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以韩森的事情为例,说一下新移民的误区。(加拿大黑幕揭露贴) -- forger
这一句话就值得宝推
1. 叫网约车原来用滴滴就行,现在还可以用高德、百度的导航app。不需要了解各个网约车平台
2. 网约车有规定的运营范围,超过了可能会罚款。例如不准在火车站和机场趴活。
不管forger说的真假,提高警惕总是好的。forger总不能顺着网线摸到你家里来吧?既然只是网上闲聊,分享经验,何必要产生对立,关闭自己的眼睛呢?
不过这种事情我也见的多了,事情没发生觉得你小题大做散布负面情绪。发生了之后米已成粥,又没有应对措施。看缘分看运气吧。
good luck
并非是诅咒韩森碰上这个坑,本质上还是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
[QUOTE]如果换一个渴望加入popular kid团体的小孩,恐怕就会做一些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QUOTE]
------------------
如果有些人特别想加入某个群体,恐怕就会做出伤害自己人的事情
--------
一种是自己认可自己,不需要别人来认可,平常会比较自信些。
一种是没法自己认可自己,需要别人来认可,遇到事比较容易走极端。
去年年初,当地县城有名的高中出于疫情的考虑决定学生全部住校封闭管理。一开始有零星几人围攻学校,发酵几天后开始有人围攻县政府。学校无奈放弃。
河友们能猜出为什么吗?
因为准备实施封闭管理的通知一出,周边租房市场直接休克,进而引发整个城区房价危机,以教育产业撑起来的房产市场有崩盘危险,所以政府施压学校放弃封闭管理。
房价稳定大似天,疫情教育全让道。
........................................
说说这教育产业内部运行机制
此高中掐尖录取了全县前15%的学生,其中前10%为统招低学费公办生,另5%为择校民办高价生,这5%其实就是学校的钱袋子。
被这所高中掐尖15%后,其它高中就倒霉了,不光没有好生源,连好校长好老师都要被挖走。
再说说学校内部的运行机制:每年中考后,学校公办部会邀请在全县各学校的排名前10的孩子举行一次自主选拔,招收两个重点班,锁定县域优等生防止被其它学校录取走,(每年4-6名能进清北的名孩子都出自这两个班),再从录取的学生中分出前1/3编入快班,好教师都配置在快班,其它平行班都是新招的教师在练手。
学校民办部在分科前取三次成绩择优编入两个重点班,配备与公办部一样的优等师资,(每年的4-6名考入985的学生就出自这两班)。
经过这些道设防后,一个成熟稳定的教育产业模式打造完成,接下去就是孩子们没白天没黑夜的苦读。
............................................
给个建议:
公办名校是首选,适合全面发展的孩子,但没这个实力千万别往重点班里进,跟不上进度的压力可能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偏科的孩子进民办学校重点班比较好,为了升学率班主任会针对性训练学生短板,这是出大黑马的地方。举个高一重点班这几天的例子:
A同学,不知道英语名词后面加个s是什么意思,等于中考让了别人一门课;
B同学,看了好几遍后两句文言文还是背不掉,这背后下了多少苦功夫才挤进来?
C同学,上课不是打盹就是发呆,课程自己翻翻书就全会.......
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越是弱者越是需要别人来认可。
想来想去,落脚点还是在唯物主义上面,再具体的说,就是矛盾论和实践论,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去分析问题,用实践论来检验自己的分析结论,主席真的改造了这个民族,至少改造了我,用实践,而不是别人的认可来检验自己的想法
的确老留们当年刚开始的外语水平大多比不上今天的小留们刚下飞机的水平,这个除了国内开放日久,也与互联网普及有关。所以七天的经历很有代表性,真正的英语突破往往是进入了工作对语言有很大依赖的时候,尤其写与说,但抛开外语关系,输出能力本身就会随着年龄与阅历增加而滔滔不绝,当然外语作为介体如果流畅,结果也差不多,我近年也发现如果开会没人打断我可以一口气讲一个多小时,以前以为只有奥巴马那样的人才能这样,现在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一样 😁
不过从你一开始的角度说,提高外语的过程还是有顺序的,除非你在国内早开始了这个提高过程,否则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国内的几级英文考试与正规教学基本上是扯淡。 新出国外语好的很多是自己下的功夫,就是小留中也参次不齐,每个人差距很大,但至少不像老留当年那样一水的外语水,甚至包括外院专业毕业的。
这个顺序讲起来就是阅读与看影视剧还是很重要的,阅读对提高语感很重要,影视作品对输出很有帮助,但之前要大量阅读,如果害怕枯燥就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看,比如多花时间使用外语的社交媒体,这样比单独阅读大部头来的容易。如果你工作在一个外语环境中,甚至家庭中也要使用外语,比如另一半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当然对外语提高会很快,因为每天要大量接触。所以外语提高虽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有快有慢,全看接触的量,这与传统的所谓外语是“学”出来的不同,那种观念早被摒弃了,不走量外语很难有实质提高,真正的捷径反而是如何提高量而不是避免量。
海外华人对外语的困境比较突出而且普遍,连带影响了生活质量与认知,好在中文信息与交流在互联网时代随处可以找到,如果不追求兼收并蓄的话,对实际生活影响并不是很大,许多华人尤其移民多年的仍然快乐的说着洋泾浜,也不是个别现象。 但既然已经身处国外,外语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程度,在需要有一定深度的沟通时会对沟通质量影响很大,不夸张的说除开一些个别行业自带强规范语言比如科研等之外,普遍意义上,人的智商上限受制于其沟通能力,而语言无疑是沟通渠道中占据带宽最大的一块。所以有条件的话,尤其是新移民,对外语学习分配一定精力是有长期好处的。
据说跑一年就能把车钱挣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