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人生总有限 功业总无涯 -- 崂山一道士

共:💬40 🌺32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人生总有限 功业总无涯

杨洁拍的电视剧《西游记》是现象级的作品,成为了假期必播的连续剧,也诞生了很多好听的主题曲和插曲,小的时候很喜欢听。那时出了一盘磁带,包括了电视剧中所有的歌曲,封面印着孙悟空的美猴王装束,双目炯炯有神,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当时在一个小音像店徘徊了很久,咬咬牙花掉了手中仅有的零花钱,买回了家。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是我人生中买的第一盒磁带。可惜早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于是翻过来覆过去地听,基本上所有的歌都烂熟于耳了。《敢问路在何方》是大家都公认的好作品,但我这个人比较奇怪,偏喜欢小众一些的。孙悟空被压五指山的时候有一插曲,有两个版本:流行的是郁钧剑版的《五百年沧海桑田》,似乎是为了更突出猴子不屈的性格,其中唱道:“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 我喜欢的却是女声版的《他多想是颗小草》,其中唱道:“他多想是颗小草,染绿了荒郊野外;他多想是只飞雁,闯翻那涛涛云海......蹉跎了岁月,伤透了情怀,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蛮多哀怨。在我看来,似乎更贴近猴子当时的心情。

又比如说《女儿情》,在互联网上很流行,其实这支曲子还有另一个版本《相见难别亦难》,是女儿国一集的片尾曲,但就不怎么流行了。而我却偏偏更喜欢这一版。“道不尽声声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人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梦萦魂牵。” 更有诗意。比起直白的“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更令人回味。

还有一些插曲很有禅意。比如唐僧在菩提树下体味释迦牟尼悟道时的《青青菩提树》:“仰参菩提树,遥望故乡路,几多朝朝暮暮,漫漫云烟无数......面对大千世界,功过从何数?....”曲调也非常优美。

话说回来,相较于《敢问路在何方》,我更喜欢的是整个电视剧结束时的《取经归来》,也是蒋大为唱的:

“一年年含辛茹苦经冬夏

几万里风霜雨雪处处家

取来了真经,回返我华夏

鬓添白发,减损韶华

战胜了八十一难心不老

赢得了世代传颂是酬答

人生总有限

功业总无涯

休夸说妖魔鬼怪全打怕

莫提起险山恶水都平踏

又一条征程,正摆在脚下

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要把这真理妙谛播天下

要让我九州处处披锦霞

人生总有限

功业总无涯”

我总觉得这首歌完美结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思想。既要建功立业,“让九州处处披锦霞”,又借用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感叹“人生总有限,功业总无涯”,还颇有雷锋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意味。而“自度度人,自觉觉他”,先自度,再度他人,正有佛家的味道。而取经路上的苦难和取得真经的喜悦都成为了过去,“又一条征程,正摆在脚下”,正如我们的人生,本应永远向前,去感悟,去体验,至死方休。

其实每个人创造的“功业”,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又能是多大的浪花呢?历史上的唐僧,从印度取回的真经并没能真正流传开来。反倒是慧能开创的禅宗最终开花结果,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我看过一些评论,大意是唐僧还是更趋向于注解已有的经文,而传播范围太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阶层。但这并不影响玄奘法师作为一个了不起的大写的人在历史上的地位。

通宝推:道可道,郭三,empire2007,落木千山,广宽,俺是老胡,老调重弹,偶卖糕的,gb2312,风雪,陈王奋起,凤城,冬晓,铁手,闻弦歌,肖羽,云杳,白马河东,大眼,onlookor,苏仙岭,不如安静,
家园 慧能开创的禅宗要求低,玄奘的要下功夫无法偷懒

禅宗其实根本不要什么努力,只要抖机灵就能混过去。而玄奘翻译的那些,都是哲学大部头,非下苦功不可,对于非职业选手,根本搭不起那个精神。类比是古代秀才转行学中医只要一个晚上,但是学西医要和普通人一样从头学起,因为后者是有真知识在的。

在舆论为所谓的秀才们把持的古代中国,这种惠而不费的禅宗,能够大行其道,不奇怪。但是从佛教本身学术发展看,导致中国的贡献很低。直到前些年,真攻学术专业的僧人,需要去斯里兰卡读博士镀金,和这种历史上的轻佻态度不无关系。

通宝推:冬晓,
家园 看来得找来看看

我觉得以前的一些作品,虽然用今天的眼睛来看,视觉效果远不如现在的作品,但是用心程度,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编剧,台词等等,有时候觉得比现在的要好的多。

敢问路在何方,确实很有名,也很顺口,其它的歌看来也该好好注意一下。

家园 【讨论】那么,这就有一个灵魂问题了:

佛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皓首穷经,引经据典,抖书袋子,显得自己很高深?

一切宗教的关键,是众生皆苦,要通过某种方式,去寻求解脱。

那么,一个宗教,若是为了高深的哲学,必然就失去了大众。

禅宗其实很有哲学。

它说“众生皆有佛性”。是不是哲学?很哲学啊。

它说“佛本在心中”。是不是很哲学?很哲学啊。

就凭这两点,它就超越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因为那两个宗教,还需要救世主,还需要死后的天堂。

那么,普通人怎么去领悟佛性呢?去实践啊,去做事情啊,在这个过程中就慢慢领悟了,也可能会顿悟。

我小学毕业的暑假,跟着朋友去疯玩,去抓蜻蜓。曾经远远地用一块石头,将停在水管上方的蜻蜓砸进了水管下方的泥潭里;曾经用一根竹篾条,将一只漂亮的红蜻蜓打得四分五裂——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我的心灵一下被唤醒了——蜻蜓的惨状刺激了我,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不应该那么做,不应该那么残忍地对待小动物。自那以后,除了打苍蝇蚊子,捕家里的老鼠,我再没有为着自己开心去刻意折磨任何动物。这是顿悟啊!

你说的那些僧侣要去某某寺庙去学习经典,就是走偏了。当然,他们不那么走走,也不是那么显得高深,可能会失去对某些信众的吸引力。

通宝推:呆头呆脑,广宽,铁手,秦波仁者,
家园 这里要点在于,你对解脱的定义

我小学毕业的暑假,跟着朋友去疯玩,去抓蜻蜓。曾经远远地用一块石头,将停在水管上方的蜻蜓砸进了水管下方的泥潭里;曾经用一根竹篾条,将一只漂亮的红蜻蜓打得四分五裂——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我的心灵一下被唤醒了——蜻蜓的惨状刺激了我,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不应该那么做,不应该那么残忍地对待小动物。自那以后,除了打苍蝇蚊子,捕家里的老鼠,我再没有为着自己开心去刻意折磨任何动物。这是顿悟啊!

你把这个看成顿悟,你认为有所得,自然是好事。

中国信佛的人,最大的流派是净土,就是只要念佛就好。多盛行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老百姓。其次就是禅宗,多流行于稍微有点知识的群体。从非常少的几条道理出发,靠顿悟。这两者都有所得,从信众本身需求看,当然都很好。否则也不能流行。

但是认认真真研究佛典,追求更深层次的解脱,是另外的路子,比较难,但也有难的收益。我打个比方,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是非常正确的。但正确之余,并不究竟。玄奘及其弟子,乃至身后代表的流派,类似于佛教里的北京大学才能学的学问。这个不是什么高低贵贱的分别,是究竟不究竟的分别。做一个砖头和做一个芯片比并不低级,但是还是很多人想做芯片,虽然它更难更辛苦,甚至不惜去其他国家留学学做芯片。我前面指出的,就是中国古代的佛教环境并不特别鼓励“北京大学”和“芯片”类型的学佛路线。

通宝推:燕人,
家园 您举的例子

应该属于小乘佛法,如果是大乘佛法的话可能是:“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发工资了可以请他们逛颐和园。”

通宝推:燕人,
家园 中国佛教不同于印度佛教,是一种新说

历史上的唐僧,从印度取回的真经并没能真正流传开来。反倒是慧能开创的禅宗最终开花结果,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

吕澂先生在《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里面提到过,玄奘法师在印度那烂陀寺拜戒贤为师,最主要学习的是《瑜伽师地论》,这里面包含种姓的思想。

玄奘法师深知这种思想不符合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文化最反对这个。就想改变这种说法或者回国以后干脆不讲这部分,受到戒贤的严厉批评。所以就没有改,这是慈恩宗很快衰落的最主要的原因。

关于禅宗的兴起,葛兆光在《中国禅思想史》里面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意是:

从达摩的自南而北,到惠可的身死非命,僧璨的埋名深山,再到道信,弘忍的大开法门,禅宗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苦经营,终于开始崛起了……

禅宗的崛起倒是真的颇有人生有限,接力奋斗的意思在里面……

通宝推:empire2007,陈王奋起,崂山一道士,绿色蔬菜我的爱,住在乡下,铁手,
家园 大道至简

禅宗不是抖机灵就能抖的出来的。真的随便抖,既不可能流传下来,也不可能被当时推崇。

真的禅宗,还是需要深入到足够的程度,才能用看似简单的东西来概括出其中的精华。这既需要深入的了解,也需要有能力概括。

好比万有引力的数学公式,好比能量、物质、光速的数学公式,看起来也都很简单,小学学了乘除都能看懂。

通宝推:凤城,
家园 中国佛学的几个主要阶段

中国佛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变化的,发展的,一般认为有几个主要阶段。

一是以“心”为根本,“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修的就是这颗心,安心方可入道,也就是“即心即佛”的阶段。

二是以“空”为根本,认为“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执着于“心”也是执着,也就是“非心非佛”的阶段。

然而,以“空”为根本,在否定一切执着的同时,也否定了自身存在的根基,那该如何修行?这也就产生了“狂禅”,“呵佛骂祖”的流弊。使得中国佛教的理论和组织都趋于崩溃。

三是以“中道”为根本,认为“真空”和“妙有”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所谓“空有不二”,从“俗谛”上说万物是有,从“真谛”上说万法皆空。所以也有“真俗不二”的说法。

当然,这只是粗略的说法。各家各宗都有不同之处。比如什么是佛性,就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通宝推:夜如何其,铁手,
家园 如果原始佛教是铁矿石,禅宗就是百炼精钢。

你不同意禅宗就算了,何来“轻佻”一说?!你这样说禅宗难道不轻佻吗?!原始佛教成千上万部佛经,里头有很多废话,你从哪里入手,准备读几千几万部佛经?前人大德开辟一条大道,为后人造福,方便后人悟道,你不领情硬要钻入原始森林另辟蹊径,那是你的自由,还要污蔑方便别人的大道是“轻佻”,何其无知,真可谓无知者无畏。

难道你是北大的?北大一个哲学老师就持和你一样的观点,认为禅宗“轻佻”。中国一直有一种说法: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中国有很多知识分子,满脑子死知识,升华不出活的道理,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主席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还真没错。

话说回来,禅宗学说和孔老夫子的性命学说,可谓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家园 解脱就是躺平,佛学是躺平还要讲姿势?

解脱就是躺平,而躺平就是躺平,可很多佛学是要躺平还要讲姿势,说我这种姿势才是最佳的躺平姿势,而且要经过很复杂的修炼过程才能修成这种躺平姿势,那么请问,这还是躺平吗?这还是解脱吗?

如果躺平还要比赛出小学式躺平,中学式躺平,大学式躺平,以及北大级躺平,那不就又成为另一个世俗的攀比社会了吗?这也是佛教在其发源地印度最终没落的原因,当修佛越高级,越繁琐,越复杂,就是躺平越花式的时候,也就离真正的躺平,也就是彻底解脱越远了。

家园 论求学考试没人能比得上金刚乘,但却搞成双修了

佛教各门派中论读书、求学和考试,没人比得上金刚乘。人家从最小年纪的转世灵童就开始学习,修炼了,每天不干别的,就是穷经皓首地学习各路佛家经典,并有名师指导,而且到处与人辩论,谁都争论不过他们。可因为从小出家,离世俗很远,没经历青春期和各种酒色财权的洗礼,无法悟道,最后只能借助双修回去补课,来理解色空,可却离佛祖出家时的感悟是南辕北辙,不再是佛教,而是附佛外道了。

所以有时候是知识越多越反动,事物越复杂越失去真相。

家园 就"出世"这一点

已经够学一辈子的了,其他东西非常人能悟能修能传哦,现在,个人能做"不消极"已算有小成,我么,连吃饭时吃饭都做不到,顺教义?肯定没这修为啦。

家园 佛理真是太恐怖了。

没有肉体,灵魂何依。

家园 禅宗在事实衰落了

也带动了佛教的堕落。由禅入净是一个客观事实。

把禅宗一棍子打死固然不妥,但作为佛教中人,重多应该对"禅宗轻佻"进行反思,而不是反感。

说"禅宗轻佻",是因为它很容易发展成为一个"口头禅",不是真正觉悟,而仅仅是耍嘴皮子。什么"不立文字,当下觉悟"可能是一种境界,也可能是一种掩饰,无论如何都比苦行苦思来的容易,成本更低。

释伽"顿悟"是在苦行之后,苦行固然不是真正觉悟法门,但没有经历这番痛苦的释伽真能觉悟吗?

我个人一直认为禅宗就是佛教的信义宗,"因信称义",一念成佛,虽然反抗了传统佛教的繁文褥节,但也释放了分裂、自是自为的魔鬼。路德可以把自己从罪的恐惧中解放岀来,但普通信徒很难达到他这样的境界,反而会走向放纵和极端。路德晚期已无法约束自已的追随者,想必对教皇的感受有所领悟。

事实上,当代中国几乎没有禅宗,全是净土宗,这是为什么呢?

俱胝和尚,凡有诘问,惟举一指。后有童子,因外人问:“和尚说何法要?”童子亦竖指头。胝闻,遂以刃断其指,童子负痛号哭而去。胝复召之,童子回首,胝却竖起指头,童子忽然领悟。

这个公案故事有点残忍,但是在人人都竖起手指的当下,禅宗该怎么办呢?说"禅宗轻佻",不正是想要割掉童子竖起的手指吗?

通宝推:我还有机会吗,翼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