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电视剧《繁花》 -- 本嘉明

共:💬129 🌺885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电视剧《繁花》 -- 有补充

电视剧《繁花》播完了,我留下最后一集没看,明天看有没有时间看完。

(一)

应该讲我有资格评价一下这部电视剧。

首先,原著作者金老师的童年,住在思南路。从我家走到思南路或者复兴公园,也就是四五分钟和十来分钟。他说阿宝童年时跟贝蒂趴在房顶上能看到半个卢湾区,那一定是向北看那半个,因为向南看的话,徐家汇路以南,解放前是产业工人聚居区,天际线不好看。金老师比我大了近20岁,作为黑五类子弟完整经历了文G,我没有这些人生经历,但既然大家是一个村儿的,我能部分地理解他的言外之意。

其次,唐嫣演的汪小姐,其工作背景(外销员),跟我经历相同,我只是比她晚工作几年而已,1990年代大炒美国纺织品配额的火红年代,我完整经历过。客观地说,跟汪小姐的原型(假如拍戏时找到这么个原型人物来获取素材的话)或者拍剧时聘请的关于外贸业务的几个顾问比,我获取配额的功力,和外贸实操的能力,要远高于那些人。但我不是炒配额,只是我就职的公司(那也是当年仅有的16家有出口权的公司之一),能从上海外经贸委分到手的配额不够数量,或者拿不到某种配额,而我有能力从美国接单,那么我就要动用各种公务和私人关系,去买配额。最远的地方,我买到过西藏外经贸委出具的配额证。买配额,要用美元现金,这是远比股市更无法无天的赌场。这段历史,我想不会再重现于世人面前了,参与者都烂在肚子里算了。

第三,我看过小说原著,而且是先于电视剧看的。

(二)

要评价电视剧,只能先评价导演,那个小王。

小王的细务能力是有的,但综合素质没有比冯裤子更强。冯裤子人品不灵光,把小崔逼得崔急跳墙;到了晚年要名了,要档次了,才想到拍《1942》。小王也是这个意思,晚年改拍电视剧了,要拍一个超过周润发《上海滩》的东西,结果就是一个上海滑稽戏版的《阿甘正传+了不起的盖兹比》。

首先,他摆了金老师一道。魔改成这个样子,是对原著作者的不尊重。当然,假如他说我自己写了个本子,要拍1990年代的上海,估计没有投资人会鸟他。但是买了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那就可以骗来钱了。但事实就是他自己写了个本子,拍1990年代的上海,从小说《繁花》里盗用的,仅仅是人名和几句断章取义的句子而已。

你看看电视剧《三体》,假如电视人坚持尊重原著,也会有好报的是吧?

其次,他对于光影的讲究,细节的打磨,那是有目共睹。但是,新编排的故事线,有点说梦话。我在评价《流浪地球1》时讲过了,故事的出发点站不住,后面再怎么讲究,无非是粪上雕花(那时候还没有这句成语,但意思就是这样)。小王怎么演义上海的股市大战,我不评价;单单关于汪小姐怎么能做好牛仔裤的单子(做下来没赔钱),本剧那是胡说八道得离谱,因为那张单子是从商务部下来的,不是小汪自己到美国接单的,所以绝对没有可能,外贸公司以美元计价(哪怕不是美元支付,仅仅是美元计价)跟她签单。即便以人民币计价,把这张单子给了小汪的空壳公司后,谁垫款买面料、辅料,谁负责准备好这么大数量的347配额(这个配额黑市价很贵的)?如果都是外贸公司金科长扛下来的话,她个人的佣金,必须打多高?其他的科长科员,看不懂的?

如果换了我去编剧的话,是这么走的:小汪硬接下单子后,被爷叔封锁了江浙沪的厂家,不得不以更高的加工费,找到苏南一家大厂(跑到深圳是不现实的,外贸公司全程要派员盯单,某些外地不去的,不是怕艰苦,而是当地都是土匪,到最后把验货的外销员和货都绑票了,必须带款赎人,本埠警察根本不会管的),于是怎么算都是亏的,小王导演这里可以用无数煽情泪点和90金曲,这个我放权给你自己去白相,你也就白相这点地方。

然后小汪实在没办法,夜访爷叔。爷叔老泪纵横,看在宝宝一片痴情的分上,点拨一招,不惜把爷叔自己给坑了(小汪咸鱼翻身之日,就是爷叔退隐之时)。这里小汪接单的,是牛仔工装裤,童装尺码,如果走正规途径出口,中国海关出口编码是6203429062,美国配额347/8(棉制男式长裤,含8-18号男童)。爷叔的做法是,在每条工装裤上,搭配一件针织圆领衫,变成套装,出口编码为6203220090(棉制男式便服套装),美国配额340(如果面料的化纤成分居多,则为640)。

所以,死脑筋的做法是:一打牛仔裤,需要一打347配额。一打圆领衫,需要一打338/9配额。这两种配额都极其昂贵。

而换一种包装,一打套,只要一打340配额。这是冷门配额(美国成人着装随意,很少买这类套装),即便金科长手里没有外经贸委下发的340配额,去黑市买,也容易到手,这种买卖是上海交接配额证书,香港买卖双方的代理人交接美金。而且魔幻的是,凡是外省市签发的配额证,必须到上海外经贸委加盖背书章,货才能从上海的出口公司出口到美国,换句话说,中美海关,都清楚有买卖配额这么个理直气壮的商业行为。

这样做的麻烦,在于美国境内的买方(收货公司),必须增加一个环节,就是一个白手套,收到货后,改包装,再运往沃尔玛的仓库。在这么个破绽百出的煽情电视剧里,这都不是个事儿了。

按这个情节走,1994年年头,人民币兑美元大贬值(从5.7贬值到8以上),金科大赚,而汪小姐不但牛仔裤不再亏,在美国仓库里换出来的针织衫清仓甩卖,付掉雇佣非法移民的劳工成本,还能额外赚一笔。

(三)

总之一句话,小王不理解1990年代的上海,多么生动也多么匪气,所谓“一年一个样,三年不像样”,他在这部剧里展露的人品和境界,都喽了。当然不苛刻的话,活儿还是好活儿,至少比吴亦凡那种剧,高了十几层楼。

通宝推:jboyin,醉寺,死扛着,漂漂2号,驿寄梅花,青青的蓝,七天,桥上,为什么不可以,脊梁硬,夜如何其,Swell,普鲁托,凤城,燕人,金台夕照,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讨论】汪小姐翻身大招 -- 补充帖

根据某媒体对编剧的采访,利用汇率扭亏的情节,是王导演想出来的

我提的方案更可行,因为有人实操做过,套装到美国后置换出来的儿童汗衫,作为废品打包成wiping rags,25磅一包卖给修车行擦地。

点看全图

限于字数,其他回头说,

通宝推:夏侯,
家园 【讨论】奈飞版《三体》 -- 补充帖

我看过腾讯版电视剧《三体》,现在看奈飞版,今天没看完,留了一集明天看。我个人感觉,看这两个版本,就好比看了《繁花》的普通话版和沪语版。奈飞版是不错的(对了,我没看过任何一集《权游》,所以那几个主演不会让我从《三体》出戏)。很多原著粉大概会不满意奈飞版,其实他们改得挺好。

限于字数不能多说了,因为在主贴下我已经补充过一次,所以不能再对主贴写一个回复,只能再补充一次。而我想把关于影视的都并在此楼里。再说一次,我觉得铁手规矩太繁琐,没有必要。

通宝推:一腔诗意喂了狗,
家园 不理解为何请港人来拍

查了一下:

王家卫(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籍贯浙江省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 ,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

拍过《上海来的女人》(2010年)。

原来是与上海有渊源。

家园 老本再不写就要催了
家园 【讨论】小王家里肯定说上海话 -- 有补充

他的家长和亲戚,在家里肯定说上海话,他至少听得懂。

他想扬名立万,但港片里,除了麦当雄的《黑金》有相当的意义,其他多数是垃圾,粪上雕花。这个电视剧里,小王避讳了很多东西,滑头货一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讨论】去了解过了,小王会说上海话 -- 补充帖
家园 上海本地的打牌导演不多

除了王家卫,也就徐峥还行。

家园 拍电视剧比拍电影更稳健吧

王家卫亏了人家那么多钱,现在想起一个办法可以在大陆搂到钱。

看这个电视剧这么火,他还是有本事挑起话题的。

老本也不能太挑剔了。

我以前的同事说咱们都是外贸出来的。王家卫把上海外贸吹的太高了。

我觉得这小子就是嫉妒人家上海外贸的比他搞得大。他自己是辽宁外贸局一个副局的儿子,专业作进口食品和饲料,需要许可证和配额的。只要有权力涉入,当年的外贸那叫一个爽。

家园 不要说王家卫,一大票香港演艺圈的人都和上海有这样那样的关系

95.【珠光宝气】上海话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84y1V7K8/?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港台艺人说祖籍方言:张敏说上海话太标准,姜育恒荣成话真地道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84y177TT/?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很多就是当年跑到香港还有台湾去的旧中国权贵的后代。

通宝推:真离,
家园 老本确实最有资格评这个剧了。只是老本光追究情节,

不像俺非常在意光影色彩背景完全没有九十年代的感觉。王家卫还是沿袭自己驾轻就熟的30年代的上海色调,对俺就非常无感了。个人感觉,九十年代的色彩,应该是当年彩色胶卷冲洗出来的照片的色彩,而且还不是柯达的,是柯尼卡,乐凯那种的。🙂

家园 写的太好

感觉看完你写的才真的对这个剧有点兴趣了。否则这个拿腔拿调的剧说实话不是太对我的胃口。

难怪我觉得当年小平在深圳画一个圈,听着热闹,但是好像中国变化不大。而喊出开发浦东之后,中国真是一年一个样。 真的是影响深远啊。

当年我的家乡也接过外贸的单子。为啥我那么小还知道呢?因为据说是因为某种交流不顺畅的原因,做出来的东西人家不收(再具体的就不知道了)。于是各大商店,甚至摊位上出了一大批外贸货。这在当时还是挺新鲜的。 货的质量不说,关键是样子很奇特。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可能就是文化衫:背心上印着各种字。

但是后来明显有人用这个名头来赚钱了,以后的外贸货就有点名不副实了。

家园 沈殿霞啊,张敏是文革后才去的
家园 感觉他就关心感情戏

其他的商战,股票战就是个背景板。

剧名应该是“优雅的上海男人和几个独立的风情万种的上海女人的故事”。

不过我是真觉得几个女主角女配角演的好,不知道是不是本地演员的缘故。和一众烂剧里女演员就是靠拍脸吃饭相比,终于有几个让人觉得像活生生的人的角色了。

家园 【讨论】谢谢各位老朋友都来了

包括以前不相往来的河友,不过大家只谈风月,那就都是自己人了。

一,这剧还是不错的,小王的专长不是那种暖色光,那是鲍德玺。小王厉害的地方,是充分挖掘出演员的潜能,有些演员自己突破不了靠他来掀盖头,因此虽然拍戏拍得很辛苦但仍然感激他;但更多的演员(尤其是腕儿)是不耐烦,因为拍他的戏吃亏,拍他一部戏,艺术上或许能拿95分,那不如去拍三部戏,每部75分,但挣钱多啊,而且在片场趾高气扬啊。香港戏人,就是两拨,知识分子或者黑帮。小王是知识分子,不会用大碗喝酒笼络人(就是直接用女人钞票手枪),所以对于那些翘尾巴的腕儿特别在意,拍摄中刻意折磨,就是要打掉他们的骄娇二气。我认为某人有些心理变态,大家都是揾份工养家,何必呢?你特么真当自己拍的东西是千年大计?

二,电视剧比电影的优势,有两个。一,长,就能多放很多内容。二,看电影你不会中途出去吃碗馄饨面再回来看;看电视剧呢,看完两集,睡觉,睡醒上班,下班,吃晚饭,然后再看下两集------观众会不断地从剧情中抽离出来,走到现实生活的烟火气中去,然后再回到那个梦境中。这其实给了电视创作人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你能让观众慢慢咀嚼消化前面两集,消化完了再接收下一波“泼天的富贵”,所以虽然一次只放两集,你可以做得非常厚实,不是快餐,是大块咖喱牛腩。小王这个厨子,本事在哪里呢?在熬咖喱汁。

就是说,煮牛腩(故事线),他弄不好;只好花心思,煮好浇在上面的咖喱汁。整部电视剧,弄得美轮美奂,那是误导观众(当然沪宣很高兴,替本地涂脂抹粉么,整个戏公举王子,才子佳人,阎王殿搞得喷喷香);弄得精致紧凑,其实描摹浅薄。

三,我在《丰田宪法》里说过,对任何事物,你只要环环相扣连问五个Why,那基本就直达本源了。故事线为什么弄不好?他没有在那个时代的上海生活过,一切凭香港经验自以为是,当然是图央图森什么的。沪宣为什么要个香港导演来弄?一则他善于烧咖喱汁,那块牛腩有点臭了,浇汁是最方便的锯箭杆。二则,这个剧是有政治风险的,将来万一勃然大怒,什么都推到这个境外反动势力头上即可。话说王家卫的卫,跟近卫文磨是同一个卫,可见你生下来就反动,台湾特务的证据确凿。三则,如果没下架,那么雇了个高级裱糊工,体现魔都应有的档次。

四,故事线没弄好,那头牛没长好,不代表庖丁解牛后,分割出来的那一串串小品不好,这个,大家看了自己体会。我认为演得最放松的是马伊琍和范湉湉;演得最认真的是唐嫣;因为自身水平不够,三年里又经常出去分心捞外快,从而演得有些油腻的是胡歌和辛芷蕾。至于爷叔的情况,我们以后再说。

最后说一下,我认为铁手现在对于补充帖,限制字数,不是一个好办法。这个帖子,因为是回答所有跟帖河友的,最妥当是放在主帖下作为补充帖,但现在不行。

通宝推:夜如何其,翼德,
家园 【讨论】那时上海还是很匪的

一个小例子。某头部大商厦,营销时擅自用了刘嘉玲的大幅肖像,刘小姐从香港写来律师信,撤销道歉赔钱,一键三连。

结果呢?该商厦直接封杀小刘,凡用小刘代言的商品,一律不进。

撕扯到最后,小刘跪了。

上海政府当年的口号,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因为搞基建到处挖,市民生活大受影响,喊口号安抚市民),结果我们直接翻译成“三年不像样”。

上海,就是一个“了不起的盖兹比”,豪横的勾当多了去了。很多事情,让香港裱糊匠多涂几层金粉,就当没发生过,好伐?

通宝推:夜如何其,翼德,
家园 本大,人王导又不是给外贸学院拍教学片。

作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上海人,这部片我看得无数次热泪盈眶,哽咽难平。在光与影中时空交叠,岁月往复,每当熟悉的旋律随镜头的晃动从荧幕中弥散开来的时候,昨天就仿佛是身边的一汪池水,只要跳进去就能拥抱过去。一部作品能给人这样的感受,就是电影这个艺术门类的天花板了。本片的细节把握也堪称极致了-- 当年的老路牌,电车票,排骨年糕的窗格子,老式里弄的老虎窗和法式屋顶......。至于您说的那些外贸细节,算是舍本逐末了, 对剧中人物的感情铺陈,时代情怀的写实刻画,都没有任何影响。不过本大自己作为当年这个行当的亲历者,知道一些细节对不上,觉得难受。就像写code的时候看见注解段里的错别字一样:不改正它就是难受,但其实完全不影响程序执行。

我认为《繁花》最重要的提示,是它展现的浓郁多元的沪文化中的独特格调,以及这种文化格调与中国人、中国文化对爱恨情仇的专属表达方式之间的一致和共鸣。

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文化也不只是属于上海或上海人。中国这块土地上任何角落发生的任何事,都是这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记忆的承载, 每一个人的感情也都是想通的。

通宝推:翼德,
家园 笑喷了

如果一个片子,左派也骂,右派也骂,你就知道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详细的不说,先捉几个虫:

金宇澄老师1952年的,本大说比你大20左右,那你是1970左右生人,王家卫1958年的,本大口口声声小王小王的,有点为小不尊的赶脚。

本大说王家卫的综合素质没有比冯裤子更强,这……冯裤子若是知道,怕是要感激得跪下叫你爹。冯裤子虽然不是第五代,但一直拿自己对标张艺谋,张艺谋拍《有话好好说》,他拍冯氏喜剧;张艺谋拍大片,他拍《夜宴》。之前也有过严肃题材的《一声叹息》,包括95年的《我是你爸爸》,挂名导演王朔,实际是冯小刚导的。

你说冯“晚年要名了,要档次了,才想到拍《1942》”,错了,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93年发表的,冯很早就买了版权,并且改编了剧本,圈内流传多年都说是见过的最好的剧本,看好超过《霸王别姬》。冯憋着要靠这个片子去掉喜剧片导演的头衔,超越张艺谋成为世界名导,拿奥斯卡。所以他拍冯氏喜剧就跟王小波写那些荒诞的现代派小说那样,为的是先拿到圈内地位,然后干自己想干的。

但那时候文化审查还是很严格,加上后来大片时代开启后冯氏喜剧江河日下,冯就很纠结,王朔就劝他你赶紧把1942拍了,趁王氏兄弟还有钱,政策还允许,就算亏了我给你写一喜剧把钱赚回来不就得了(就是后来的《私人订制》)?冯才下决心拍了。

这片子赶着十八大刚召开时上映,不知道是赶着新旧交替做什么警世预言还是防止政策变迁。总之,这片子票房不好,口碑也一般。冯憋了那么多年的一个大招落了空,开始对世界、对人性都产生了幻灭感。后来他就放飞自我了,之后十年都像在梦游,今年非诚勿扰3大搞多巴胺色,被人批老年油腻。

而王家卫一直是华人导演No.1,这个不论你拿意识形态还是啥去碰瓷,他的电影史地位就是这样,欧美一堆年轻导演是他的粉丝,冯么连中国都没冲出去,所以说综合素质~嗯??

至于说外贸的技术性细节,这个我不懂,但本大这里又犯了跟批《流浪地球》一样的毛病(你知道我批评过球,所以我不是粉丝),指东打西,揪着一个次要的东西螺蛳壳里做道场了。

对于这个本子,我个人的看法是并非王家卫主控,他就是个干活的。这片子编剧秦雯写过《我的前半生》,背后上影集团,体现的是整个上海文化圈的意志。王家卫虽然是世界大导,但给资本抬轿也不是第一次干,《摆渡人》那种盘子都接,更不用说《繁花》背后还有整个上海文化产业,干个行活儿还是没问题的。

先说这么多,总之我在别处也说了,这片子不是不能批,但目前就我所见,无论左派,右派,都没批到点子上,有些隔靴挠痒的感觉。

通宝推:qiuqiu,夜如何其,翼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