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未来五到十年内,全球能否实现去“血汗工厂”化? -- 绝对不是白领

共:💬84 🌺543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未来五到十年内,全球能否实现去“血汗工厂”化?

用了一段时间的CHATGPT之后,我有了一些新想法:

未来一段时间,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全球低端产业产业链可能要去人工化了。

简单点说,就是去“血汗工厂”化。过去大企业财团要为自己的工厂选择落脚地,既要考虑基础设施完备,又要考虑离原材料产地近些,还要考虑当地有充足的便宜劳动力,更要考虑不能离主要市场太远。未来智能工厂发展了,很可能就要去掉一个因素,即充足便宜的劳动力。举个例子,我是一个全球性的制衣企业,要开设一间新的低端成衣厂,过去主要考虑的是人力成本,会选择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现在为智能工厂选址,考虑的就是原料,市场,还有基础设施,所以可以考虑中国西部(水电风电充足,原料可以就近获得,离主要市场相对较近),或者直接在非洲或南美洲建厂(在不考虑劳动力素质的情况下,各项成本都极低)。

未来智能工厂的选址要么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么靠近主要市场,甚至当地的基础设施也可以由大企业财团自己出钱来建设,后面由当地政府用出售资源赚来的钱偿还(更高一级的剥削方式)。同时,智能工厂也不需要太多的人作人员,顶多会派些工程技术人员来常驻几个月负责维护,再雇些打杂的非核心人员或者保安,一切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也是要有前提的:就是让智能工厂的成本降得比血汗工厂还低,能不能做到?这要看,如果中国人还维持像过去二十年那样的劲头把一切“高科技”都做成白菜价,那就是能做到的;如果不能,那么全球低端产业链移出中国将毫无悬念。时也,命也,怨不得谁。

通宝推:千里不留行,心有戚戚,
家园 对人简单的,对机器很难

做衣服这事,人工智能很难取代。更难的是给小孩子换尿布,给老人擦屁股这些。

反而是什么艺术家之类的,可以快速被取代,可能是第一批灭亡的职业。然后是低阶的文员、码农这些。

家园 未来五到十年打成一锅粥的可能性更大

五年后俄乌应该还在打。

好多热点酝酿中,届时除开中美疆域,都是交战区,低端产业链不知道往哪儿移。

家园 外衣款式很多且多变,可能还需要较多的人工

但是比如衬衫或男裤这些变化不大的基本上就可以用智能工厂了。

家园 瑞信已经爆雷。欧洲一垮,乌就断一条腿
家园 智能工厂本身还要向中国下单生产组装
家园 为啥总有人有错觉中国还要靠做衣服裤子赚外汇

“ 前2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03万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值的5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837.2亿元,下降26.7%;手机1633.5亿元,增长10.5%;汽车968.3亿元,增长78.9%。同期,出口劳密产品5733.2亿元,下降7.4%,占16.4%。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1498.9亿元,下降7.5%;纺织品1324.1亿元,下降15.9%;塑料制品992.5亿元,下降2.1%。”

这是现在,十年之后呢?

家园 以前是靠做衣服裤子赚外汇

未来是靠生产生产衣服裤子的机器,控制产业链,赚产业链的钱。

家园 【服装及衣着附件】单价低

和高价产品接近的数额,对应多得多的数量,和背后更多的就业人口。

家园 讲讲这两天我的一点观察

潮州的亲戚听闻我现在的工作跟自动化相关,邀我过去看看,前两天抽空去跑了一趟,大开眼界。

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主业是生产不锈钢的碗碟,杯子,筛子等低端产品。出奇的地方是,没有一个大厂能完整生产一个产品,大厂主要是接单,生产关键一两个部分,剩下的全部外包。

以一个不锈钢的筛子为例,有客户下订单了,接到单的公司,会去买不锈钢卷,委托厂家加工,第一个厂,会对不锈钢卷切片,冲压成型,交到第二个厂去抛光,接着到第三个厂,在底部点焊支架,最后在第四个厂点焊耳朵,然后包装,贴上标签,最后送到发货点。

所有的这些工序,全部在一个小镇就可以完成,完美地体现出什么是产业集群,一个工序完成,就有人开电动三轮把半成品运到下一道工序,这里所谓的厂,其实就是家庭作坊,小的三百平米,大一点的五六百,即便是人工操作,效率仍然极高,像某个亲戚,他的作坊只做一样事情,点焊耳朵(耳朵是他们的行话,其实就是把手),一件的加工费是7分钱,熟手的话,一小时可以做1200-1500件,夫妻俩亲自做,再雇几个人,疫情后,订单好的时候,夫妻俩一个人的月收入可以有接近两万,但绝对是辛苦钱。

自动化不容易做,这是由于订单品种多,每个品种的数量又少,要切换产品生产,用机器自动切换反而不划算。

最神奇的是,这种集群,并非政府规划出来的,纯粹就是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全世界都找不到比他们更便宜产品了。而且,集群有个特点,分类非常细,同样是做不锈钢的,他们的低端碗碟杯做到最好,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做其他的不锈钢产品,例如不锈钢的刀叉,汤匙,死活就是斗不过潮汕地区另一个镇,这个镇的生产成本价就是别人的批发价。

我不知道目前的中国是否还有“血汗工厂”,我听亲戚的抱怨就是招不到工人,我问工人去哪里了?他说是跑到江浙一带去了,那里的不锈钢制品多是高端产品,给得起更高的工资,一个月可以给多一两千,而他这边,按计件算,平均大概是7000左右。

所以,我的看法是,经过多年的市场筛选,低端产业链能流动到更低成本的,早就流走了,这两年流走的,其实是中美斗争,政治因素导致的,无端端提高了生产成本,跟技术没有太大关系。

至于未来,只要中国工人的工资持续上涨,而又无法廉价实现自动化的低端产业链,必然会流走。

但是,工人的工资上涨,难道不是好事吗?😄😄😄

元宝推荐:加东, 通宝推:方平,青青的蓝,大胖子,empire2007,高地,方恨少,死扛着,为什么不可以,脑袋,加东,acton,西电鲁丁,夜如何其,冬晓,桥上,GWA,唐家山,
家园 这是典型的柔性生产线

懒厨网友观察的东西很接地气。

最刚性的生产线就是只能生产单一产品的流水线,生产效率会很高,但是换产品很难,就算可以换,换工装加调试的时间会很长,而且一条生产线上的产品应该比较相似,否则节拍时间相差太大,会造成某些机器闲置。

而柔性比较大的生产线是由专业车间组成,但是车间之间的衔接会有问题,每一个衔接点都可能造成库存,所以生产效率低和总库存会比较高。

懒厨网友举的例子比较好地把两种生产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类似的合作模式在我的老家也很普遍,就是所谓的一镇一品。

通宝推:exprade,唐家山,
家园 人人都想当老板的结果

潮汕地区的人,大部分不愿服小,想自己搞,于是大厂招不到本地人,顺手推舟把各道本来厂里干的活分包出去,让人人当老板。

小老板们不用给工人太好社保,从而成本低。小老板们要相互竞争大厂订单,于是大厂可以把成本压低。

小老板们会为了成本,精打细算,严格管理员工,严厉压榨员工。

结果:大厂浮空化,灵活化,小厂奔波,员工拼命,于是员工出走,小老板们难以维继,大厂也只能转移。

另外,调机器总比训练员工容易,只是该地方不尊重人,留不住技能高人才,无能力去调机器而已。

比如焊把手,调个yz轴,半自动化,一人一次同时焊百个点跟玩似的,若自动化,更是会嫌弃流水线速度太慢,不够焊。

这种模式优点很明显,比较适合过去的我们。但缺点是很明显的,不适合未来的我们: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

优质产品的深加工设备和工场条件,岂是一个小厂所能具备的。

家园 智能工厂同样需要人海战术

比如现今比较先进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人海战术,还是需要大量便宜,但又高素质的人。

很多人误以为未来无人工厂人不需要多,完全就是想象。工厂里确实没人,但背后的支撑团队那是要几百几千几万人的规模。

家园 对机器也容易,难的是成本

老人在这里不算钱,所以相当于无成本。

机器,买入要花钱,维护要花钱。

如果是一个批量育儿场所,你再来看机器易不易,比如某些动物育苗场,全自动无人。

家园 一个村就是一条产业链,

这个地区或这个地区的人对一整个产业的话语权就大。

现在欧美要把产业链般出中国,把整条链拆散到多个国家或地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削弱中国对这个产业链的话语权,但是万事万物都有代价,相应地整体的成本会增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