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林党有那么坏吗? -- 狂草舞茅
开头那段陈述,完全可以应用到你身上。
有读书科举出来的中小地主
有皇帝和皇族、世袭勋臣(土地世袭者)
有控制大量土地的官僚和大地主
有侵夺军田、喝兵血、抢百姓的军阀
有买官卖官、贪污军饷、从皇帝土木工程中获利的阉党
有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潜在地主升级者)
有奴隶主进化成地主的政权(满清)
根源是财富分配极度不均
何来话语权
八旗,就是现成的军事政治组织,有强大的武力和政务官员准备他们内部有基本一致的利益取向,一旦动起真格士绅不够看。后期就不说了
其实带明政治格局被打破也是在土木堡把勋贵全送了才开始的,不然皇帝基本盘还在也不用那么依靠阉党去平衡文官
战斗的勇气。
所以到南明更明显,一个个以邻为壑,勾心斗角,我的财富我做主,结果被鞑清一个个收拾了
清代呆仗也没少打,但结硬寨这招一直很管用,这是跟别的北方民族的重大区别。
努尔哈赤在抚顺关外建立萨尔浒城,逼迫明军决战,就是萨尔浒之战。
皇太极在锦州附近的义县建城屯田,逼迫明军决战,就是松锦之战。
康乾时代在阿尔泰山南北的新疆巴里坤和蒙古科布多两地屯田,逼迫准噶尔多次来战,清军这次碰上硬茬,野战不是每次都能赢,但输了就跑回城里,不会被全歼,准军也是远途作战,无力长期围困,对两城毫无办法,清军依靠内地,总有翻身的本钱,最后等来了准噶尔内乱,抓住机会就把准噶尔弄死了。
明末那局面早晚要内乱,比如各地官府对于粮食储备的管理已经极为混乱,库里不剩啥了,所以小灾就容易出大乱子,而且明军野战的确打不过清军,清军会耐心等着,抓个机会就入关了,无非是早几年晚几年的事儿。。。
如忙总所说,大家都在等着看空降兵领导出糗,消极怠工+磨洋工+反操作,大家以为咱是国企,大而不能倒,可以随便折腾,最后企业破产了,大家都傻眼了,看笑话的自己成了笑话。
我觉得,白银与东林党并不是主要问题,东林党相当于一个攻守同盟。来一个商鞅那样的强人当CEO,董事长崇祯则给予商鞅同志以秦孝公那样充分的信任与支持,有可能挽狂澜于既倒。
再“待敌之可胜”,如果没有不断胜利的正反馈,努尔哈赤几个儿子发生内讧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当年努尔哈赤遗嘱的格局是,让多尔衮即位,代善辅政,结果硬是让皇太极联合岳托和萨哈林翻盘了,八旗的主要将领页认账了,我以前看皇太极即位之后,换旗的操做,总感觉跟个笑话一样,把旗换了,人家就听你的吗?现在看来,更可能的情况是,八旗将领实质性认可皇太极在先,所谓的换旗,只不过是事后履行一个手续。皇太极给了代善不可能拒绝的条件,清初一共八个铁帽子王,代善一系,占了三个,这个价码可比辅政多尔衮高多了。后金真正的危机出现在努尔哈赤的晚年,打下沈阳,辽阳,营口,大连,鞍山,这些传统汉地之后,努尔哈赤对汉地的治理是失败的,导致汉人起义层出不穷,这是整个后金国矛盾冲突最厉害的时候,连刘爱塔,这种已经女真化的汉人都反抗努尔哈赤了,客观的讲,皇太极即位之后,后金国内部,满汉矛盾是在缓和,皇太极又得到了后金国汉人的拥护,标志就是农民起义被扑灭了,其实后金汉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要早于大明,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环绕,皇太极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要比崇祯更早,只不过被皇太极恩威并施,给压下去了。
崇祯后期也有大臣看出来大明要完的,不是亡于大顺,就是亡于大清,但当时的主流观点,无非是换个皇帝磕头而已,多大点事儿,给谁磕不是磕啊。
可就是这样,我大明也没有抓住机会耗死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