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卢克文:日本危在旦夕! -- 伯爵08
好像非常腻害。
再查一下,一公斤液氢体积约为14升。
氢气本就是地球上最“轻”的物质,只讲重量不讲体积就是耍流氓。
按照这个搜索结果,14升液氢燃烧值约等于4升汽油,即同等体积的液氢燃烧值仅有汽油的1/4强。(28%)
车上不怎么缺空间,但火箭用是个问题,液氢火箭的燃料罐体积更大会增加结构重量,虽然液氢的推进效率更高,但目前来看低轨发射任务用液氢不值得。
再不重视电动车丰田能不能活到十年后都难说。。。
而且刚刚完成电动化转型后社会还能有多少动力向氢能源转型?
日本从五十年代的欣欣向荣到七十年代的晦涩难明,从不断进取到不断失去。官僚和政客从兢兢业业到委屈求全,进而一蟹不如一蟹。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不是哪个孤立事件导致的。
反正电车也不能跑长途,家周围有加氢站的话,用来买菜通勤接送小孩。
毕竟是lexus LS的底子,开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直接上天然气动力车不好吗?技术成熟,燃料也比氢气容易保存。为什么要弄氢动力呢?
我听说,车用燃料电池一般也就装几公斤的氢气,氢气量不算大,用超高压气瓶装就行了,氧气直接从空气中来,整个系统还不算是复杂。
但是如果这个成套系统如果指标搞了,弄个几千度电的储备,那么氢气的储量就是三四百公斤的级别,就没法用超高压气瓶了,只能上各种各样的金属储氢、酒精重整制氢、石油基化合物制氢等等各种奇形怪状的手段,噩梦也随之而来。就相当于把一个小型的化工厂要微型化,塞到一个很小的盲盒里,要了亲命了。
在北美的商用空调(10冷吨以上)设备基本都是美国产品,氨制冷设备有日本的MYCOM,但不是很多。residential 的基本都是日本牌子中国制造。这是我个人在北美空调设备使用中看到的。我们公司使用的6台大型chiller全是YORK的。
高大上的VRV什么名称,基本是糊弄外行的。空调技术是成熟技术。所谓的技术进步都是小打小闹,忽悠!
chiller,使用cooling water。设备用的制冷剂是R134A。小型商业建筑用rooftop,冷热一体。
食品行业,大型冷库多用氨制冷。
在北美,个人还没有看到中国的大型制冷设备。家用的基本是中国制造,牌子五花八门。海尔和美的能看到。多是ductless split unit。
应该发力的关键点。北美有很大的机会。现在北美的设备配件有很多是中国产品,但整机都是北美的。
这是中国机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