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彻底结束了 -- 从来
不仅寅吃寅粮,还要寅吃卯粮,更要寅吃丑粮。
丑粮都吃完了,应该饿肚子啊,咋就没看到有饥荒呢?更奇怪的是,GDP还蹭蹭地往上走,咋解释呢?😮😮😮
有几千年单干,可没几千年集体化,还不说明问题?
怎么着,中国单干后才取消粮票,肉票。
朝鲜,又来那套机械化的陈词滥调了,朝鲜地不大,人也不少,没油了就不会手动种地啦?人类几千年历史,才多久用机械化?你给个数据,朝鲜当年机械化农业到啥程度啊?
不是说有中国保护,朝鲜绝不会受侵略吗?朝鲜受威胁,干嘛还主动挑事,潜艇输送特种兵渗透,主动开延坪岛炮战啊。。。
封建社会丰衣足食?
三年以来,疫苗普及,治疗成熟,毒性减弱,已经是尽可能的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现在如果流行的还是当初武汉原始毒株和不断试错的治疗方案,会多死亡多少人?人们还会在网上兴致勃勃的讨论该囤什么药,互相问候阳了吗?
至此,向三年来不辞辛苦抵挡疫情的医护人员致敬!向三年来披星戴月不惧寒暑的志愿者们致敬!
我是彻底服了。你们比胡飞盘还牛。只要来一通大旗,战略,台湾,争霸…别说放开了,就是一人一勺病毒都是对的
朝鲜农业在80年代中期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超过1000万吨,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解体,朝鲜农业急转直下,粮食产量低的时候甚至不到400万吨。
到了2000年代初,朝鲜真诚地向中国学习,来中国考察学习一包就灵,实施了类似于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而发现并没有什么鸟用,原因是:
没有良种,金正日指示第一就要解决种子问题,然而临时抱佛脚谈何容易,中国的水稻、小麦种子科研起步于50年代末,历经十五六年,才在1976-1980年间陆续育成,又花了若干年时间在各地推广,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60年起步,1975年育成,1976年开始推广;有南袁北杨之称的杨振玉在1976年育成在北方种植的杂交水稻C57,1977年开始推广;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从50年代末开始研究小麦,用了20年,在70年代末育成小偃6号,随后在全国推广。
没有良种不说,又发现良田太少,于是金正日发出号召要平整土地,改良农田,花了几年时间才平整完成了60万町步的水田,不到全国水田的一半,而这些艰巨的基础工作中国早在1960-1978年的人民公社时期尤其是农业学大寨时期就完成了。
平整了土地还没完,又发现农田水利浇灌系统太差,灌溉用水不足,于是又提出要同时建设灌溉体系。所以中国人一天到晚听到朝鲜一会儿水灾,一会儿旱灾导致农业收成低,其实就是没有良好的农业灌溉体系。而这套体系中国也早在1960-1978年的人民公社时期尤其是农业学大寨时期就超额完成了,所以中国的分田到户的农民们完全可以躺平十几二十年,水利设施的退化总是要时间的,但朝鲜承包了的农民就没有这样的幸运。
这还没完,朝鲜人又发现没有化肥,中国是经过大庆油田、四三计划才在八十年代初彻底解决化肥问题的,而朝鲜石油靠进口,也没有四三计划,所以化肥没有着落,朝韩关系好的时候靠韩国支援一些,朝韩关系差的时候就没着落了。
前些年有个中朝农业合作技术项目,中国专家用中国技术指导朝方,粮食亩产就从300斤增加到1000斤,增了2倍多,朝方人员在赞赏中方专家的时候,中间提了一句中方育种用了大棚,问题来了,朝鲜有足够的塑料薄膜吗?
所以农村承包责任制在朝鲜推行已经快二十年了,一直不死不活,说穿了,就是朝鲜农民没有中国单干农民躺平的条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归根到底,金正日他爹金日成不是毛泽东,朝鲜没有毛泽东,也没有王进喜,没有陈永贵,没有袁隆平、杨振玉、李振声,金正日想学邓小平一包就灵,想靠朝鲜农民都当小岗村十八懒汉——做梦能行!
1、人数500人。
2、自备7天的防护物资。
3、原则上不进行宣传。
钟南山:中央听取专家意见调整政策
曾光:中央出于综合考虑调整政策
1、疫情大幅度的上升,上升速度非常快,甚至出乎一般人的预料,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
2、如果单纯从公共卫生观点来看,我们宁愿把时间再往后拖一下。
3、但是中央决策是综合考虑,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就业率、国际关系等等,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各方利益。
4、疫情形势可控会越来越好
环球时报
2小时前
来自 新版微博 weibo.com
【#曾光称疫情形势可控会越来越好#】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生命健康分论坛#上,曾光表示“放开”不单取决于公共卫生,如果单纯从公共卫生观点来看,我们宁愿把时间再往后拖一下,比如把疫苗接种再加强一些,特别是打第三针的人间隔时间已经很长了,老年人接种率还不够高。但是中央决策是综合考虑,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就业率、国际关系等等,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兼顾各方利益。这个平衡点选的还是相对不错的,单从公共卫生方面来看,虽然一些准备没有做的很充分,但是疾病已经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变化,比如说它的感染率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提高的情况下,自然感染传播系数已经到了二十几了,病死率也是低于千分之一,甚至低于万分之一了。从发病来看,我觉得现在是比较好的一个时机。
“二十条”出来以后,为什么还要再进一步呢?如果“二十条”出来我们是小步走,那么“新十条”出来又往前跨了一步,这步跨的幅度也不小,关键这步跨的时候我们不再提动态清零了,这是非常大的变化,这十条里条条都有新意,条条都有更明确的规定,都是向放开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时机选的是比较合适的。
另外现在也确实看到了,现在疫情大幅度的上升,上升速度非常快,甚至出乎一般人的预料,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比如说我们原来认为,疫情按照流感来说,它第一波来的时候不会超过30%,20%都已经不少了,以后第二波、第三波,但是实际上来得气势汹汹。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原因都归结于“放开”,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北方是BF.7,在南方是BA5.1,这些传播率都是最高的。以前传播率已经上升了,加上冬天的气候有利传播,另外还暴露出人群第三针打的时间太长了,抗体水平,现在疫苗靠过去免疫的方式,确实要阻挡疫情传播已经不现实了,所以综合的结果导致疫情大幅度的上升。
很高兴我们出台了很多的应急措施,这些应急措施又是进一步放开了一步,我觉得这种措施是北京市率先提出来的,很明确的提出,根据新冠的特点,把它当做一个普通的呼吸道传染病来对待。这种情况下病例大量出现、大量居家隔离,可能会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的问题,就提出把预防感染为重点,把预防医疗挤兑为重点,采取了很多措施应对这种情况,这种应对属于是比较及时的。
我也看到,北京的措施正在向全国普及,很多省也提出了相似的对策。我觉得我们的对策,一个是主动放开,第二个是根据形势的发展,提出应急的放开措施,整个形势还是可控的。现在的特点是北方比较严重,根据我得到的信息,京津冀地区疫情感染情况是差不多的,但是它可以从北向南,另外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从东部向西部,有一个蔓延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过去以后,就会进入到春天了,我相信形势可控,形势会越来越好。
病死率也是低于千分之一,甚至低于万分之一了。
疫情按照流感来说,它第一波来的时候不会超过30%,20%都已经不少了
只有院内通过医生认定的,认为新冠是造成死亡主因的才是新冠死亡。
所以只能最后看超额死亡人数。
他说自然传传播已经超过二十几了。说的应该是R0。这么高实在是太夸张了。
流感的话第一波确实也就20%多,最终免疫的感染比例大约在30-50%的样子。
感觉广东人民煲煲汤就把这第一波轻松抗过去了啊。
发热门诊人多,但是不到挤兑的程度。
如北京那样说几公里的排队是没有的。医院现在也不测核酸了就当是普通感冒治疗。
「上升速度非常快,甚至出乎一般人的预料,甚至出乎公共卫生专家的预料。」
这专家,快赶上国民党的师座局座们了
既然要的就是快速闯关,应染尽染快染,那么北京求仁得仁,何必找山东前来支援?多此一举。
如果觉得北京倒太快了,步子太大扯坏了淡,那又为什么要求全国一起躺下,疫情较轻的地方想慢一拍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