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温铁军”的大乱谈 -- 胡里糊涂
当年在学校里,与一个来美国访学的日本年轻学者挺聊得来(那时候聊的比较多的是首次当首相的安倍)。
有一次他请我去公寓玩。我们从Costco 买了个大西瓜,五美元。
吃瓜的时候日本人感叹来美国吃的真便宜。说在日本,这么大一个西瓜得五十美元,一般舍不得买一整个。
用日本人的话说:别看(当年)日本人均收入水平不比美国人低,但生活水平顶多只及70%。
在中国吃个西瓜,应该更不是个事。
为什么有的人一年生成的粮食只300元,而有的人一年生成的粮食值30000元?
为什么有的工业人口一年生成的工业品值3000元,而有的工业人口一年生成的工业品值300000元?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差异是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造成的?
农业的特点(生产周期长、受天气影响大),决定了其上限不高,本来就不能容纳大量人参与生产,不提高生产效率,硬塞很多人从事,注定人均年产出少。
"内卷化”一词,就是来自农业生产的研究。
按照你的逻辑,反过来想想,为了避免对农业人口的严重剥削,是不是应该允许农民用一年的产出换工人的一年产出,这样就公平合理了?
华为手机是不是应该按照不同人的年收入定价出售,这样就避免剥削了?
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刊登“影响中国公共知识份子50人”。其中包括:
经济:茅于轼、吴敬琏、温铁军、张五常、郎咸平、汪丁丁
法学、律师:张思之、江平、贺卫方
历史:袁伟时、朱学勤、秦晖、吴思、许纪霖、丁东、谢泳、沈志华、易中天
哲学:杜维明、徐友渔
政治:刘军宁、包刚升、刘瑜
社会:李银河、郑也夫、杨东平、周孝正
作家、艺术:邵燕祥、北岛、李敖、龙应台、王朔、林达夫妇、廖冰兄、陈丹青、崔健、罗大佑、侯孝贤
科学:邹承鲁
公众人物:华新民、王选、高耀洁、阮仪三、梁从诫、方舟子、袁岳
传媒:戴煌、卢跃刚、胡舒立
专栏、时评:林行止、杨锦麟、鄢烈山、薛涌、王怡
死鬼:殷海光、顾准、王若水、王小波、杨小凯、黄万里
基本上是此后19年中国社会的反贼清单,糊老兄想说温铁军是“好人”,是吧?
可温铁军比较推崇,我猜可能是日本一直是小农体系,跟温心目中的农业有竞合之处。温的主张应该没得到很多认可
南方系算个屁,我有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南方系。
我开头就说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思想不会轻易改变,我说他是好人,你会信?就像河里有个海峰,整天就是习干掉了薄,谁信?
党国明显参考了温的主张来决策,他现在还出来公开喊话,你不好好分析他(党国)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真是白瞎了。
灰溜溜的回来了,香港的经验复制不了了
早年在日本留学,后来来的美国。
来了之后去超市看看,看到卖芹菜,一看价钱一算,和日本差不多啊?老公提醒她:这里的单位是斤,不是根。
日本电器便宜,就医,上学,甚至住房(只要别在东京)消耗都不大,所以生活水平也得综合了说。
“英雄所见略同“喽。吴敬琏等几个公共知识分子,以前也对你口里的”党国“起了影响,不少现在也能”公开喊话“,你不好好分析他们到底什么个意思,真是白瞎了。
哈哈哈。
温就是想法让你天天吃有机食品的人,把农民组织起来不生产2元一斤的大米,去生产20元一斤的有机米。日本农协的套路也一样,不管是自产还是进口,大米价格都统一到20元一斤。
90年代逼农民搞经济作物的地方多了去了,就现在也没少折腾种粮农民,无非都是吃太饱撑的
你例举了农协各种阻挠现象,这个好处是它水泼不进,啥都阻挠,跟他们商量个事要走很多年流程,首相扛不住的时候能用来跟美帝顶牛甩锅。
先是07年,韩美自贸协定达成,日本工业界坐不住了,大串联向政府逼宫,大意是再这么放任农协,日本就要沉了,但日本政府还是没敢改。
10年,外长前原诚司放话不能让1.5%(农业GDP占比)拖着98.5%去死(大意),农业相关议员,农民代表立马跳出来叫他收回此话(否则要你好看)。
外长这么说是没办法,日本与各国谈自贸协定,最大阻力就是农业条款。农业方面日本设例外条款,别国岂能答应?然而终结者来了,美国爸爸专治日本各种不服。(其实美国也是纠缠多年才功成)
奥巴马力推亚太再平衡,推进TPP,日本政府方面确定加入这一战略。这一次终于是内外夹击,泰山压顶,你农协再强政府也顾不上了(日本政府挟MD以制农协)。虽然川普推翻了TPP,但继任的CPTPP大体上没变,日本也认为美国有望加入,好不容易打开的缺口还能让你封上,农协就认了吧。
时至今日农协已维持不住政治影响力,日本农民已经平均年龄67岁多,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干这行了,因为日本农民们收入最好的一群也不过是400万+日元/年,跟大都市里的白领中产差不多,这个数字随着保护关税的下降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还会下降,而且乡村的生活环境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怎么可能让新农民安心“吃租”?
农协是日本农户弱小时候的产物,如果没有农协谁给弱小的农民贷款,谁给他们销售?让他们自己去跟超市联系吗,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谁给他们介绍新产品,谁帮助日本农户升级换代,有了新品种,没有农协就需要一个个农户去说服。
对比中国,农协还是很先进的。中国国内经常发生的谷贱伤农,中国只能靠国家国企不断提高收购价,需要养着一群粮食局的公务员。如果不断谷贱伤农,没有农协,日本的粮食安全谁保证?有了农协就可以调节农作物产量,发放补贴。
农协对品质如此重视,因为非公司化的分散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是很差的。中国农贸市场里面10块钱一堆的苹果是分散化农户的产品,因为苹果本身就是有大小青熟。
美国超市里面酸不酸甜不甜的水果是公司化的产物,便于储藏,长时间不坏。
农协对品质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这对日本农业是个升级换代。
另外,超市的采购人员完全可以采购自己喜欢的有机产品,一个一个农户去转,反正产量也不大,销售额也不大,供应也不稳定,有一天没一天的。但是超市这样做买卖能挣钱吗?
农协是不是能满足自己国内的农产品需要,这个完全可以用进口解决。吃不起西瓜,可以吃东南亚的热带水果。实际除了香蕉,其他的水果日本进口的也不多。市场就这么大,1人一天最多就是吃一斤水果,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只能提高质量。但是总有人希望优质的农产品的价格也很亲民,这就想多了。农产品好吃意味着难以储藏,去东南亚旅游一趟就知道树上成熟的香蕉味道和北方人吃的香蕉的差别。
日本不仅仅有农协,日本的农业流通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主要表现就是市场竞卖。比如东京的筑地丰州市场,世界各地的渔获都可以拿到市场去竞价销售,随行就市。
除了粮食,其他的比如花卉,蔬菜水果都有自己的专业市场,国内和国外进口的农产品同台竞争。早上4,5点开市,零售商们都可以去选购。但是既然是随行就市,就会有谷贱伤农,就会有竞争失败者黯然退出的情景。这是个全国性的市场,各地的竞争者实力都很强,同样是苹果,有青森的,你的甜度不够口感不好,卖价就可能价格低于你的成本,等待你的就是破产。
好了。在日本做农业,如果你的实力强就可以去全国,甚至全世界竞争。如果没办法就听农协安排,努力劳动挺好的。
在我看来农协也算集体经济的一种吧。日本农民脱离了农协,也必须公司化,不然就是小农经济,注定要失败的。农业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日本的农业生产成本本来就不占优势,没有农协,只要开放什么品种进口,什么品种的农民就要破产。
用坐山望着那山高去看农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