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这就可以看出天花板了吧? -- 东一剑西一剑
哈工大的前身不是哈军工,别乱攀亲,哈工程才是哈工大的侄子!
有这功夫,琢磨琢磨今年还有没有希望加薪。
我的态度是:我在国外过成这样,是因为祖国对我好,我的现居国对我好,我自己对我好。
我混得不好,是我自己不给自己压力,只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我混得好,是我上进。总之大家都对我好,我也对自己好。
我挺有志气的,所以我真不会学阿三。这里职场上的老中,经常在走廊上这样对话:”那谁谁(溜须拍马)的本事,我们真做不出来。“
我的生活水平麽,比比亚非拉人民,还过得去,既不得意,也不失意。人生走到这个阶段了,能一眼望到头挺好的,将来不要有重大不确定因素,不要”还得润还得颠沛“,足矣。
对于祖国,我也不祈求您这样身居高位的,一声令下”现在就有点气量大规模雇佣西方间谍“,从而给我们海外Losers额外赚一点劳务费的机会;您只要一声令下,大学里禁止学生举报老师,烧烤店晚9店必须打烊,那就非常好了。
1)因为我不是哈尔滨当地人,分不清这两所大学的简称,特此道歉。我在文中很明确只是指”哈军工“,完全没有捎带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意思。
2)您最后这段话”但是,作为把上大学当做人生转折,毕业后的一切归功于母校培养的人来说,我对哈工大有特殊的感情,不喜欢被拿来扯淡,甚至扯淡也谈不上,张冠李戴“,其实也是海华的写照,我们就是从”新中国“这所大学毕业才去国外打拼的,我们把在国内的青少年经历当做人生转折,把出国后的一切主要归功于祖国的培养,对新中国有特殊的感情,否则不会近20年聚集在这个网站,铁手出钱大家出力。所以我们也不喜欢被张冠李戴。而最近5,6年,这样的张冠李戴,在西西河里已经不止一波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家各自为小家庭得生活而努力吧。
多谢。知识还是需要补齐,苟日新日日新。
如果今天坐在霸主位子上的是英国人、德国人甚至日本人,而不是大大咧咧有点天真(比如对全球化的天真,全球化的本质就是”性善论“)的美国人,台积电怎么可能有出头的机会?
目前7奈米以下的芯片,全球供货量,台积电为代表的台湾代工业占92%,三星占8%。
美国粗针大线,其实还是给寰球最聪明勤奋那批人的力争上游,留出了很多缝隙的。
来代表中国14亿人民拿冬奥会金牌!✌这还不心胸宽大什么是心胸宽大?
林的职位、级别比哈工大党委书记级别还是高太多;钱学森的地位也肩比老帅吧。没本事就别怪国内对人严苛。。。
其实我觉得,你能过的这么好,主要还是你对自己好。
你虽然不学阿三溜须,但你更不学阿三有啥工作机会宁愿把宿主吃垮了都只招阿三同胞,有啥商业机会都外包回印度,你想的反而是要把国内给卖了
历史统计来看,学生举报老师的,对的比例很高,教书育人的岗位投毒罪加一等,所以我觉得还应该鼓励学生举报!
唐山那点流氓斗殴的事被炒的惊天动地,算不算媒体带路党无限上纲上线的举报?
其实这样也挺好,这点小破事都能煞有其事传到海外,友邦人士兴致勃勃打开一看,裤子都脱了,大陆最严重的案子就这?也不知道这是负面宣传还是正面宣传。真心感谢带路党的举报!
不左侧交易,不能交易。
我一介屁民,哪有那么大的体量
中国人是很奇怪的,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大部分都有很强烈的家国情怀,越是处江湖之远就越是忧其国其民,没出去的心有不忿多少会怪罪几句,出去的自觉欠缺了什么又难免要辩解两声。偏偏这个世界还有一个和中国强烈对比的国家,印度,印度国内的人和国外的人的表现就像镜子一样照着我们,这样一来二去的,不就热闹了吗。
即使啃着玉米棒子,也要做自己的帝王不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样子吗。
学习上最顶尖的人群,太独,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业。
1000个小目标。
徐州的中国矿业大学最多是211,故而山东矿业学院肯定是双非,而且在8、90年代,属于不受人待见的地矿油类院校。按你的标准,米国华人首富属于国内二三流的人才。
苹果的总裁库克,毕业于阿拉巴马州的Auburn University。Exxonmobil的老大Darren Woods,毕业于德州农机。
--------------
顶级人才的产生,是一个概率问题。名校毕业生总量比普通院校少得多,因而出现顶级人才的概率比不了广大的普通院校。
你用北清作为你论证的起点,本身就是错的。
========
天花板是存在的,但是就我观察,绝大多数人根本达不到天花板的高度。这个问题老河友PUMA曾经讨论过:很多觉得自己被天花板限制的人,其实离天花板还远得很。
有些人上了985或C9就觉得高人一等,一旦机会给了别人不给他就觉得自己遇上天花板,事实未必如此。过去这些年在我手下干过的985两只手数不过来,但是论工作,很多985毕业生还真不如有些普通工课院校毕业生扎实。
========
另外,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在国内一样有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的高度,未必就比国外更高。少数飞黄腾达的机会,从统计上讲,属于幸存者偏差的范畴,对于多数人来说下限的高低更有意义。
俺班现在有仨正处级,一个冷门处长做了10多年(除了管标准,就是管政策法规),另一个原来倒是实权处,但是等他当处长的时候部门的权力已经被收走了。这俩工作压力不大、收入不低,活得倒是相当滋润,不过呢,一来他们的子女也在这个天花板下面,二来他们的护照在组织部不能随便出国,三来他们住不上别墅玩不了房车,所以呢,跟俺班在米国的那两位相比,生活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另一个火过一阵子(经常参加高峰论坛),后来被副手雇私家侦探盯了仨月,现在基本被架空。即便在他最火的时候,不贪不占的话(如果真贪上次就进去了),生活水准照美国的两位也差不老少。
---------
仍以俺班为例。俺们二姐(工作3年后考研究生,年龄排全班第二),两口子毕业后都在高校工作,她在教务处,她先生教授、副院长(也是俺班的,比她小3岁),在俺班算是中等(京外的同学虽然干得也不错,但是因为房产升值,财富水平被拉开了)。俺们二姐15年随国家安监总局去荷兰培训过一次,到现在还在回忆。他先生,18年10月捞了个随教育部出国的机会,来回7、8天,考察米加两个国家,东西海岸4、5个城市,给我的感觉是除了坐飞机、就在赶飞机的路上,就这,还觉得得到了奖赏。
俺班还有一个副处,这个副处是因为常驻亚非拉给的安慰奖。这是他最近回国的微信截图:
常驻亚非拉,回趟国花50多天。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些标杆更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