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改革开放,改革的是什么,开放的是什么? -- 铁手
在井冈山时,大家都认为当兵发饷,天经地义。
凯申公就是没有军饷,投靠了江浙财团,干出了412。
只有毛主席提倡当官的不发饷,就能带动士兵也不领饷干革命。
后来,到了1955年才改津贴制为薪金制。
毛主席走了,大家的日子还要过,而又没有毛主席以身作则精神和继续革命的精神,也就只能那样了,邓有责任,但是能力的问题。问题是一批人的。
如果没有毛主席的精神和能力,大家只能回到人性的本质上。
好在,毛主席领导大家把凯申公赶到海岛上了,并且不可能再回来了。所以,大家再回到人性的本质上,就没有被凯申公割韭菜的危险了。
毛主席走后,大家的日子还要过,美帝苏修还要防。
就是邓,也既没有毛主席的精神,也没有毛主席忽悠大家继续革命的能力,只能实事求是的按他们的能力来做事情了。继续革命,或者说伟大复兴只能换一种方式。
一茬一茬做到现在现在的这个样子,没有辜负毛主席建立的伟业。
仔细回忆一下,各种政策正面看、放权,而责权利相结合,所以,下放权利,减少利益,就意味着放下了责任,其实就是甩包袱。
毛的功劳是所有人公认的,但是邓的历史结论还没作出呢。中央说前后三十年不能互相否定,说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离一坨垃圾也不远了。
中国今天的成就是一个客观存在,其中毛的功劳大家公认,那么剩下的就是二三四五怎么分。尤其是,西方高呼一尊背离了邓路线,那么很有可能,邓四六开,总的贡献是个负数。江胡一尊加在一起,减去邓的损失,才能谈得上复兴。邓对于复兴的贡献,可能是秦桧一类。
的必然结果,在这一点上,邓公是实事求是的。
其他人比邓公还不如呢。
前三十年共卢作孚们的产,后三十年私有化给权二代,吃相比孔宋还难看。
毛时代主要矛盾就是立国,立国就需要打仗,也就是战争和军备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毛后期左右横跳联美抗苏(开放)也是为了独立自主,不然就被苏联卡脖子。。。注意,这里并不是我们单方面有联美抗苏的意愿,而是那个时代美差点就被苏给灭国了,美帝也有联合我们,让我们去当马前卒的愿望;邓上台的时候联美抗苏的大战略已经由毛完成了,邓干的其实就是把党组织给拆了,回归了儒家。我们自古就是世界经济第一,这个有没有邓就单单靠人口杠杆就可以翘到世界第一。
国家和国家的边界通常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到了今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实际上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已经没有意义,小国名存实亡。那么,靠和我们的主要对手谈判能解决问题吗?那自然是不能的,就比如在论坛上,我如何能完全说服对手?这是不可能的,我完全说服对手的唯一方式,就是找人去把他家的网线拔了。现在的世界局势就是拿起武器,多说无益。打完就知道谁是爸爸,所谓谈判,只是延缓虚假的和平,没有什么意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样的。就像经济危机,老是去延缓,只会叠加烈度。那还不如坦然拿起武器,顺势而为。。。“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谈论是否完成了工业化,我跟您的理解不大一致。
主要指标是工农业所占百分比,如果是超过60:40,基本是工业国。
关于这个指标,先看正史怎么说的。
1976年度国民经济状况:工农业总产值4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工业总产值3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业总产值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以上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这个算下来,工农业的比例是69.6:31.4.
另一个看到的数字是
1978 年,我国工业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构成,已经从 1952 年的 43.1: 56.9,变为 75.2: 24.8 (国家统计局编:《奋进的四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1989 年版),可以说初步实行了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这个我还没查到1976年的,但是76年到78年在毛逝世后,经济上不可能有巨大的变化,就按照文章的工农业产值百分比来说,以及结论,是实现了工业化的。
“以阶级斗争为纲”跟发展经济二者矛盾吗?如果不矛盾,阶级斗争对发展经济是增益还是削弱?什么情况下增益?什么情况下削弱?
我换个说法,自主席当年建立中央苏区起,主席主政时,有什么时候不注重经济?有什么时候经济搞得差了?或者直接的来说,前27年国民经济建设,你怎么评价?你真的认可“崩溃”?
@不远攸高 河友, @贼不走空 河友,(不好意思,现在回个贴难,一起了吧,请见谅。)改革和开放,我当然是没意见的。本身中共就是一个开放的革命的政党,新中国一五二五三五各个五年计划,本身不就是改革么?依据实际情况的调整。至于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放很很。我极端么?本来“改开”理由很简单的:国内外情况发生了变化,要做相应的调整嘛。为什么要把前27年说得跟欧洲中世纪一样黑暗?我就是说“人性”论站不住脚,就极端了?
“不审时度势则宽严皆误”,说得好。那么,解放后土地革命,为什么不是审时度势的结果呢?前二十七年,为什么不是审时度势的结果?
其实很简单,前27年经济政治是不是很差很黑暗?要不我们先对这个问题作个判断。
不批凳,民族复兴就是空话。
空中楼阁,梦幻泡影。
精英这个概念,实际上是被某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玩坏了。
他们高高在上,不了解民间的疾苦,不了解社会底层的运行规律。
中国有何不食肉糜,西方有吃不起面包,为啥不吃蛋糕?
----------
但是权力运行的本质,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这些少数人,有理想,有使命感,能够任人唯贤,就是国家的福气。
中国有毛主席,西方当年也有一批新教的精英,都带领自己的国家,走上了富强和进步的道路。
-----
可惜世界承平日久,台上都是一堆的小人。美国的拜登,中国的一尊,欧洲的一堆领导人,齐心合力,把世界推入到萧条和动荡之中。
同年6月,在谈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时,他对国家工业化的认识作了这样的表述:“什么叫国家基本工业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少要达到51%,或者达到60%吧!按照苏联的经验,工业的比重要达到70%才算工业化,我们现在还差42%。我国的工业化,工业比重也要达到70%。”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考和论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毛主席说的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0%或者60%。而不是工业、农业对比。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农业人口占到80%,这种“工业化”实在不好看。
在伟人们看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阶级斗争为纲”差别是很大的。
1975年,小平同志复出后,根据毛主席的三个指示:
1、还是安定团结好;
2、学习理论防修反修;
3、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提出了“三项指示为纲。
对此,毛主席又提出指示: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这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由来。
===
按我的理解,小平同志把毛主席的三个指示搞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在党的八大上就有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八大决议认为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经济。小平不过是想回到八大定的路子上去,所谓拨乱反正。
1920年,中国已经可以给美国造万吨轮了,其他的工业成绩数不胜数。
“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天朝”号于1920年8月3日下水;“东方”号于1921年2月23日下水;“震旦”号于1921年5月26日下水,四艘船的规格均为载重量10000吨、排水量14750吨。
出于宣传需要,才妖魔化为【谁都可以踩一脚的贱命】。本来蒋介石代表的就是这种新兴的官僚资本主义。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毛泽东代表的小农封建势力虽然落后,但是人多势大啊。马克思不是说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么。旧新中国的建立,就是逆历史潮流,小农封建势力对新兴资本主义的反动。当然,在旧中国的客观条件下,这是必然。但是,旧新中国的工业化,使得它成了自己的掘墓人。直到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再造华夏,建立新新中国,中国才能走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孙中山终结帝制;蒋介石驱逐日寇;毛泽东建立政权;对小平同志的功绩来说是三个基础。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比小平同志是国之重器的大鼎,他们就是三只鼎脚。或者说小平同志是耶稣,那这三个就是预言和朝拜耶稣降生的东方三王。所以哪怕三个人各自有非常严重的错误,后来或公或私,都给他们留了三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