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观看唐山视频后的感想(昨晚因为被限流,无法一一回应) -- 陈王奋起
安徽省淮南市历任市委书记及其在任时间分别是:陈维席(任期1996年3月 —— 2003年4月)、陈世礼(任期2003年4月 ——2007年7月)、杨振超(任期2007年7月 —— 2013年2月)、方西屏(任期2013年2月 ——2014年8月)。这四位如今皆悉数落马。
杨振超并不是在任上落马的。
被查的3任市长是:
陈世礼(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刘健(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曹勇(2008年4月至2013年2月)
也就是2001年到2013年除了一位市长之外的市长和市委书记都落马了。这算不算整整齐齐?全国范围内还有第二个吗?
在暴力机构勉强,他们渣都不是。
哪怕是黑社会的拳王,在瘦弱的民警面前一样是渣。民警代表的是国家暴力,黑社会是见不得光的下水道老鼠。
但是对普通百姓,一旦惹上这些人渣,轻则毁一两年,重则毁一辈子甚至两辈子,毁一个家。
GCD剿灭了四千年不断的匪患,禁绝了毒害百年的鸦片,让旧黑帮老大去扫大街。天底下就没有GCD治不了的黑社会。
如果治不了,那只能说明,当地不是GCD执政。
以前国内的社会主义,搞的是严格计划经济,政府管一切,社会治安就好得多,当然计划经济也有自己的缺陷。
然后一帮人给弄到一个偏僻地方干那种事。
根本原因是党已不党,旗已变色,我看新闻联播经常有精神分裂之感。
政权的维持还是依赖党的基本信用的存续,在这么糊涂下去就这点也快烟消云散。
官僚主义被压抑,文人集团,仕绅集团被打击。
所以执政团队可以做一些打击传统一直存在的问题。
后来就被侵蚀了。
看看当年的国民党就知道这些集团影响很大。
龙眼对陈王很多观点是支持的,但在这件事上感觉陈兄的逻辑有问题。首先,不管那个绿衣男与那个白衣女过去有什么过节,也不应该当众对一个弱女子动手非礼,还打人家耳光,这在性质上已经构成性侵和伤害罪了,而不是仅仅的寻衅滋事。作为绝对的弱者,那名白衣女子不要说还手反抗,举酒瓶反击,就是抓刀子自卫,把绿衣男杀了,也不构成防卫过当,因为男子的伤害是正在进行的,是无法预料后果和极限的。而实际上白衣女的反抗并没有给绿衣男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连抚皮搔痒都算不上。那个绿衣男挨的真正重击,是白衣女的朋友-黑衣女打碎在其后脑的酒瓶子,但好像绿衣男和其同伙并没有太殴打那个黑衣女,可能是因为有另一个灰衣女的保护,或者也可能她本就不是绿衣男的目标,所以谁打他酒瓶子并不是绿衣男重点关心的。
白衣女并没有实际伤害绿衣男,可绿衣男一伙却把她和另一个白衣女往死打,这无论如何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而这一伙人把她们打瘫了之后会怎么样?这些人有的已经完全丧心病狂了,如果不是众目睽睽,会不会抬上车拉到秘密地点实施强暴,甚至杀人毁尸?虽不能妄下结论,但他们完全是有这个能力和趋势的。所以控告他们流氓性侵、暴力伤害是最起码的,而从现在那两名女子仍然‘稳定性’病危,控告他们杀人未遂也不为过。不是非要掏出家伙干才叫流氓性侵的,动手动脚,摸上摸下也可以叫性侵,否则那么多公交车上的流氓行为就都可以判无罪了。也不是非要打死才叫杀人,拿足以致死的东西把人往死里打,最起码是杀人未遂,加上民愤极大,判处十年以上是合理的。
至于那名挺身而出,仗义救友,抡起酒瓶暴击歹徒的黑衣女子,龙眼对她不但不反对,反而是刮目相看的。与其他屋里屋外胆小懦弱的男人相比,这个黑衣女堪称女中豪侠、巾帼英雄。不信我们每个人可以扪心自问,当我们的友人被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歹徒骚扰袭击的时候,我们敢不敢挺身而出,冒死相救,引火烧身?我们的友人又有几个会这么挺身而出,相救我们?我们过去歌颂的侠客故事,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都是出手相救的人面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最起码是实力从表面看相差不多。哪有这种弱小女子,面对比自己强壮得多,又酒醉发疯的歹徒,却敢牺牲自己,冒险救友,飞蛾投火的?酒瓶子再硬,能保证一击必胜吗?如果不能,那么黑衣女子面临的后果会是多么严重,她会不知道吗?这么以弱搏强,舍身救友,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古至今能有几人?不值得我们这些男人尊重吗?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说有这么一个舍命相救的朋友,才是三生有幸,死而无憾的。
陈王和很多网上的洗地文的观点类似,其实就是想说那几个女子也不是好人,也有江湖背景。否则,好人谁敢拿酒瓶子砸人,瓶子都砸碎了,如此下手狠辣能是好人吗?而我龙眼想说的是,当一个地方治安混乱,黑社会横行的时候,必然会逼迫另一些人奋起反击,自我救助,那么朋友之间的舍命相救就更加难能可贵,也是为什么过去很多好朋友要拜把子结成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时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的原因。这里的‘但求同年同日死’,就包括万一遭遇不测,能彼此舍命相救,哪怕共赴黄泉。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结义,最后共赴国难的故事在江湖上那么受推崇,能够经久流传。
哪怕双方都有江湖背景,甚至都是黑社会,江湖里也是有江湖规矩的,就是男人不能打女人,强者不能欺凌弱者,得势要点到而止,都不能像这么样,一伙人数众多,五大三粗的大男人,把几个弱小女子往死里打个没完没了。这也是成龙等很多了解江湖的明星那么愤怒的原因。同时,江湖里更是歌颂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对那名黑衣女的舍命救友也是会挑大拇指的,所谓:
启节秉乎天,人从侠道知忠荩;礼失求诸野,路断关河望竹林。
哪怕在江湖之上,那个绿衣男的行径也是令人不齿的,那个白衣女子的反抗也是理所应当的,而那个黑衣女子的冒死相救,更是无私无畏、行侠仗义,堪称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当然,所谓的背景猜测都是对人家几个弱女子的任意揣测,跟本案的是非曲直没有半毛钱关系,几个歹徒必须依法严惩,如果是黑社会分子,就应该恢复劳改制度,发配新疆,终身给披甲人为奴,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和能力。
绿衣歹徒酒后无赖行非礼,黑衣侠女抡起酒瓶教做人。
那个男的居然是中级伤害,我的个去!
不知道这个陈继志为何针对白衣女,也许是因为漂亮?
黑衣女幸运,被凳子砸时,有桌子挡了一下,否则也很糟糕吧,黑衣女后来似乎一直在店里没出来,顾不上了吧。
这个事感觉就是邓玉娇事件第二。
在欧洲的小说中,对贫苦农民的形容就是绿色的大槽牙,我一直感到奇怪,难道欧洲的农民牙齿都坏到生绿脓杆菌了?后来对欧洲历史有了一点了解,才知道欧洲的农民,通常要嚼草根混日子。
农具主要是木制的,用不了两天就玩完,要再做新的。有限的钢铁要用来制造铠甲和武器,否则贵族们靠什么打仗呢?事实上,直到十月革命时,俄国的农民仍大量使用木犁,可不是木架铁犁,连犁头都是木的……
在没有集草技术的时候,牲畜是不能过冬的,所以冬天的时候通常要宰掉一些,只留一些最强壮的过冬,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民族都在冬天过年节,因为要宰牲口有肉吃。
如果不幸牲畜没有熬过冬天,那么第二年,挽具就要套在自家女人身上耕地。为什么男人不干?因为扶犁的技术活是男人干的。凡是落后的民族,都是由男人承担技术活动,女人当苦力。你可以看一下印度,大凉山区,以及越南……
女人光着屁股(因为衣服太宝贵了,怕磨破)拉犁,男人在后面用鞭子抽打着她的屁股,就是中世纪田间地头的常见操作,这直接催生了后世欧洲色情片的常见场面。
天朝人早早发明了笼头,牛马戴上就不怕勒脖子,而中世纪的欧洲人一直没有这种高级货,只能笨笨的把皮条拴在牛马的脖子上犁地,这样就非常容易勒死,牲口死太多也就只能女人亲自上了。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古代的帝王贵族也算荒淫,巢小脚,烧香疤……各种玩法都有,而这种给女人勒上皮条衣服抽屁股,却是欧洲独创,因为有充分的生活原型。
养蜂技术还没有发明,能得到的天然甜味食品只有蜂蜜,那是采蜜人生命为筹码换来的价格十分昂贵。甘蔗要到殖民以后了,在现代化学以前,从甜菜里榨糖也是白日做梦。苹果和李子的原生种比鸽子蛋大不了多少,因为欧洲的冷湿气候酸涩无比,一般只能煮熟了吃,做苹果派之类。现在又大又甜的苹果,那也要到近代农业技术发展以后。
在阉割技术传到欧洲以前,猪和羊的味道属于顶风臭十里,不信你可以到养猪场给闻闻种猪什么味?羊肉尚在忍受范围之内,猪肉煮熟了,能熏得你背过气去。
所谓的丝绸和香料之路,香料可不是什么胭脂花粉的浪漫,而是花椒胡椒大料的口腹之欲。毕竟欧洲那肉不加点香料进去没法吃,很多人宁愿啃土豆,也不愿吃肉。
在巧克力发明以前,欧洲最高贵的食品是皇后面包,筛过六遍以上的纯白面,用蜂蜜和黄油调味,清干净炉瞪以后用余温烤制。和现在市售的普通面包差不多。但在当时的欧洲,被形容只有皇后才能吃得起,所以叫皇后面包。公爵夫人也不是顿顿吃得起。
糠这种东西,在中世纪的欧洲并不存在,全麦面包和黑面包是两回事。由于当时的磨面能力很差,所以面粉都是碾碎的麦子而已。用一个小萝筛一下,筛出来的细面粉,就可以做成白面包,剩下的碎麦粒和麸皮做成的是黑面包。黑面包是不能充分发酵,所以做出来后非常硬。动画片中经常发现某位主妇拿着面包棍,把人一棍抡倒,这可不是夸张,在18世纪之前这是有原型的。
而且欧洲农业,养殖业极度落后,还没有香料,跟中国相比是一个地一个天;中世纪能吃得起姜的都是商人和小贵族了,传教士来中国惊讶地发现姜居然可以用船运一整船!
欧洲平民还缴纳重税,那种低下生产力下磨面粉得交税(私人禁止拥有磨盘),烤面包得交税(私人禁止私建窑炉),结婚得交税(压力堪比现今的结婚买别墅),牧猪得交税(农民都是把猪放牧到树林而树林是领主大人的),更不用提教会的十一税圣彼得银币税等等等等各种苛捐杂税,那些牲口都养不起的家庭还能不能剩点遮体的衣物就很难说了。
最后再说说鞭子和棍子的事情。
欧洲人对鞭子有一种偏爱,能用鞭子抽的绝不多话。别说是中世纪,就算是近代军队,鞭打士兵也是维持正常纪律的必要手段,直到现在所谓的欧洲教官手里也总爱拿根棍,虽然不打人了,但是教官权威的象征。在过去那可是对站歪了抽几鞭子,皮靴擦的不亮,抽几鞭子,刺刀没上油,抽几鞭子……,用拿破仑的话说叫,“士兵必须害怕长官的皮鞭更甚于害怕敌人的子弹,这样才能够有在战场上服从指挥的军队。”
不光是训兵,老师教学生也一样,教鞭这玩意儿就是从西方引进的。中国过去使用戒尺打手板,欧洲的教师可是直接拿鞭子抽。中国讲究个先礼后兵,先拿语言教导不听的才用戒尺打,官员对百姓也是先劝导,不服从的才抓起来打板子。而欧洲的贵族根本就是懒得说话,遇上冒犯的直接一顿马鞭抽过去。
你再看看欧洲交响乐队的指挥,手里那根指挥棒的原型也是鞭子。以前音乐专业性不像现在这么强,谁弹错点儿了,吹走音了,乐师直接抽你让你长记性……,总之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是无事不鞭,无时不鞭,非鞭不足以指挥,非鞭不足以交流。其实到了五六十年代,欧洲的工厂里监工拿着鞭子,遇上偷懒的抽两下,也是工人的福报之一。
【开车是吗?副驾驶。】
看着下手挺狠的,搞得我更加不知轻重了。
或许后面还有继续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