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朱熹和李白的区别在哪里? -- 孟词宗
偶尔翻到朱熹的一首诗《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诗是好诗,但格局却太小。同样写秋色,各大家各有特色。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拱: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若是李白来改朱熹的这首诗,大概只要改一个字,意境就大为不同了吧。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千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当然,小格局有时也有小格局的妙处,例如朱熹的这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方法是直接将诗词输入AI绘图软件,让其自行领会意境形成画面。大家评判一下意境领会得好是不好。
朱熹的诗: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唐拱的诗:
苏轼的诗:
朱熹诗题目是秋月,诗句中无月。AI给出画面是蓝天白云😄。
李白的南湖秋水赊月色,画面上都有。不过整体画面是晓月晨曦。AI倒知道李太白贪酒(小学生都知道),天刚亮就要喝😄。
白居易这个最难,又是夕阳如血,又是残月如钩,把机器人困难得都冒火花了。
唐拱这个,AI无法理解”西风吹老洞庭波“。这是水面微波似人面皱纹,故”老“。诗人的第二句因此是句废话。但是AI能理解白发😄。
苏轼诗意尽在一个”秋“。这样抽象的概念是AI当下水平所不能理解的。因此直接宕机,对付几笔瞎画,连”荷尽已无擎雨盖“这样直接的景象都忽略不计了😄。
比如要招聘一个领工资的大专生文员,这个水平是不行的。但是拿到日常生活跟大众比,是合格的。
第一个图有悖生活常识,月亮那么小不可能那么明亮。而且
隔断红尘三十里
完全没有体现。
第二个图完全没有体现【湖】。后面不一一评判了。
总的来讲,我觉得AI似乎更像不讲逻辑讲感觉,适合没有对错的环境。比如那种世界上有七十亿人,就有七十亿个答案的问题。假以时日,它能做到投票前万分之一的答案,让大家觉得惊艳。但是一旦涉及到有对错的问题,就立刻抓瞎了。小学生水平,1+1=2会;但湘君是女人不是男人,她就不会了。
就大部分中国地区的维度,古人怕是很难得到这个感受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头两句看似重复,其实第二句的重点在“一夜”而不是白发。这一句说的是时光飞逝,转眼之间青春已去。
这首诗,后两句独立成篇。前面两句只是惯常的悲秋伤春,叹息年华,实在很难配上后头这两句。后两句气象非凡,李白见了大概又要说“眼前有景道不得”了。估计唐拱当年是先想到后两句,才硬配了前面两句的。
下面是网上找来的 AI 作图,表达“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意境。
法国文豪雨果云:“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视野有限,心灵和想象无限。
李白 - ”千里江陵一日还“, ”千里不留行“
苏轼 - ”故乡归千里“, ”千里共婵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千里孤坟“
岳飞 - ”八千里路云和月“
李白是写意,朱熹是写实。具体的说就是,李白是写自己的想象,朱熹是写自己看到的。
这就很明显了,李白的更高级。
朱熹把自己看到的写出来,大多数人都会——有了实物做基础,写不出来岂不是笨蛋😂
而李白那个,先得有想象力,而且要精彩、适度,不能爽文、意淫……这个,一般人不会。
朱熹是“白云红叶两悠悠”,李白则是“将船买酒白云边”。
对于朱熹来说,天上白云和山中红叶代表两个世界,他只想待在自己的山中,做那一片红叶,悠然自得;
而在李白的眼中,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洞庭秋水,都是一个世界,都可以自由地来往。
也就说,朱熹的精神世界是有边界的,而李白则没有,天地之间任潇洒。
年少的时候,特别喜欢李白的诗,可能也是因为不知天高地厚,只觉得广阔世界,大可以随意纵横,潇洒走一回;随着步入社会,年岁渐长,才发现世界虽然很大,却处处是墙,寸步难行,对于李白的喜爱也就渐渐淡了。
不过这种个体的感受,更让我意识到李白对于中国文化的可贵。李白之后无李白,可以说,在李白之前,中国文化是年轻的,有生命力的,而在李白之后,则是衰老的,固步自封的。
最后想说的是,李白的“将船买酒白云边”,让我想到伟人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很明显,伟人的层次更高。
朱熹的这首诗很可能是在岳麓书院写的。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岳麓书院背后是岳麓山清风峡,清溪、碧山、空水、白云、红叶都是清风峡秋天的标配,有主席词为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主席是在湘江对岸的第一师范向西隔江眺望,由近及远,碧透江水,橘子洲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
至于红尘三十里,僻静的清风峡离河对岸的长沙闹市直线距离十多里,弯弯曲曲上上下下算个三十里也差不多。
所以,AI画的构图大约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AI够聪明,当把图中的亭子去掉,这个亭子建于清朝,而朱熹在岳麓书院是宋朝。