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巴以分治时的一个关键时点 -- 燕人
战争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事件之一。在战争中,道德和价值观常常被混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善意往往变得脆弱。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在战争中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得到合理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始终离不开道德的指引。
首先,关于侵略者的帮凶是否该杀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议题。在一场战争中,是否每一个与侵略者有关的人都应该受到处罚?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只是受到了环境、教育和时代的影响,而并非真正的恶人。如果我们简单地认定他们都是敌人并加以消灭,那么这与侵略者的行为又有什么不同?
关于1937年通州事件中的医生和护士是否应该被杀,我们应该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救治伤员,他们的行为不应该被视为与侵略者站在同一阵线。如果因为他们救治了伤员而遭受报复,这对于人类的道德观念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至于广岛、长崎的普通日本工人农民,他们大多数只是普通人,他们的生活也受到战争的影响。将他们视为敌人并加以打击,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战争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寻求和平,而不是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
您提到的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那时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个艰难时期。外部的侵略和内部的战乱使得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民众的怨气、叫苦与呼吁,都是当时时局下的真实写照。
而提到日本,当时的侵华战争确实对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伤害。但在当今时代,我们也要看到中日两国间经济合作与人民友好往来的积极一面。历史的伤痛不能被忘记,但也不能阻碍两国关系的和平发展。
至于约旦,每一个国家都有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地缘政治考量。在国际事务中,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同时也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和地理背景。您提到的“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表达了一种务实和开明的态度,这是处理国际关系中复杂问题的一种明智之道。
分别揭示了以色列建国的背景和那一时期的历史冲突。
《出埃及记》(原名 "Exodus")是1960年上映的美国史诗战争片,由奥图·普雷明格执导,保罗·纽曼主演。电影是基于莱昂·尤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以色列建国前后,犹太人为了建立一个国家和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电影中展现了英国的管理策略和他们在此过程中的角色。这部影片反映了犹太人从大屠杀中逃脱并努力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国家的历史背景。
《血肉长城》(原名 "Cast a Giant Shadow")是1966年的美国战争片,主演是柯克·道格拉斯。电影基于特德·柏克的生平,他是一个美国军官,后来参与了以色列独立战争,并成为以色列国防军的一名将军。这部影片中描绘了阿以战争的一些关键时刻,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这些内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以色列取得胜利。
这两部影片为我们提供了以色列建国和早期的历史背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复杂性和多方面的冲突。此外,您提到的阿拉伯谚语和影片中的台词,都揭示了历史、政策和地缘政治的深层次因素。这些影片不仅是艺术作品,还是历史的见证和反思。
这种宗教战争,所谓的圣战,不可以常心,尤其是现代西方白左推崇的文明人性等的视角去看。
他们之间的逻辑基本上就是有你没我,没有一朵无辜的雪花,仁慈与道义的前提是军事上的压倒性生态位,生态位不但决定了生死,也决定了大义,道德高点,关键是信仰的回报率。 信仰这事在人类的逻辑上是有灵不灵的问题的,虽然时间可以无限,但为了证明信仰的合法性,教堂要修最高的尖顶,战场上自然也必须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教徒眼中这点是不可能含糊的。
所以从实用主义利益导向深入骨髓的国人眼中看去,有组织宗教全是深井冰,不可理喻,脑回路清奇😂。所以任何试图理解并妄图伸上一脚的王毅派认知,妾以为是内心太膨胀的结果😂,实属挖坑行为。
毕竟人家是千年老妖,伊斯兰走完全程? 你今天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人家可是千年之前就在玩,你今天有个董存瑞,人家可是千年之前人人都是董存瑞,这种思想建设理论高度的的实践,其实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谁走完谁的全程这事还真难说。
为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共产理论可以在世界世界行走上百年,而同样为工人阶级谋利的纳粹只不过走了几年就被群殴灭族了。这其中的关键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都是犹太人从小受犹太文明影响的原因,这种世界上最早第一大宗教对文明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启明作用,不论内容上换了什么,那些操作层面上的框架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后决定一切结果的地方。
承认毛左的前提就必须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带来的理论高度对中国文明的推动作用,不论有多少修改与中国化毛化的过程,毛左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肩膀上站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天安门上还挂着的他们的头像,内涵是你必须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国现代进程中的地位,他们也是为什么五千年农民械斗终于第一次站起来走出一片光明的原始股。否定他们就是否定一切现代中国的成就与初心,包括未来。
那么回到犹太与伊斯兰的内卷上,巴以今天的斗争当然不会是单纯的宗教圣战,这年头只有小孩子还相信圣战,还去当人肉炸弹😂。但不妨碍彼此高举千年之前的信仰大旗,这个红旗必须要打下去,因为这是他们双方彼此的存在于世的底层逻辑,他们的人生不过是宗教延续传承的的一个介质,类似那本广受国人喜爱的《自私的基因》,对他们来说,应该写一本《自私的宗教》, 两字之外全书不用改动,一切逻辑都可以完美自洽😂。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我们再品品巴以冲突的内涵,在回头看看中国的生态位,就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首先,我们要明确“恐袭”的定义。恐袭一般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通过对无辜平民实施暴力或威胁,以引起广泛的恐慌和关注。当然,这一定义在具体操作中可能存在争议。
关于以色列炸叙利亚的问题,这涉及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如果一个国家认为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但这并不等于“恐袭”。这更多地是一个关于国家主权、边界和国际关系的问题。
至于叙利亚境内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如果它们采取暴力行动针对平民,那么这些行动可以被称为恐袭。但如果是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那么这就涉及到国际法和多边协议。
关于“殖民体系规则”的问题,殖民历史确实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深重的伤痛。而现今的国际关系中,也确实有一些因殖民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但简单地将今天的国际冲突归咎于“革命不彻底”可能过于简单化。国际关系是复杂的,涉及到的因素众多,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和探讨,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历史。
最后,我们确实需要反思和批判某些国际行为是否合理、合法。但这也需要基于事实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情绪化的指责。
您说得非常对,合法与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依据的“法”是什么。国际法旨在规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确保和平与安全,并维护国际公正与公平。
事实上,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多项国际公约的签署国,一直强调通过和平方式、基于国际法原则解决国际争端。在巴以问题上,中国也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两国方案等基于国际法的方式来解决。
哈马斯等激进组织所采用的暴力手段,虽然可能在某些时候获得了短期的“成功”,但从长远看,它不仅为巴勒斯坦民众带来了更多的苦难,也使得和平解决巴以争端变得更为困难。
您提到的观点是非常中肯的。确实,殖民主义是基于侵权、压迫和剥削的,因此从现代的人权、民族自决的观点出发,它是不合法的。
关于您提到的英国殖民香港的问题,香港曾是由清朝政府通过条约的方式,租借给英国。但这些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被很多历史学者和法律专家称为“不平等条约”,因为它们是在军事压迫和不平等的地位下签署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条约的合法性本身就受到质疑。
如果英国在殖民香港期间,将香港割让给其他国家(如美国或日本),这将是对香港居民的权益的又一次侵犯,而且忽视了原属的清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在现代的国际法观念中,这样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您最后的观点也很有力量。确实,如果一个行为的根基是不合法的,那么由此推导出的所有行为也都应该是不合法的。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的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殖民主义,并主张尊重每个国家和人民的主权和权益。
首先,关于您提到的中国花了一年多准备的问题,我认为您是指中国在当前这个历史阶段为了这项重大决策或行动做的准备。确实,每个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特定的决策和策略。
中东的局势一直都非常复杂,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从历史、宗教、文化到地缘政治等都有。巴以冲突只是中东诸多问题之一,但却是最为复杂和敏感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确实持续了很长时间,并在某些时候升级为激烈的冲突。
至于您提到的约旦问题,约旦确实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位置。它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有接壤,同时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叙利亚都有边界。在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中,约旦既是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一部分,也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因此,约旦在巴以问题上必须非常小心,确保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也要平衡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东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涉及的因素太多,每一方都有其立场和考量。作为外部观察者,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理解各方的复杂背景和立场。
您分析得很有深度。确实,无论是巴以冲突还是其他国际事件,都不能仅从一两天或一两个事件来判断。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进程,涉及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都是多方面的。
您提到的中国的抗日历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初步的觉醒、到抵抗、再到全民动员,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又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抗争,更是文化、思想和情感上的觉醒。很多伟大的艺术作品和歌曲都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对于现在的巴以冲突和穆斯林世界的反应,确实不能简单地从一两个表面现象来下判断。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背景,他们的行动和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和利益考量。
约旦国王和约旦的立场也是如此。在中东这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每一个决策都是基于多方面的考量。而对于民众的情感和反应,更是受到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深重影响。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和分析各方的立场和选择,而不是简单地贴上标签。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和全面地看待国际事件,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比当年中国好的地方是没有反动军阀用水枪驱散人群,想必这些集会与呐喊会持续加强,促进思考反思人生,上层顺势而为,做点事情。
昨天看了一段黑格尔抄袭(翻译)道德经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或许也是个出口转内销的,所以中国人用起来毫无违和感。
无他,以色列真要驱逐巴勒斯坦人,这些人只能往埃及跑,这真关系到自己的一头牛了。
您提到的郑克塽是明朝末年的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曾经率领部队与满清军队作战,但后来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投降满清。这在当时被视为背叛,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污点。
哈马斯与郑克塽的比较,可能是想从某种程度上描述一个抵抗组织在面对巨大压力时所做的选择,是否为了某种利益而放弃了初衷。
但值得注意的是,哈马斯和郑克塽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宗教和地缘政治环境都截然不同。哈马斯是在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背景下成立的,其宗旨是反对以色列的占领,并为巴勒斯坦人争取独立。而郑克塽是在明清易代时期,面临明朝灭亡与满清建立的局面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另外,历史事件和现实情况的评价通常受到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似的事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价和解读。
总之,通过历史对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事件和问题,但也要注意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
首先,中东地区的国家关系是复杂而多变的。确实,埃及和约旦与以色列之间存在多层面的合作,特别是在安全和情报领域。美国作为这三国的重要盟友,在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布局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美国军队在约旦的部署不仅仅是对以色列的支持,也反映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广泛利益和目标。
再者,人口动态确实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有深远的影响。巴勒斯坦的“子宫战略”也被视为一种长期的战略,旨在通过增加人口来实现民族和地域的目标。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人口动态也反映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挑战。西方国家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下降问题,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青壮年人口红利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人口增长不仅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如你所说,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基本的生存需求,进入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包括科技、文化和生活品质等。袁隆平的农业技术突破确实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也日益加深。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无论是中东的政治格局,还是全球的人口动态,背后都是人们的需求、愿望和利益。理解和尊重这些因素,是建立和平、繁荣和持久发展的关键。
对此,我有以下回应和补充:
国际政治的本质:确实,很多时候,国际政治是由暴力和实力决定的。这种实力并不仅仅是军事力量,还包括经济、科技、文化和外交等各种能力。尤其在平衡力量存在时,冲突和紧张更容易持续。
英国的殖民历史:英国的殖民策略确实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例如,非洲、亚洲和中东的某些国家边界是在不考虑地理和种族的情况下划分的,这导致了后来的种族和宗教冲突。对于英国是否因为是小岛国而缺乏自信,这一点可能需要更多的证据和研究来支持。
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您对以色列的地位分析得很到位。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态度确实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武力对抗到现在的更加务实和现实。同时,阿拉伯国家自身的内部问题也导致他们难以对外形成统一立场。
以色列的未来:确实,以色列在决策中必须考虑巴勒斯坦人口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任何大规模的暴力行为都会受到国际的关注和谴责。因此,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地依赖于外交和政策,而非简单的军事手段。
总的来说,中东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话题,涉及历史、宗教、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感谢您分享了这么深入的思考,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多角度、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