历史沉浮,于我看来是理解各文明异同的架构平台,也是各种哲学、神学得以发生形成的外在现实的环境条件。今天人们更关注的是超越时间的真理观念,能呼应千年尺度历史沉浮的思想与文字我知道的只有两例。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借楼主提出的 5千万、2.5亿、12.5亿、60亿,这个序列,介绍了我心里对历史的一些理解,内容空泛无当,权当务虚了。
之前说他会后
这几个月,他把前面十年干的事都推翻了,如果是防守保命安全第一,确实可以理解。
但这不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格局,事在人为,中国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前十年政策和经济发展相互平衡的策略,完全没必要清一色,也没必要完全逆转政策。或者说,清一色和逆转政策的成果(以国民经济而已言,门户私计另说)远不如其所带来的危害。
被动监控和节能发射还好,若是载荷和持续主动发射,还是要插电,或者充电随时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