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新手挣花贴 - 地方介绍 -- 学步桥
看来这才是赵孟(鞅)后来退守选择晋阳而不是邯郸的真正原因。在家族内部,邯郸本属于另外一支,还有仇。自然危难时刻去了不合适。下面这个对话不知道本来出处哪里,被广为引用,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原因。
智伯向赵襄子索地未果,怒而兴师,率韩魏之兵攻打赵氏。赵襄子要选择一个地方固守,这时候发出灵魂一问:“赵氏有很多领地,我该去哪里呢?”
部下说:“长子城离这近,而且城墙坚固,可以去那里”,赵襄子说,“耗尽民力修建了坚城,现在又有几个人会跟着我一起拼死坚守呢”。部下说,“去邯郸吧,那里仓库装满了物资”,赵襄子说,“搜刮百姓才填满了仓库,现在他们又因为粮库丰满而陷入死地,他们能跟我同心御敌吗?”
峰峰曾经在一段时间单独建市,和邯郸平级,同属邯郸地区,但是后来又降回区。
峰峰有隶属于邯郸地区的邯郸矿务局,和隶属于国家或者省的峰峰矿务局,后者比峰峰矿区级别更高。和有些油田城市类似。不过都是老黄历了,现在据说大部分煤矿已经挖完了。有同学还在煤炭(建设)系统,名为研究所长,实际还是带队建矿。说现在建的新矿在磁县(当然峰峰本来也是磁县的一部分)。
几十年的时间足以改变“民风”,工业化地区妇女更加独立,更不甘愿无条件牺牲,邯郸农村人民间有尽量不娶峰峰的女人做老婆的说法,却愿意娶紧邻的磁县妇女。
同一家族内部也可能分裂,相互结合,造成进一步破碎。
这图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春秋类似地图很少,多数只标注据点,很少划国界。
工厂的工人,婚姻市场非常受欢迎。但同样工业化结果的矿工却没有那么受欢迎,虽然有钱,但是死亡率高。另外峰峰矿区还有大量未工业化农民。文化这东西,传播很快。特别是“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如果隔壁一家矿工的老婆有钱买花裙子,而不是多买一头小猪去养,很容易在邻居中形成示范效应。
现在社会风气不太好,有钱就去嗖嗖米嗖嗖,也是不太好。
矿工待遇好是当年了。还有钢铁工人。
故事讲主角正好穿越到三家分晋前的赵氏,一番努力后由庶子夺得继承权,开始了争霸之路。起步必然是要联韩魏以灭范中行氏,但是邯郸氏因为已经分家,又与范或者中行氏有姻亲,反而帮外不帮里,后来被猪脚一块灭了。原来抄的是这段历史。
感谢楼主开了一个好帖。可惜就是调子起得太高了,你搞这么牛,大家不好意思接着弄了么。好在我脸皮厚,水平低也要写写,给大家当个台阶,希望大家一起来参与。
地
像楼主说的,河北多有地、市、县同名的情况。我在这里说的沧州,就以与市同名的沧县以及它包围的沧州市区作为主体,约等于民国的沧县。楼主说县一级行政区划一般来说比较稳定,确实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不过沧县恰好是个例外。和大多数地方先有县,后来升级成为高级行政区划的治所,然后反复升降不同,沧县的第一次产生就是沧州降级的结果,也就是说是先有沧州,后有沧县的。
州这个词,最早的说法大概是《尚书·禹贡》里的天下九州,汉朝时候州是最大的地方行政单位,不过这时候还没沧州什么事。沧州的州大多数时候相当于汉朝的郡的级别。《元和郡县志》算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记载的沧州如下:
《禹貢》冀州、兗州之域。後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分瀛州、冀州置滄州,以滄海為名。
…
清池縣,緊。郭下。本漢浮陽縣,屬渤海郡,在浮水之陽。後魏屬滄州。隋開皇十八年改為清池縣,以縣東有仵清池,因以為名。仵清池,在縣東南一十五里。
長蘆縣,上。東南至州三百四十里。本漢參戶縣地,周大象二年,於此置長蘆縣,屬章武郡。《水經》雲:“長蘆,水名也。水傍多蘆葦,因以為名。”隋開皇初屬瀛州,貞觀後改屬滄州。
原文中记载唐朝时沧州有十二县,我只选取了清池、长芦两县,是因为这两县相对其他县,很少脱离沧州。在历史上,沧州作为一个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单位,治所常在这两县城之间变换。明清之后在长芦多,之前在清池多。两县也时常有降级为镇的时候。民国不再有州这个单位,沧州就成了沧县。解放后随着区划调整,也是多次变更名字,沧县,沧县镇,沧县专区,沧州市等等。现在的沧州市区(新华区、运河区)应该是古长芦县城附近,而古清池县城在今旧州镇(东关村)附近。
物
上文的旧州镇,有沧州几乎最出名的物件,也是我的ID,就是铁狮子。本以为外地人不会知道,不想曾被 @燕人 网友活捉。
说起铁狮子,不得不一声长叹。铁狮子据说建于后周,身长为6.264米,体宽为2.981米,通高为5.47米,腹部中空,重32吨,本是威风凛凛。可是被多次维护、修缮后,越修越糟,现在纯靠外部支撑维持。就像上岁数以后人的牙,每次修补解决一些问题,就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和隐患,最后只好彻底换成一副假的。沧州市在市区也做了一个新铁狮子,更大,达120吨。可是不知怎的,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风
外地同学说起沧州,想到的第一个动词,往往是“发配”。也难怪,在我们小时候的电视剧里,大家听见自己家乡往往是相连的四个字,“发配沧州”。因为在故事多的北宋,沧州在宋与辽、金边界(拜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所致),常有战事摩擦,即金庸小说里的“打草谷”。而且因为近海,沧州甜水少苦水多,很多盐碱地,收成一般。普通老百姓肯定不爱来这里,只好靠刑罚充实人口。简单说,沧州是中国的澳大利亚。
当然也是因为以上原因,沧州民风比较彪悍,延续到现代。成长于城乡结合部的而且身体孱弱的我,虽然从来不敢“瞅你咋地”,初中没少挨打。起因往往是因为骑车上学,快迟到的慌乱,或者夏天中午的昏昏欲睡,导致的剐蹭。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我这就是被打哭了,女同学说看见你好像在路边唱歌。直到工作后回老家同学聚会,某同学家属说起聚会的意义,就是认个脸,汽车剐蹭后知道是谁,免得“摇人”后尴尬,才知道民风依旧。
人
沧州民间好武术,加上日子苦,当兵的多。民国时期出了一些军阀,但也多是中等水平,上档次的曹锟在沧州北边的天津,冯国璋在沧州西边的河间。真说名人,还要数王正谊。
你肯定说,王正谊是谁,我咋没听过。一说外号你就知道了,大刀王五。除了行侠仗义,仗义疏财的那些故事外,王五有两次安葬成为美谈。一次是王五和维新派谭嗣同交好,谭嗣同死后王五冒险为其收尸安葬。另一次是因协助义和团作战,清廷将王五交由八国联军枪杀,人头挂在城门上,静海人霍元甲夜里盗人头助其安葬。
故事不管真假,你能听出里面对“义”的追求,和暗中所含的“因果报应”说。这两个文化元素不仅限于王五出生的沧州,发展事业的北京,就连英国殖民地香港的电影“古惑仔”也都或明或暗地讲述着。
楼主说起历史上邯郸旁边的明星,一是邺,一是大名。其实讲起古来,大名的魏博节度使称雄的时候,沧州也有横海节度使,河北三镇之一,不过总是低人家一头,原文就没有提。
沧州旁边也出过明星,虽然小一点。一个是南皮,伴随三国游戏里的袁绍出了名。还有一个是河间,常年作为沧州上级的府治,今以驴肉火烧和保定争雄。还有就是改开后,黄骅曾经一度被省里重点扶持要建大港,比如曾经修了联通楼主和我家乡的邯黄铁路。不过最后还是不声不响了,后来类似的有唐山曹妃甸,很怀疑保定的雄安新区会不会也这个下场。
不过沧州周边最明星的还是泊头,可能全国范围内很多“老伙伴”还是小伙伴的时候,都在火柴盒上见过这两个字。
沧州威武。
上大学时有时坐火车从上海去天津,河北境内只有一站,就是沧州。沧州上站是山东德州。第一次路过的时候有点小兴奋,想起了林冲😁。
我认为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中华文化第一次改革。这表明了开放的心态和务实的精神。
鸭梨山大😁。
我认为事实叙述是很重要的文章。并非所有文字都是自己首写的才是原创。
沧州曾短期(大约58、59年到61年)归属天津。其实那个短期的行政区划挺好的。我倒不是为了攀附大城市,而是那段时间大规模并区、并县,精兵简政,老百姓负担少。可惜后来废除了。
可惜我还没有宝推资格。
不敢当“牛”,您太谦虚了。
老的邯郸火车站就有胡服骑射雕像。当初上大学前刚修好,老乡相约一起坐火车,常常说的就是“胡服骑射”下见。
乡土历史课本上也大幅介绍了。我的很多知识来源于初中的乡土历史、乡土地理教材。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