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感叹西河二十年,和一些令我深深怀念的河友 -- dfindy
除了你提到的疯神MM,嘉木MM,雪个MM,史MM😜,很会做饭的马来西亚华侨盈盈MM,还有容易MM, 北寰MM, 葛教授,爱菊MM, 和尚JJ, 喜欢GG,叮叮咚MM,思炎MM, 群星闪耀半壁江山啊
山而王的文字行文平实却感情丰富,尤其是这篇文章最后那句“母亲,午夜梦回,你是否曾后悔。后悔你那娇儿似出手的风筝,一去不回?”,感概啊。
刚刚试着访问了下,文字还在,只是斯人已久未再现:http://www.talkcc.org/thread/679215
说起来应该也不过知天命的年纪,还好吗,回国了吗,见过白发老母了吗?
希望你幸福安康!
确实是百花齐放巾帼不让须眉的年代。
我是国内的,理解你说的话,但不赞同。说来惭愧,国内虽然走过不少地方,我一次国都没出过。原因很多,西西河给我的教益可能也是一个,就是:普天之下,莫非人土。人和人之间,没什么根本的区别,地方和地方之间,也没什么根本的不同。
古人说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追求不朽是好事。为什么要泼冷水呢?建议热心者可以先开个帖子做选目,至少把好文章集中起来,范围也不限于文学,也可以包括游记、评论等等,但必须是原创。
各有各的的烦恼。
看吧,再等两年。
老留也好,蓝营也好,在乎的是中国的文化,比如铁手喜欢的诗词。
你说的那些陌生的部分,人家没觉得有啥关系啊,衍生品而已。中国搞资本主义,人家可能回国赚点钱满足经济需求;中国搞毛主义,人家可能给国内捐点钱满足心理需求。总之这些只是心系中国文化的后果,而不是原因。
说不好听的,中国亡了,在人家看来不过是某天晚饭后一阵唏嘘而已,远不如二舅死了震撼大。
在中国,哪怕偏远山区农村,也有条件通网络。一个月几十块钱买点流量,足够和白发老母亲老父亲视频了。只是不知道国外有没有禁止微信,不过总有两边都能用的软件。
通信的发达是否让思念也成了过去的情怀?
^_^
潜望镜有次刺我时说了类似的话。我心里还是认同他眼尖的。
天大没少去,培训,玩,还有一段时间固定每周末打篮球。如果你说的老北洋是指河北工大的话,我刚到天津的半年多是住在丁字沽的,活动范围很少超出三号路零号路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那是交通不便、音书断绝的古时,重复千年的人间惆怅。
老留们感触更深的,却是天涯貌似咫尺,音容恍若眼前的便达今天:“不敢问亲人”。如山而王那般,不敢问,不能问 ---- 问了,又能如何?
中美、疫情、战端 ---- 命运一声紧似一声的扣门。三短拍之后,那一长拍,莫非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宿命?
人类不断发明,自喜能超越时空局限;当年不停求索,自诩为追寻诗与远方;
而舍了家园、离了亲人 ---- 诗与远方,又能是什么?又是为什么?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与河友们心有息息,感同身受。
同祖、同族、同乡、同学、同历、同志……,西河里确实是大有知音者的。
铁河主也是心有灵犀啊,今天就选择了“春去花还在”这个验证码,我觉得明天应该是“花在春将归”了吧?
就我个人而言,年龄越来越大,好像是越来越理解“老一辈”的情怀、奋斗、遭遇和遗憾了,当回顾他们的一生时,就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心有戚戚:理解、感受、接受和宽容……。
但是在观察和学习当代青少年和中年人的过程中,非常奇妙的是,这样的“心有戚戚”也确实都在“与日俱增”!
对比自己的童稚和青涩,对比自己的“反叛”和“盲从”,对比自己的“追求”和“摸索”、对比自己的“反思”和“悔悟”,对比自己的“追求”和“奋斗”,对比自己的“经历”和“结局”……。
我越来越理解了“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等等,这些辩证唯物论的规律。
林在鸟就在,源存水就流;心不死就有救,薪不息火不灭……。
遥望东方、扎根新土。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希望和传承不会因为我们的过去、和“他们”的现在而停息的……。
因此,我坚持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回顾自己和别人的现在、过去或者“将来”,我会感到五味杂陈、会感到甜蜜和苦涩,也会感到欣慰和“反胃”……。但是我永远不不会因此而失去“胃口”!
因为春去花还在,因为花在春必归!
因为明天一定又是“新”的一天。
是化工系统的吗?我家曾在天津几年,两个姐姐都的北仓小学(应该没记错)。
老哥儿几个真都是大河牛哇,失敬失敬!
还真是,"该轧你嘴"这个梗,当年不仅中国北方都知道,多年后依然在我们这些小字辈里也占据很高的位置!
我学龄前两年在北仓的天津设计院家属院儿长大,当时典型的国家单位,有幼儿园,各种设施,还有自制的汽水儿,自个家拿个暖壶就能打。搭地震棚我没赶上,但不久后我搬到天津家里,在院里玩着玩着,突然天旋地转的,正疑惑之间,院里的大人们都跑了出来,说是地震了……
一晃四十多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